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曹彬
浏览量:2913   转发量:74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中日友好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呼吸系病)
  • 邮箱 : caobin_ben@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84206264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曹彬,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流感和呼吸道病毒感染学会(ISIRV)抗病毒小组(AVG)委员、Clinical RespiratoryJournal副主编。长期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系统阐明病毒性肺炎疾病特征,率先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概念,对严重病毒感染救治具有重要价值。作为项目负责人目前承担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北京市科委协同创新重点项目等10项。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90余篇(其中N Engl J Med 4篇、Lancet主刊6篇,Lancet子刊2篇),他引3.8万余次,5篇论著居领域内ESI高被引论文前1‰;4项成果写入WHO、NIH指南;主持或执笔制订指南规范7部;主编专著6部。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1. 病毒性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2. 流感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性感染,3. 耐药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诊断、治疗及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本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在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腺病毒和耐药细菌所致呼吸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免疫学机制和临床救治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研究结果纳入多个国内外临床治疗指南。

团队从呼吸感染病原变迁中凝炼并开创我国成人病毒性肺炎研究新领域,系统研究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并提出原创性理论,牵头抗病毒临床试验并制订治疗方案,多项创新成果改善临床诊疗实践,代表中国参与制订WHO新冠优选药物研究方案和诊疗指南,是我国新一代呼吸感染领域领军人。2021年《柳叶刀-传染病》评价曹彬教授为“呼吸感染领域国内和国际领导者”(Lancet Infect Dis 2021)。

一、揭示我国成人病毒性肺炎病原学及流行状况,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概念及治疗规范

(一)首次明确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率,确定病毒性肺炎病原学流行状况

基于23个省4.28亿人群基本医疗保险数据,首次明确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发病率为7.13/1000人年,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Vaccine. 2020;38(52):8362-8370.)。牵头创建中国肺炎研究网(CAP China),覆盖21个省区市72家医院。全球首次确认腺病毒55型为重症肺炎的新病因(Chest. 2014;145(1):79-86.)。基于8年动态监测,明确我国成人CAP中病毒性肺炎高达39.2%,阐明常见病毒谱,并强调非流感病毒肺炎病死率与流感病毒肺炎相当(Eur Respir J. 2019;54(2):1802406.),填补了我国病毒性肺炎流行状况的空白,为防控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

(二)率先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毒症”,并制定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案

率先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毒症”这一新概念,并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毒症”是重症新冠肺炎的主要发病机制(Lancet. 2020; 395(10235): 1517-1520.)。哈佛大学医学院Chanu Rhee教授指出“新冠病毒感染中毒症概念的提出无可争议,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全球首次提出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新冠肺炎,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3):183-184),指导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并将糖皮质激素使用经验向国际同行分享(Lancet. 2020;395(1022 5):683-684.),该观点被英国RECOVERY研究证实。

(三)将病毒性肺炎以专章写入中国CAP指南并进行推广,显著提高病原检出率,减少不合理抗菌药物使用

明确提出病毒性肺炎与细菌性肺炎临床鉴别要点、低氧血症联合外周血淋巴细胞减低的重症预测方法、病毒性肺炎病原诊断新技术及抗病毒治疗新方案,以专章写入《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全国31省市自治区推广,显著提高了鉴别诊断和救治能力。推荐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病毒快速分子诊断技术(Int J Infect Dis. 2019;80:92-97.),使病毒性肺炎的病毒检出率提高10%~30%,参加制订美国胸科协会病毒性肺炎分子诊断指南(AJRCCM 2021;203(9):1070-1087)。快速病原诊断技术床旁应用显著减少了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9;25(11):1415-1421.)。

二、牵头完成呼吸感染抗病毒新疗法临床研究,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一)以循证医学方法确证中药汤剂对甲型H1N1流感有效,获得国际认同

2009年流感大流行期间,面对我国尚无治疗流感的有效药物急迫情况,共同牵头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麻杏石甘银翘散组方可显著缩短甲型H1N1流感发热时间,发现抗流感病毒的有效价廉药物(Ann Intern Med. 2011;155(4):217-25.)。研究被国际权威循证医学数据库收录,标志着中药疗效获国际认同。论文的发表被认为是“中医药研究走向世界进程中具有标识性的重要事件”(新华社)。

