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脑科医院-张宏伟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12 导师主页
张宏伟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三博脑科医院
外科学(神外)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治疗及转化(临床及转化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机制研究
zhanghongwei@ccmu.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外科学(神外)(博士)
2023
1
专业学位博士

硕士招生专业

1
外科学
2023
1
专业学位硕士

张宏伟教授本科、硕士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2004年于首都医科大学取得神经外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进入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工作至今,并于2006年至2007年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从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BPCAS)感染与免疫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ICCAS),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科研单位构建了稳定长效的科研协作平台。

现任: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 副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垂体瘤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 主任

专业学会: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第四届 委员

  中国垂体瘤协作组专家委员会 委员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 委员

  北京医学会第八届神经外科学分会颅底外科学 副组长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健康科普专家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客座教授

专业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编辑委员会 通讯编委

  《中国脑疾病与康复》 编委

  《肿瘤防治研究》 审稿专家

    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基础研究)

   免疫微环境,免疫检查点,免疫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临床治疗及转化(临床及转化研究)

   新材料、新药物、新疗法的临床试验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生物信息及基础研究)

   蛋白质组,转录组,基因组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近5年发表文章:

  1. 1、        Liu D#, Song D#, Ning W, Zhang X, Chen S, Zhang H*.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rophylaxi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brain neoplasm patients undergoing neuro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Bayesian network meta-analysis. J Thromb Thrombolysis. 2023 Feb 10. doi: 10.1007/s11239-023-02780-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763224.

    2、        Chen Y#, Zhao C, Li S, Wang J, Zhang H*.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Immunotherapies for 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 Cancers (Basel). 2023 Jan 18;15(3):602. doi: 10.3390/cancers15030602. PMID: 36765560; PMCID: PMC9913210.

    3、        Chen Y#, Guo Y#, Li S, Xu J, Ning W, Zhao C, Wang J, Qu Y, Zhang M, Zhou W, Cui Q*, Zhang H*. Remdesivir inhibits the progression of glioblastoma by enhanc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Biomed Pharmacother. 2023 Jan;157:114037. doi: 10.1016/j.biopha.2022.114037. Epub 2022 Nov 22. PMID: 36427388.

    4、        Chen Y#, Guo Y#, Li S, Xu J, Wang X, Ning W, Ma L, Qu Y, Zhang M, Zhang H*. Identification of N6-Methyladenosine-Related lncRNAs as a Prognostic Signature in Glioma. Front Oncol. 2022 Mar 3;12:789283. doi: 10.3389/fonc.2022.789283. PMID: 35311131; PMCID: PMC8927984.

    5、        Xu J#, Guo Y#, Ning W, Wang X, Li S, Chen Y, Ma L, Qu Y, Song Y*, Zhang 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Glioma Reveal the Glioma-Promoting Effect of GALM. Front Cell Dev Biol. 2022 Jan 20;9:717182.

    6、        Guo Y, Li S, Huang P, Zhang H*, Yu C*. Development of a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an immunogenomic landscape analysis of medulloblastoma. Biosci Rep. 2021 Jan 29;41(1):BSR20202907.

    7、        Xiang Wang, Weihai Ning, Zhiqiang Qiu, Shenglun Li, Hongwei Zhang*, Chunjiang Yu*,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based signaling pathway analysis and hub genes identification in glioma, Medicine (Baltimore). 99 (2020) e23840.

    8、        X. Wang#, Z. Qiu#, X. Ji, W. Ning, Y. An, S. Wang, Hongwei Zhang*, A novel workflow for cancer bloo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Ann. Transl. Med. 8 (2020) 1430–1430

    9、        Y. Guo, X. Wang, W. Ning, Hongwei Zhang*, C. Yu*, Identification of two core genes in glioblastomas with different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utation status, Mol. Biol. Rep. 47 (2020) 7477–7488.

    10、    P. Huang#, Y. Guo#, Z. Zhao, W. Ning, H. Wang, C. Gu, M. Zhang, Y. Qu, Hongwei Zhang*, Y. Song*, UBE2T promotes glioblastoma invasion and migration via stabilizing GRP78 and regulating EMT, Aging (Albany. NY). 12 (2020) 10275–10289.

    11、    Y. Guo#, P. Huang#, W. Ning, Hongwei Zhang*, C. Yu*, Identification of Core Genes and Pathways in Medulloblastoma by Integrated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J. Mol. Neurosci. 70 (2020) 1702–1712.

    12、    P. Wang#, W. Ning#, Y. Qu, Hongwei Zhang*,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Trochlear Nerve in Asian Population: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Neurol. India. (2020).

    13、    Y. Guo, R. Liu, L. Zhou, H. Zhao, F. Lv, L. Liu, Y. Huang*, Hongwei Zhang*, C. Yu*, S. Wang*, Blood-brain-barrier penetrable thiolated paclitaxel-oligo (p-phenylene vinylene) nanomedicine with increased drug efficiency for glioblastoma treatment, Nano Today. 35 (2020) 100969.

    14、    L. Ma, Y. Huang*, Hongwei Zhang*, W. Ning, R. Qi, H. Yuan, F. Lv, L. Liu, C. Yu*, S. Wang*,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Conjoint Analysis of Promoter Methylation by Conjugated Polymers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Glioma,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15、    Y. Guo, X. He, M. Zhang, Y. Qu, C. Gu, M. Ren, H. Wang, W. Ning, J. Li, C. Yu, Hongwei Zhang, Reciprocal control of ADAM17/EGFR/Akt signaling and miR-145 drives GBM invasiveness, J. Neurooncol. 147 (2020) 327–337.

    16、    Peng Huang#; YuDuo Guo#; HongWei Zhang*,Identification of Hub Genes in Pediatric Medulloblastoma by Multiple-Microarray Analysis, J Mol Neurosci,2019, 70(4): 522-531.

  2. 出版专著(含参编)

 《鞍区病变影像诊断与治疗策略》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著:于春江,张宏伟

 《神经内镜手术技术》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主编:张亚卓

 《颅底外科训练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编:于春江

承担课题

  1. 新型溶瘤病毒恶性肿瘤治疗及增效策略的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已结题;
  2. 多病共患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及危险因素控制优化策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结题;
  3.  miR-224 靶向介导ADAM17调控儿童脑干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机制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已结题;
  4. 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临床研究(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已结题;
  5. 脑血管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转化与应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已结题;
  6. 致敏树突状细胞联合过继T细胞对鼠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二参与人,已结题;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