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徐磊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07 导师主页
徐磊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放射影像学
心血管CT与MRI
leixu2001@hotmail.com

徐磊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副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第二届委员,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影像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学影像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获获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医管局“登峰”计划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百层次人才、北京市朝阳区“凤凰计划”人才,北京市重点专科负责人、北京市卫生系统学科骨干等荣誉称号。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五)及202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个人排名第一)。

长期致力于心血管CT检查及重建技术优化、心血管影像定性及定量分析和心血管影像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在心血管诊治和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共10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参与制定了国内心血管影像相关的临床应用指南共12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身份在 Radiology、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Information Fusion、Heart、J Cardiovasc Magn R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260余分。在心血管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曾入选高引用论文(引用率专业前1%)。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专项(2022YFE0209800);

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1908211);

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课题(2016YFC1300301);

③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 首发 2020-1-1052 );

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其他项目3项(81271542;81041013;81641069)

⑤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大兴创新联合基金前沿项目(L246062);

⑥北京市卫健委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平行项目(BRWEP2024W012060100)。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重要学术论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身份在Radiology、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Information Fusion、Heart、J Cardiovasc Magn R、European Radiology、Atherosclerosis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①Zhou Z, Gao Y, Zhang W, Zhang N, Wang H, Wang R, Gao Z, Huang X, Zhou S, Dai X, Yang G, Zhang H, Nieman K, Xu L. Deep Learning-based Prediction of Percutaneous Recanalization in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Using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Radiology. 2023 Nov;309(2):e231149

②Zhang N, Yang G, Gao Z, Xu C, Zhang Y, Shi R, Keegan J, Xu L, Zhang H, Fan Z, Firmin D. Deep Learning for Diagnosis of Chronic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Nonenhanced Cardiac Cine MRI. Radiology. 2019 Jun;291(3):606-617.

③Tang CX, Liu CY, Lu MJ, Schoepf UJ, Tesche C, Bayer RR, Hudson HT Jr, Zhang XL, Li JH, Wang YN, Zhou CS, Zhang JY, Yu MM, Hou Y, Zheng MW, Zhang B, Zhang DM, Yi Y, Ren Y, Li CW, Zhao X, Lu GM, Hu XH, Xu L, Zhang LJ. CT FFR for Ischemia-Specific CAD with a New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lgorithm: A Chinese Multicenter Study. JACC Cardiovasc Imaging. 2020 Apr;13(4):980-990.

④Weiwei Zhang, Guang Yang, Nan Zhang, Lei Xu, Xiaoqing Wang, Yanping Zhang, Heye Zhang, Javier Del Ser, Victor Hugo. de Albuquerque. Multi-task learning with Multi-view Weighted Fusion Attention for artery-specific calcification analysis. Information Fusion 71 (2021) 64–76.

⑤Bo K, Li W, Zhang H, Wang Y, Zhou Z, Gao Y, Sun Z, Lian J, Wang H, Xu L. Association of 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 with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microvascular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3.0 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Cardiovasc Diabetol. 2024 May 27;23(1):179

⑥Zhou Z, Gao Y, Zhang W, Bo K, Zhang N, Wang H, Wang R, Du Z, Firmin D, Yang G, Zhang H, Xu 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full aortic CT angiography imaging with ultra-low-dose contrast medium: a preliminary study. Eur Radiol. 2022 Jul 5. doi: 10.1007/s00330-022-08975-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5788754.

⑦Gao Y, Zhou Z, Zhang B, Guo S, Bo K, Li S, Zhang N, Wang H, Yang G, Zhang H, Liu T, Xu L. Deep learning-based prognostic model using non-enhanced cardiac cine MRI for outcome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Eur Radiol. 2023 Nov;33(11):8203-8213

⑧Wang H, Li R, Zhou Z, Jiang H, Yan Z, Tao X, Li H, Xu L. Cardiac involvement in COVID-19 patients: mid-term follow up by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J Cardiovasc Magn Reson. 2021 Feb 25;23(1):14.

⑨Liu T, Gao Y, Wang H, Zhou Z, Wang R, Chang SS, Liu Y, Sun Y, Rui H, Yang G, Firmin D, Dong J, Xu L. Association between right ventricular strain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Heart. 2020 Nov 2;107(15):1233–9.

⑩Weir-McCall JR, Wang R, Halankar J, Hsieh J, Hague CJ, Rosenblatt S, Fan Z, Sellers SL, Murphy DT, Blanke P, Xu L, Leipsic JA. Effect of a calcium deblooming algorithm on accuracy of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J Cardiovasc Comput Tomogr. Mar-Apr 2020;14(2):131-136.

二、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译著

①《牛津心血管CT成像(原书第二版)》,主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8

②《EACVI 心血管磁共振教程》,主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05

③《骨肌影像诊断学(非创伤性疾病)》,主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6

④《康复影像学指南》,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06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