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擅长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冠心病、大血管炎性/感染病变等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影像核医学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医管局课题1项,参与10余项国自然及北京市科研项目,参与撰写本专业相关论著5部和指南手册2部。
近年国内外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论文8篇。
担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核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辐射防护组委员等。
北京安贞医院核医学科于1986年建科,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技术队伍精良,人员结构合理,仪器设备齐全,以心肺血管核医学影像诊断、科研为重点,集医、教、研及国际交流为一体的临床科室。目前在编人员28人,其中医师13名,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技师7名,护师4名,物理师1名,化学师2名,实验动物专家1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中级职称12名。目前,核医学科科室拥有2台PET/CT、3台SPECT/CT、2台心脏专用DSPECT、1台小动物PET/ CT、1台回旋加速器、3台药物自动化合成模块。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18F-FDG全身肿瘤及炎症显像、检测“存活心肌”18F-FDG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脑葡萄糖代显像、静息+负荷(运动或药物)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全身骨显像、肾动态显像、肺灌注/通气断层显像、甲状腺显像、唾液腺显像以及碘-131甲亢治疗、锶-89肿瘤骨转移瘤治疗、碘-125粒子治疗项目(用于前列腺、肝癌、胰腺癌、肺癌等)等。科室为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生学位培养点;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和“青苗”计划等;发表SCI文章和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作为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专业之一,近5年牵头进行1项I期临床试验和1项国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牵头进行其余临床试验2项,参与2项。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
1.项目名称:靶向TSPO新探针18F-FDPA探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成像研究;项目类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82102090。
2.完成情况: 本项目已按计划完成既定研究目标:(1)成功验证了18F-FDPA摄取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AP)内TSPO表达、巨噬细胞水平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明确了18F-FDPA用于VAP显像的可行性;(2)明确了18F-FDPA评估依洛尤单抗注射液药物疗效的可行性;(3)研究成果达到预期,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中华系列)论文1篇,2篇SCI论文已投稿,待发表。
3. 研究工作总结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VAP)的早期诊断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关键挑战。本项目针对传统靶向转位蛋白(TSPO)分子探针特异性不足的问题,系统评价新型18F-FDPA探针在VAP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构建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多时间点(高脂喂养第 12、16 和 24周)PET/CTA腹主动脉显像,结合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病理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发现:① 18F-FDPA在斑块炎性活跃期(24周)摄取峰值模型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13倍(TBRmax 4.78 ± 1.04 vs 0.78 ± 0.20,P < 0.01),且与TSPO蛋白表达量、巨噬细胞浸润比例呈强正相关;② 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干预组18F-FDPA探针摄取降53.8%,与斑块纤维帽增厚(63.33±15.06 μm vs 55±17 μm)和脂质核心缩小(176.67±73.31° vs 348.8± 17.4°)显著相关。研究证实18F-FDPA具有以下优势:可有效检测兔 VAP 并量化斑块炎症,其在斑块高摄取、非靶器官快速清除及正常血管壁低滞留的特性优于部分现有 TSPO 放射性示踪剂,为临床 VAP 无创检测提供新工具。成果创新性体现在:首次建立TSPO动态显像评价斑块稳定性的量化标准,揭示抗炎治疗过程中探针摄取值变化与斑块重构的时相关系,为无创评估药物疗效提供了新型分子影像工具。相关发现已转化为2篇高质量论文,其中SCI论文被Molecular Pharmaceutics期刊(2024年影响因子/JCR分区:4.5/Q1)收录发表。
4.相关成果详细目录:
[1] 李全, 牟甜甜, 张颖, 等. 靶向TSPO分子探针18F-FDPA和18F-LW223用于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PET显像的对比研究[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4, 44(08):478-483. (通讯作者)
[2] Jiao J, Hu B, Mou T, et al. Translocator Protein 18 kDa Tracer 18F-FDPA PET/CTA 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flammation in Vulnerable Plaques[J]. Molecular Pharmaceutics, 2024, 21(7):3623-3633. (通讯作者)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82102090 , 靶向TSPO新探针18F-FDPA探测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成像研究, 2022-01 至 2024-12, 30万元, 结题,主持
(2) 北京市医管局培育基金,PX2025022,D-SPECT无创性心肌血流储备测定对PCI完全血运重建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研究, 2025-01 至 2027-12, 15万元, 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82470259, sFRP5通过调控cGMP/PKG通路参与心肌梗死后纤维化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2025-01 至 2028-12, 49万元, 在研,参与
(4)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第五届心血管多学科整合思维研究基金项目, 2022-N-01-01, 艾司洛尔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应激心肌缺血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2023-05至2025-05,20万元,在研,参与
(5)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重点培育专业), ZYLX202110, 核心脏病学, 2021-01 至 2023-12, 200万元, 结题, 参与
(6)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DFL20220603, 2022-01 至 2024-12, 200万元, 结题,参与
(7)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CHF2020-1-1053,心脏核素显像评价左心室存活心肌构建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治疗决策模型, 2020-01 至 2022-12, 100万元, 结题, 参与
(8)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 2018-2-2063,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否开通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8-01 至 2021-12,40万元, 结题, 参与
(9)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Z161100000516139, 比较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开通单支CTO病变与最佳药物治疗对存活心肌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06 至2019-06, 22.5万元, 结题, 参与
(10) 中国中青年临床研究基金委员会,中国中青年临床研究基金-VG基金项目,2017-CCA-VG-007,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预后研究,2018-11 至 2020-11, 20万元, 结题, 参与
(11) 荷兰博莱科国际有限公司,横向课题,The clinical value of stress perfusion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low- and intermediate-risk patients with symptoms concerning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2016.11-2018.11, 10万元,结题,主要参与。
(12) 辽宁省教育厅,(A类攻关计划)资助项目,2004D160, 核素示踪技术吲哚美辛治疗恶性肿瘤机制的研究,2005-1至2007-12,结题,参与。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