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浩,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AO/ASIF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讲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研究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委,受邀担任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中国神经神经医学杂志委员、中华神经创伤外科杂志委员、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编委。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国家卫健委现代医学传承、全球第三位"ROSAONE Spine Robotics Trainer"等荣誉。在国内率先开展神经外科脊柱脊髓亚专科工作。成立讲师团率先在国内神经外科领域进行颈腰椎的显微外科治疗,脊柱脊髓畸形的微创矫形治疗。负责科技部、国家级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北自然、“扬帆计划”等15项重点项目,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9篇,人教版《神经外科学》教材等10部专著编撰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项。
1.脊柱畸形精准诊断及预后体系建立,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执行期2023年11月至2026年10月,经费金额104万元,主持;
2.急性脊柱脊髓损伤救治体系,科技部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执行期2023年8月至2026年7月,经费金额67.5万元,主持;
3.基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与AI智能学习的治疗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智能腰背外骨骼系统研发,雄安新区合作创新采购项目,执行期2024年08月至2027年07月,经费金额333.09万元,主持;
4.基于影像代谢和分子标志物的脊髓髓内病变精准诊断,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执行期2022年1月至2025年12月,经费金额40万元,主持;
5.成人脊柱畸形侧方腰椎椎间融合矫形方法研究,北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执行期2023年11月至2026年12月,经费金额30万元,主持;
6.基于新抗原的原发性脊髓星形细胞瘤的个性化疫苗研究,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临床技术创新项目,执行期2025年1月至2027年12月,经费金额50万元,主持。
一、构建脊柱脊髓畸形微创化治疗体系,解决高龄患者难以耐受传统开放手术的困难
(1)提出“脊柱三点联合无固定微创融合”技术 结合3D打印腰椎侧块关节假体植入与多点联合融合,大幅提升脊柱融合率,同时摆脱传统钉棒系统的依赖。(2)整合骨科与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实现神经肌肉型侧弯矫形与脊髓病变的一期手术治疗,优化原有的二期手术流程。(3)OLIF技术+经皮螺钉技术 的结合,为高龄畸形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二期手术方案,拓宽手术适应人群。(4)对于L5-S1节段病变,优化ALIF手术切口及入路,提升前路微创治疗效果。(5)研发椎旁肌群自动分割识别系统,显著提高肌肉退变的诊断精度。(6)基于影像组学方法对脊髓磁共振图像进行深度分析,将成人脊髓栓系综合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该体系成果获得6项省部级专项支持,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
二、系统阐明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诊疗规律,为多学科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神经外科组撰写组长,牵头制定《I型神经纤维瘤病多学科诊疗指南(2023版)》,系统总结并规范该病的临床诊治流程。精确阐述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神经外科手术适应证、影像学评估策略及围手术期管理要点,填补了该病在外科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空白。首次提出基于影像组学与分子诊断的精准分型策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率先总结并明确颅神经、脊神经及外周神经病变的外科干预原则,优化了复杂病灶的手术决策流程。作为该指南核心专家,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报告相关研究进展,推动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精准诊疗和国际合作。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