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汤劼
浏览量:123   转发量:4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宣武医院
  • 所属专业: 外科学(神外)
  • 邮箱 : tangjie@xwhosp.org
  • 工作电话 : 010-83922898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1997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97年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2年获医学硕士(导师赵继宗院士),200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导师王忠诚院士)。2018年12月调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要临床工作和研究方向为神经外科脑肿瘤微创外科治疗,在复杂颅内病变,颅底脑干病变诊治方面有深入研究,在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海绵状血管畸形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承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重点研发项目。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文章六十余篇。曾获第八届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北京市医学奖。世界神经外科外科联合会(WFNS)颅底外科委员会委员,先进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协会(ISMINS)委员,亚太颅底外科协会(AOSBS)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委员会神经肿瘤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神经外科外科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委员,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外语教育和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神经肿瘤的微创精准治疗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本团队在临床工作方面,包括由6名医生,具备高级2人,中级职称2人,床位9张,结合各种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开展脑肿瘤微创精准治疗,包括神经导航,超声,荧光,术中磁共振,电生理监测和刺激等,肿瘤类型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和神经鞘瘤为主(涉及颅内各个区域,包括脑深部和颅底),年均脑肿瘤手术300例以上。在科研方面,探索脑肿瘤的微创精准治疗方式,特别是胶质瘤和颅底复杂肿瘤,包括图像引导技术等,如神经导航,LITT,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等;探索新型神经影像技术对脑肿瘤治疗的应用,特别是脑胶质瘤分子影像指导意义。在科研方面有指导老师负责引导和协助。与院内影像科,病理科有广泛合作。已经建立胶质瘤分子病理影像数据库。对外与清华,北邮有合作。在国际上有广泛的联系。团队有秘书1人。

项目情况

项目1. 探索新型神经影像技术PETMR对恶性脑肿瘤(胶质瘤)诊断,指导开展无创和微创手术治疗的意义,无创治疗包括放疗,微创包括激光热凝,微创手术等。

项目2. 聚焦机器人辅助内镜在脑外科手术的应用,探索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对内镜技术的辅助和拓展,为未来的微创手术探索新的方向

科研项目

1. 2022年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基于 PET/MR 对脑重大疾病无创/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课题号2022YFC2406905,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1012.00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需求 212.00 万元。

2. 2022年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虚拟内镜预增现实内镜相结合的智能导航技术研究,课题号-L222022,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25万



研究成果

2018年以来发表文章

1. Li Y, Hou Y, Li Q, Tang J(共同通讯作者), Lu J. Optimized Tractography Mapping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yramidal Tracts for Surgical Resection of Insular Gliomas: a Correlative Study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erived Metrics and Patient Motor Strength. J Digit Imaging. 2022 Apr;35(2):356-364. doi: 10.1007/s10278-021-00578-4. 【标志性成果1】

2. Li Y, Hou Y, Li X, Li Q, Lu J, Tang J(共同通讯作者) Quantitative Valid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ptimized Pyramidal Tract Delineation After Brain Shift Compensation and Direct Electrical Subcortical Stimulation During Brain Tumor Surgery. J Digit Imaging. 2023 Jun 20. doi: 10.1007/s10278-023-00867-0. 【标志性成果2】

3. Hou Y, Li Y, Li Q, Yu Y, Tang J(通讯作者)Full-course resection control strategy in glioma surgery using both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and intraoperative MRI. Front Oncol. 2022 Aug 25;12:955807. doi: 10.3389/fonc.2022.955807. 【标志性成果3】

4. JieTang, ......B. Su. Bleeding contour detection for craniotomy. 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 73 (2022) 103419 https://doi.org/10.1016/j.bspc.2021.103419 【标志性成果4】

5. B. Su, …, Jie Tang(共同通讯作者), Autonomous robot for removing superficial traumatic blood, IEEE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Engineering in Health and Medicine, vol.9, pp.1-9, 2021【标志性成果5】

6. B. Su, …, Jie Tang(共同通讯作者) et al., Biopsy needle system with a steerable concentric tube and online monitoring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insertion for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vol.68, no. 5, pp.1702-1713, 2021【标志性成果6】

7. B. Su, …, Jie Tang(共同通讯作者) et al., Center tracking for healthy and diseased cardia,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vol.64, no. 11, pp.1-2, 2021【标志性成果7】 

专利:

1. 苏柏泉,…,汤劼等,一种可同时伸缩和弯曲且留有器械通道的柔性机器人,中国发明专利,ZL 201711473166.5,专利申请日: 2019.08.09   

2. 苏柏泉,…,汤劼等,可自主均衡接触力的软体机器人,中国发明专利, ZL 201711432810.4, 专利申请日: 2019.08.09

3.苏柏泉,......, 汤劼等,一种集成对象异常区域识别与热作用的激光处理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 2019 1 0016051.6 专利申请日:2019年01月08日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