(二)探索新型重症流感治疗新方法,突破当前流感治疗局限

针对目前公认的标准疗法(奥司他韦)对重症流感效果不佳的临床难题,在首次明确法匹拉韦治疗重症流感药代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EBioMedicine. 2020; 62:103125.),发现法匹拉韦联合奥司他韦治疗重症流感效果优于奥司他韦单药,临床改善率提高20%(J Infect Dis. 2020;221(10):1688-1698.)。

(三)代表中国参与制订WHO新冠优选药物研究方案,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

牵头全球第一项新冠肺炎临床试验,发现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标准治疗相比,临床改善时间无差别(N Engl J Med. 2020;382(19):1787-1799.)。为在突发疫情中进行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创造了先例,改变了在疫情中难以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观念。《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发表社论给予高度评价并盛赞“此项工作为英雄之举”。文章被F1000Prime推荐为“优异级”论文,研究成果被我国、WHO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南引用。牵头多中心瑞德西韦RCT临床试验,提示在患者出现症状后的10天内给予瑞德西韦治疗,可加快临床改善,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Lancet. 2020;395(10236):1569-1578.)。《柳叶刀》同期述评“这项研究设计合理,是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随机试验,并且实施良好,具有较高的方案依从性,且极少失访”。文章居ESI高被引论文前1‰,成果写入我国与NIH新冠肺炎指南。代表中国参与制订WHO新冠优选药物研究方案和诊疗指南,为我国获得国际话语权。

三、率先阐明3种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疾病规律,为全球防控提供科学证据

(一)精确揭示流感临床特征,为H1N1、H7N9指南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国际首次精确揭示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潜伏期、病毒核酸动态规律等(N Engl J Med. 2009;361(26):2507-17.),研究成果为制订WHO诊疗指南提供重要依据。全球首次总结报道人感染 H7N9禽流感病例(N Engl J Med. 2009;361(26):2507-17.),并建立临床队列,明确 H7N9 感染潜伏期、主要影像学特征、病死率及重症危险因素(N Engl J Med. 2013;368(24):2277-85.)。研究成果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感染H7N9 禽流感诊疗方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版)》采用。

(二)率先揭示早期新冠肺炎急性期临床特征,并最早预警全球大流行

最早向全球揭示了早期新冠肺炎急性期临床特征,并首次证实重症患者同时存在过度炎症反应与免疫抑制(Lancet. 2020; 395(10223): 497-506.)。文章居ESI高被引论文前1‰,2次被F1000Prime推荐为“杰出级”论文。《柳叶刀》杂志发表述评:“疫情暴发期间,开展如此快速的科研,其科学发现为疾病管理和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了非常及时的指导并预警全球大流行”。研究成果写入我国《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试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到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家意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建议》、《中国成人2019 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 WHO和NIH新冠诊疗指南。

(三)首次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高危患者

项目组首次发现血清铁蛋白、D-Dimer、IL-6和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在危重症患者中持续升高,淋巴细胞减低和乳酸脱氢酶升高是病情恶化的重要指标;首次发现高龄、基础疾病等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ancet. 2020; 395 (10229):1054-1062.)。该研究4次被F1000Prime推荐为“优异级”论文,意大利巴勒莫大学医学院Ignazio Carrec教授评价“这是一项非常优秀的研究,在疫情暴发初期阶段即为临床追踪疾病病情变化确定了重要的、非常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三)首次系统评估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远期预后,揭示新冠肺炎的长期健康影响

全球首次系统评估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发病后6个月(Lancet. 2021; 397 (10270):220-232.),1年(Lancet. 2021;398 (10302): 747-758.)和2年(Lancet Respir Med 2022

