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丽,女,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起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四科。2010-2011年在美国UCLA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科研工作。长期从事重型肝炎肝衰竭、肝纤维化相关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M2样巨噬细胞及不同细胞死亡模式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承担北自然面上项目等5项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近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近20篇。
1.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2094,M2-样巨噬细胞在ACLF中发挥肝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galectin-3的作用, 2022-01 至 2024-12, 20万元, 在研, 参与(排名第二);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2068,M2-样巨噬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发挥肝保护作用的新机制:坏死性凋亡的作用,2020年1月-2022年12月,20万元,结题,主持;
3. 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资助院内中青年人才孵育项目,YNKTTS201801189,巨噬细胞 M1/M2 表型转换及其调控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2018 年 7 月-2020 年 6 月,8 万元,已结题,主持;
4.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和临床合作项目,17JL47,M2 活化巨噬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肝保护机制研究,2017 年 4 月-2019 年 4 月,5 万元,已结题,主持;
5. 国家 135 重大专项子课题,No.2017ZX10202203-006-001,HBsAg 清除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新策略研究,2017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97.34万元,已结题,参加(排名第二);
6. 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资助院内中青年人才孵育项目, YNKT20160012, M2 活化巨噬细胞保护肝细胞抵抗凋亡: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新机制,2016 年 1 月 - 2017 年 12 月,2 万元,已结题,主持;
7.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和临床合作项目,14JL72,M1/M2 kupffer 细胞在重型肝炎肝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2014 年 4 月-2016 年 4 月,5 万元,已结题,主持。
1. Tang S, Liang C, Hou W, Hu Z, Chen X, Zhao J, Zhang W, Duan Z, Bai L, Zheng S. ATP7B R778L mutant hepatocytes resist copper toxicity by activating autophagy and inhibiting necroptosis. Cell death & discovery, 2023, 9(1):344. (共通讯)
2. Lu W, Tang H, Li S, Bai L, Chen Y .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liver failure: A systematic review up to March 2022.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3, 14:1116518. (共通讯)
3. Tang S, Zhang X, Duan Z, Xu M, Kong M, Zheng S, Bai L, Chen Y. The novel hepat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silibinin-phospholipid complex against D-GalN/LPS-induced acute liver injury.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23,
109808. (共通讯)
4. Bai L, Lu W, Tang S, et al. Galectin-3 critically mediates the hepatoprotection conferred by M2-like macrophages in ACLF by inhibiting pyroptosis but not necroptosis signalling. Cell Death Dis, 2022, 13:775;
5. Bai L, Kong M, Duan Z, et al. M2-like macrophagegs exert hepatoprotection in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through inhibiting necroptosis-S100A9-necroinflammation axis. Cell Death Dis, 2021, 12:93.
6. Tang S, Bai L, Hou W,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D- Penicillamine and Zinc Salt Treatment for Symptomatic Wilson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22, 13:847436. (co-first author)
7. Zheng Q, Bai L, Duan Z, et al. M2-like Kupffer cells in fibrotic liver may protect against acute insult.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7, 23(20): 3655-3663.(co-first author)
8. Bai L, Liu X, Zheng Q, et al. M2-like macrophages in the fibrotic liver protect mice against lethal insults through conferring apoptosis resistance to hepatocytes.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10518.
9. Bai L, Jin W, Kong M, et al. Injury resistance in the setting of liver fibrosis is accompanied by the inhibition of HMGB1 translocation and release. Dig Dis, 2018, 36(2):167-176.
10. Bai L, Chen Y, Zheng S, et al. Phenotypic switch of human and mouse macrophages and resultant effects on apoptosis resistance in hepatocytes. Innate Immun, 2019, 25(3):176-185.
11. Bai L, Fu L, Li L, et al. Cellular mechanisms of hepatoprotection mediated by M2-like macrophages. Med Sci Monitor, 2018, 24: 2675-2682.
12. Zheng QF, Bai L, Zheng SJ, et al. Efficient inhibition of duck hepatitis B virus DNA by CRISPR/Cas9 system. Mol Med Rep, 2017, 16(5):7199-7204. (co-first author)
13. Bai L, Kong M, Zheng QF, et al. Inhibition of translocation and extracellular release of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alleviates liver damage in fibrotic mice in response to D-galactosamine/lipopolysaccharide challenge. Mol Med Rep, 2016, 13:3835-3841.
14. 李璐,白丽,郑素军,等. 肝纤维化通过抑制坏死性凋亡抵抗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诱导的致死性损伤.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30(4):413-418. (通讯作者)
15. 白丽,陈煜,段钟平,等. 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的新视角:肝纤维化与损伤抵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3):139-145.
16. 白丽,祖可佳,刘晖,等. 肝纤维化诱导产生损伤抵抗及其作用机制初探. 北京医学,2016,38(9):918-920.
17. 白丽,祖可佳,张晓慧,等. 肝纤维化抵抗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致死性损伤及其机制.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61-165.
18. 白丽,孔明,张晓慧,等. 肝纤维化能够保护小鼠抵抗D-GalN/LPS诱导的致死性损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1998-2002.
19. 白丽,任锋,郑素军,等. 抑制PTEN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454-455.
20. 白丽,任锋,郑素军,等. PTEN/PI3K在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03-209.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