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薇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06 导师主页
董薇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核医学
多模态分子影像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dongwei_810303@163.com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冠心病、大血管炎性/感染病变等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影像核医学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医管局课题1项,参与10余项国自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参与撰写本专业相关论著5部和指南手册2部。

近年国内外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8篇。

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核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辐射防护组委员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82102090 , 靶向TSPO新探针18F-FDPA探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成像研究, 2022-01 至 2024-12, 30万元, 结题,主持

(2) 北京市医管局培育基金,PX2025022,D-SPECT无创性心肌血流储备测定对PCI完全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研究, 2025-01 至 2027-12, 15万元, 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82470259, sFRP5通过调控cGMP/PKG通路参与心肌梗死后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2025-01 至 2028-12, 49万元, 在研,参与

(4)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第五届心血管多学科整合思维研究基金项目, 2022-N-01-01, 艾司洛尔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应激心肌缺血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2023-05至2025-05,20万元,在研,参与

(5)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重点培育专业), ZYLX202110, 核心脏病学, 2021-01 至 2023-12, 200万元, 结题, 参与

(6)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DFL20220603, 2022-01 至 2024-12, 200万元, 结题,参与

(7)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CHF2020-1-1053,心脏核素显像评价左心室存活心肌构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治疗决策模型, 2020-01 至 2022-12, 100万元, 结题, 参与

(8)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2018-2-2063,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否开通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8-01 至 2021-12,40万元, 结题, 参与

(9)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Z161100000516139, 比较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开通单支CTO病变与最佳药物治疗对存活心肌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06 至2019-06, 22.5万元, 结题, 参与

(10) 中国中青年临床研究基金委员会,中国中青年临床研究基金-VG基金项目,2017-CCA-VG-007,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预后研究,2018-11 至 2020-11, 20万元, 结题, 参与

(11) 荷兰博莱科国际有限公司,横向课题,The  clinical value of stress perfusion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low- and intermediate-risk patients with symptoms concerning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2016.11-2018.11, 10万元,结题,主要参与。