Published Online May 11, 2022 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2)00126-6)的康复情况,结果表明新冠患者出院后症状持续改善,90%以上的患者半年后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柳叶刀》配发述评:“该研究提示新冠肺炎后遗症是一个值得全球立即给予关注的健康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81.6%患者发病12个月仍可以检测到中和抗体,而且100%能检测到病毒特异性T细胞反应(Lancet Microbe 2022; 3: e348–5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3, 2022 https://doi.org/10.1016/S2666-5247(22)00036-2.)。


项目情况

主要承担的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课题/

任务)名称

立项编号

项目

来源

起止

年月

经费

(万元)

本人

作用

1

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毒症的共性机制研究

NCI202231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2023.02-2027.12

2500

主持

2

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中毒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介导病毒清除及感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82241056

国自然专项项目

2023.01-2025.12

200

主持

3

呼吸道微生物组特征及在呼吸道感染中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2022YFA13043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12-2027.11

2000

主持

4

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

ZYYCXTD-D-202208

“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项目

2022.01-2024.12

500

主持

5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和宿主个体化干预新策略研究

2021-I2M-1-048

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2021.10-2025.12

1400

主持

6

流感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防御及调控机制研究

82030002

国自然重点项目

2021.01-2025.12

297

主持

7

2019-nCoV 感染导致人体淋巴细胞减低机制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

82041011

国自然专项项目

2020.03-2022.03

135

主持

8

快速病原分子诊断指导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临床研究

Z191100006619101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

2019.08-2023.12

150

主持

 

 


报考意向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课题/

任务)名称

立项编号

项目

来源

起止

年月

经费

(万元)

本人

作用

1

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毒症的共性机制研究

NCI202231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2023.02-2027.12

2500

主持

2

呼吸道病毒性感染中毒症中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介导病毒清除及感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82241056

国自然专项项目

2023.01-2025.12

200

主持

3

呼吸道微生物组特征及在呼吸道感染中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2022YFA13043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22.12-2027.11

2000

主持

4

急性呼吸道感染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

ZYYCXTD-D-202208

“中西医结合创新团队”项目

2022.01-2024.12

500

主持

5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和宿主个体化干预新策略研究

2021-I2M-1-048

中国医学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2021.10-2025.12

1400

主持

6

流感病毒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防御及调控机制研究

82030002

国自然重点项目

2021.01-2025.12

297

主持

7

2019-nCoV 感染导致人体淋巴细胞减低机制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

82041011

国自然专项项目

2020.03-2022.03

135

主持

8

快速病原分子诊断指导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临床研究

Z191100006619101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

2019.08-2023.12

150

主持

 


研究成果

一、创建我国成人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体系,显著提高诊疗水平

   牵头创建中国肺炎研究网,首次明确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病毒性肺炎高达39.2%(ERJ2019),填补了我国病毒性肺炎流行状况的空白,将病毒性肺炎以专章写入国家CAP指南并进行推广,参加制订美国胸科协会(ATS)病毒性肺炎分子诊断指南(AJRCCM 2021)。率先提出“病毒性感染中毒症”这一原创性概念(Lancet2020a),并在国际上率先规范小剂量激素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方案(Lancet 2020b)。

 

二、牵头完成抗病毒新疗法临床研究,为呼吸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贡献中国方案

    牵头全球第一项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在突发疫情中进行科学、规范的临床研究创造了先例(NEJM2020)。牵头全球首个瑞德西韦治疗重症新冠肺炎临床试验(Lancet 2020c)。研究成果写入WHO、我国和美国NIH新冠肺炎指南,代表中国参与制订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冠优选药物研究方案,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方案。

 

三、系统阐明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疾病规律,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科学证据

    国际首次精确揭示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潜伏期、病毒核酸动态规律等(NEJM2009)。全球首次总结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NEJM 2013a),明确H7N9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NEJM 2013b),研究成果写入我国指南。全球首次揭示重症新冠肺炎临床特征,预警全球大流行(Lancet 2020d),首次提出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Lancet 2020e),研究成果写入WHO、我国和美国NIH诊疗指南。首次系统、全面评估了COVID-19出院患者发病后6个月和1年的远期预后(Lancet2021a, Lancet 2021b),受邀在WHO会议上向总干事和国际同行介绍中国经验。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