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肖丹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10 导师主页
肖丹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临床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danxiaoepi@163.com

        肖丹,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副教授,中国国家脑肿瘤注册登记研究平台执行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据分析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临床研究质量与评价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多个专业期刊的审稿专家。

        从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近二十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BMJ、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等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软件著作权12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4部,辅导研究生9名。

        主要研究方向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临床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其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方向主要包括:临床大数据的标准化、大数据平台建设、跨队列大数据融合应用等;临床流行病学方向主要包括:临床科研设计、临床数据管理、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应用等;理论流行病学方向主要包括: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构建与评估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近5年主要研究课题】

1. 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03-06,基于信息化闭环管理的脑肿瘤术后人群动态监管与感染风险预测预警研究,2024.01-2026.12,180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1YFF1201104,跨队列研究计算模型与工作流研究,2021.12-2024.11,467万元,已结题,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311703,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监测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技术和应用研究,2018.08-2020.12,339万元,已结题,主持。

4. 北京市公益发展改革项目,京医研2018-7,脑干胶质瘤多中心临床大数据研究暨多路径发生机制及精准诊疗转化研究,2019.11-2024.12,2200万元,已结题,负责研究内容一“脑干胶质瘤临床队列建立及临床大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研究”。

5. 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脑重大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中心建设,2019.01-2020.12,2000万元,已结题,负责“脑肿瘤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建设”。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近5年重要论文】

1. Xiao D#, Yan C#, Li D#, et al. National Brain Tumour Registry of China (NBTRC) statistical report of primary brain tumours diagnosed in China in years 2019-2020.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Feb 21;34:100715. 

2. Guo Z#, Xiao G, Wang Y, Li S, Du J, Dai B, Gong L*, Xiao D*. Dynamic model of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transmission in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Heliyon. 2023 Mar 11;9(3):e14500. 

3. Guo Z#, Xiao G, Du J, Cui W, Li B*, Xiao D*. A dynamic model for elevator operation-induced spread of a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in an apartment building. Heliyon. 2023 Feb 21;9(3):e13612.

4. Guo Z#, Gong L*, Xiao G, Wang Y, Xu Z*, Xiao D*. Simulation of COVID-19 spread through family feast gatherings in a complex network. Epidemiol Infect. 2022 Mar 2;150:1-25. 

5.Guo Z#, Xiao D*.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 transmission in the community: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 Sci Rep. 2021 Mar 18;11(1):6251. 

6.Guo Z#, Xiao D*.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epidemic in China based on an individual-based model. Sci Rep. 2020 Dec 17;10(1):22123. 

7.Guo Z#, Xu S, Tong L, Dai B, Liu Y*, Xiao D*. An artificially simulated outbreak of a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 BMC Public Health. 2020 Jan 30;20(1):135. 

8.Guo Z#, He K*, Xiao D*. Early warning of some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by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 Soc Open Sci. 2020 Feb 19;7(2):191420. 

9.Guo Z#, Xiao D#, Xu S, He K*. Analysis and forecast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in Mainland China,1985-2016. J Public Health (Oxf). 2020 Nov 23;42(4):e458 -e467. 

10.Zhang L, Li D, Xiao D, Couldwell WT, Ohata K. Improving brain health by identifying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eurosurgical disorders. BMJ.2020 Oct 9;371:m3690. 

11.Zhang L, Jia W, Ji N, Li D, Xiao D.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China. JCO Glob Oncol. 2020 Feb;6:47-48.

12.Zhang L, Jia W, Ji N, Li D, Xiao D, Shan GL, Wang T, Xiao X.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China for better management and more efficient use of data: a protocol. BMJ Open.2021 Jan 17;11(1):e040055. 

13.肖丹, 施世琦, 胡子豪, 耿静瑶, 赵旭洋, 李德岭. 术中超声对脑胶质瘤手术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4;40(07):733-739.

14.席天舒, 肖丹, 李德岭, 季楠, 贾旺, 张力伟. 脑肿瘤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管理经验分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2;38(6):624-626.

15. 肖丹, 席天舒. 基于“临床问题”准确提炼“临床科学问题”.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1;37(1):84-86. 


【软件著作权】

1.基于交互式拖拽和可视化配置的工作流自定义装配系统. 2024.08.26, 中国, 2024SR1241824.

2.可自定义配置的跨队列数据缺失值和异常值分析处理系统. 2024.08.26, 中国, 2024SR1243184.

3.基于注册登记的专病队列数据质量评价和可视化展示系统. 2024.11.11, 中国, 2024SR1745305.

4.脑肿瘤注册登记研究平台数据质量评估与报告系统. 2024.11.11, 中国, 2024SR1745318.

5.中国国家脑肿瘤注册登记研究平台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2022.06.16, 中国, 2022SR0765325.

6.中国国家脑肿瘤注册登记研究平台垂体瘤专病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2022.07.06, 中国, 2022SR0898122.

7.脑干肿瘤专病注册登记研究平台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2022.07.06, 中国, 2022SR0898123.

8.基于前置机的多中心脑干肿瘤大数据采集系统. 2022.07.06, 中国, 2022SR0898121.

9.脑肿瘤多中心研究的申请管理评审系统. 2022.07.06, 中国, 2022SR0898453.

10.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监测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系统. 2020.08.03, 中国, 2020SR0867175.

11.生物恐怖防护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系统. 2013.09.10, 中国,2013SR142022.

12.常见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管理软件. 2012.09.11, 中国,2012SR086186.


【团体标准】

1.脑肿瘤临床研究大数据采集的基本数据集. 2021.09.28.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团体标准立项)

2.脑肿瘤临床研究大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2021.09.28. 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 (团体标准立项)


【主编/参编专著】

1.闫永平, 肖丹主编, 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中SAS软件实用教程,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4. (主编)

2.杨维中主编, Infectious Diseases in China: the Best Practical Cases (Public Health in China Series),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参编)

3.曹务春主编, 流行病学(第二卷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参编)

4.龙泳, 徐德忠主编, 航空流行病学,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参编)

5.闫永平, 陈薇主编, 临床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参编)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