(12) 辽宁省教育厅,(A类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4D160, 核素示踪技术吲哚美辛治疗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2005-1至2007-12,结题,参与。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文章:
  2. 英文文章如下:
  3. 1.Jiao J, Hu B, Mou T, Li Q, Tian Y, Zhang N, Zhang Y, Yun M, Nan N, Tian J, Yu W, Mi H, Dong W(董薇,通讯作者), Song X.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Da Tracer 18F-FDPA PET/CTA  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flammation in Vulnerable Plaques. Mol Pharm. 2024, 21(7):3623-3633. 
  4. 2.Ying Zhang, Xu Han, Nan Nan, Wei Dong(董薇,通讯作者), Hongzhi Mi. The role of 18F-FDG PET/CT combined with MPI in Cogan’s Syndrome with multiple arteritis  and coronary  involvement: a case report. Clininal Nuclear Medicine. Clin Nucl Med 2025;00:000–000.DOI: 10.1097/RLU.0000000000005788。
  5. 3.Zhang LJ, Dong W董薇,并列第一作者), Li JN, Mi HZ, Jiao J, Dou RY, An J, Liu JL, He Y, Song XT.  Quantification of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cardiovascular MRI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lin Radiol. 2020 Aug;75(8):643.e19-643.e26. doi: 10.1016/j.crad.2020.03.032. Epub 2020 May 15. PMID: 32418670.
  6. 4. Dong Wei(董薇), Li Yu, Zhu Junming, et al. Detection of aortic prosthetic graft infection with 18F-FDG PET/CT imaging, concordance with  consensus MAGIC graft infection criteria. J Nucl Cardiol. 2021,28(3):1005-1016. 
  7. 5. Dong Wei(董薇), Li Jianan, Mi Hongzhi,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myocardial viability of 18F-FDG PET/CT     subtended by chronic total occluded coronary arteries. Ann Nucl Med. 2018, 32(3):197-205.
  8. 6.Dong Wei(董薇), He Yi, Fan Zhanming, Chen Dong, Dang Haiming. Recurrent Left Atrial Low-Grade Malignant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Characterized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Current Medical Imaging Reviews. 2017, 13(4): 506-510. 
  9. 7.Dong Wei(董薇), Pang Jianing, Li Quan, Wang Qian, An Jing, Wang Zhanhong, Fan Zhanming, He Yi, Zhao Yike, Jing Bin.  The clinical value of stress perfusion CMRI in Low- and Intermediate-risk patients with symptoms concerning for ACS,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and Health Informatics, 2016, 6 (2): 441-448. Volume 6, Number 2, April 2016, pp. 441-448(8). 
  10. 8.Dong Wei(董薇), Wang Qian, Gu Shanshan, Su Hang, Jiao Jian, Fu Ying. Cardiac hybrid SPECT/CTA imaging to detect “FRCAL”:a potential gat keeper f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 2014, February 28(2): 88-93., Wang Qian*, Gu Shanshan, Su Hang, Jiao Jian, Fu Ying. Cardiac hybrid SPECT/CTA imaging to detect “FRCAL”:a potential gatekeeper for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nals of Nuclear Medicine, 2014, February 28(2): 88-93.
  11. 中文文章如下:
  12. 1.李全,牟甜甜,张颖,田毅,贠明凯,胡标,张烨虹,解小芬,董薇(通讯作者,米宏志. 靶向TSPO分子探针18F-FDPA和18F-LW223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显像的对比研究.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4, 44(08) : 478-483.  
  13. 2.杨子鹤,李全,解小芬,张颖,韩旭,李珺奇,张烨虹,焦建,董薇(通讯作者,米宏志.肥胖患者心脏专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不同采集体位心肌衰减伪影与性别关系的比较研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4, 43(10):1092-1098.
  14. 3.张颖,焦建,杨子鹤,董薇(通讯作者).以双侧颌下腺肿物为主要表现的IgG4-RD 18F-FDG PET/CT显像1例.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5, DOI:10.3760/cma.j.cn321828-20240725-00272.
  15. 4.张颖,焦建,常智,韩旭,李全,李珺奇,张烨虹,解小芬, 董薇(通讯作者),米宏志. 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DOI:10.3760/cma.j.cn321828⁃20240708⁃00250。2025年发表.
  16. 5.董薇,栗佳男,米宏志,宋现涛,解小芬,焦建,李全,张烨虹.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评价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存活心肌与侧枝循环关系.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03:308-312.
  17. 6.董薇,牟甜甜,夏静鸿,焦建,李全,贠明凯,米宏志,朱俊明,张晓丽,李翔.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诊断主动脉移植物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2, 38(06) : 357-363. DOI:10.3760/cma.j.cn112434-20211129-00378.
  18. 7.董薇,陈晓红. 甲状腺髓样癌研究进展.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01:42-46.
  19. 8.董薇. 浅谈不同层次医学生《影像核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异同. 继续医学教育,2017,09:34-36.
  20. 9.董薇,贺毅,李全,范占明,王占宏,赵轶轲. 心脏磁共振与核医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对比研究.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05):373-377.
  21. 10.董薇,李眉,戴皓洁,陈慧东. SPECT和CT融合骨显像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1,06:386-389.
  22. 11.董薇,杨本涛,宋乐,李全,李静,王振常,戴皓洁.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心肌灌注显像探测功能相关冠状动脉病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10:1888-1891.
  23. 12.董薇,肇丽梅,张彩霞,杜晓明,何晓静. 荷瘤与正常小鼠血浆及瘤体中吲哚美辛药动学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2008,01:48-50.
  24. 13.董薇,张彩霞,杜晓明,陈春梅. 氚标记吲哚美辛在荷瘤鼠血液及瘤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同位素,2007,01:41-44.
  25. 14.董薇,张彩霞.分子核医学技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06:48-50.

  26. 参编论著:
  27. 1.《王士雯老年心脏病学》 第4版 参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8
  28. 2.《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核医学卷》参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20.12
  29. 3.《核医学核心复习》参译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21.04
  30. 4.《实用高血压学》(第4版)参编 科学出版社 2023.08
  31. 5.《今日冠心病》参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07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