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张同梅
浏览量:312   转发量:28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所属专业: 肿瘤学
  • 邮箱 : tongmeibj@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89509309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肿瘤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主任医师,临床试验的主要研究者(PI),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委员,美国内华达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肺癌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的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聚焦骨髓微环境和免疫治疗,专注于肺癌免疫联合抗血管的基础临床转化和骨髓微环境与肺癌复发转移的研究。主持和参与管理了多项肺癌新药的国内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作为中心PI正在负责和参与开展40余项多中心新药的临床研究。近5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省部级课题1项、区局级以上项目4项,正在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国自然合作课题1项,区级项目1项,基础临床合作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

主要社会任职: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委员,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癌症早筛早诊早治分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第一届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早癌筛查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精准医疗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委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JCO中文版肺癌专科青年编委,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肺癌临床和基础研究,骨髓微环境与SCLC免疫逃逸及靶点研究,肿瘤微环境与NSCLC免疫治疗机制研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北京胸科医院综合科现有床位60张,医生17名,护理人员27名。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7名,博士后1名,硕士6名,4位医师有出国留学经历。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各1名,讲师4名,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研究生导师3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聘任的主要研究者3名。 近5年里来,科室承担区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各类人才10余次,10余项所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和他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课题,总科研经费近500万,发表核心期刊及SCI论文近百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20余名。


研究生照片

 

      科室主要承担胸部肿瘤的内科诊疗、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病种为肺癌、恶性胸膜间皮瘤、纵隔肿瘤、食道癌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综合治疗。借助医院多学科的平台,参与医院远程会诊和院内多学科会诊,与外科、骨科、放疗科、介入诊疗科、病理科及其他辅助科室协同为肿瘤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承担医院的肿瘤门诊、早筛早诊门诊、罕见突变门诊和疼痛门诊的工作,服务患者惠及全国。作为国家临床试验基地,近5年来科室参与40余项国内国际多中心的新药临床研究,科内常规开展肺癌不同治疗领域的新药临床研究,比如针对EGFR、ALK、ROS-1、MET、RET、HER2、NTRK等常见及罕见突变的靶向治疗、抗血管及免疫治疗等多个新药的临床研究,让更多患者在治疗中有更多的选择、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新的治疗方案,惠及患者上千人。


        科室结合肿瘤患者的特点开展了肿瘤患者的症状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相继针对化疗后骨髓抑制开展了“保髓行动”,针对化疗诱导的恶心呕吐开展了“无呕病房”,针对免疫药物的副反应开展了“避免副发”等系列举措。2020年以来,结合医院的专科特色,相应国家大健康的号召,协助医院率先在北京开展了肺癌专病医联体、肺癌早筛早诊门诊和罕见突变门诊,聚焦肺癌的防控、精准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疗中护理特色逐渐凸显,以“整体护理为指导,优质化护理为理念”常规开展护理工作,并获得医院和上级部门的认可。护士长冯月亮率先成立了疼痛护理工作室,以疼痛为抓手,对肿瘤患者进行身体和心理症状的精细化管理。科室为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就医获得感积极探索和努力,多次申报北京市医管中心的惠民便民举措,获得上级单位的肯定。


        科室将专业发展和文化建设融为一体,于2009年成立了“胸心港湾”品牌病房,除了治疗疾病,同时也关注患者及家属的身心社灵和全人管理。2011年以来,在医院的协助下,率先参与疼痛病房和疼痛门诊的组建工作,帮助晚期癌症患者树立正确的癌痛控制理念,减轻患者痛苦,并通过了第一批疼痛示范管理病房(GMP)的审核。2011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病房,2012年获得北京市工会三八红旗集体,2015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2016年卫计委优秀健康促进和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年案例奖,2017年北京市医管局医学人文科室建设示范病房、北京市“一院一品”活动健康促进实践案例和北京健康教育优秀实践。科室所在支部,多次获得上级部门颁发的优秀党支部。




科研项目

1. 国自然合作课题,“细胞膜微曲变高通量分析方法及其与肿瘤异质性的关系研究”(批准号:62171441),2021-2024年,经费14万,在研,合作。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诊疗技术及转化应用,Z211100002921013,“骨髓播散肿瘤细胞预测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2021/10-2024/12,40万,在研,主持。

3. 通州区科技计划项目,KJ2022CX043,“HA/CD44在小细胞肺癌中转移机制的研究“,2021-2023,8万,在研,主持。

4. 北京胸科医院基础临床合作项目,JCLC21-1,”HA/CD44在小细胞肺癌中转移机制的研究“,2021-2022,30万,在研,主持。

5. 人才项目:2018年获第二批“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领军人才资助,YHLD2018026,2018年-2023年,25万,在研。

6. 通州区科技计划项目,KJ2020CX010,“液态活检在肺癌全程管理及精准治疗中的应用”,2020/01-2020/12,30万,在研,主持。

7. 通州区科技计划项目,KJ2019CX015,“外周血中CD44+肿瘤细胞预测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研究”,2019/01-2019/12,40万,已结题,主持。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Z17110000101038,“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临床研究”,2017/01-2020/08,15万,结题,主持。


研究成果

近五年以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如下(*表示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表示通讯作者):

1.     张同梅*,李宝兰。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7,5(1): 62-66.

2.     Tongmei Zhang*, Bao-Hua Lu, Yi-Ran Cai, Yuan Gao, Hong-Mei Zhang, Qun-Hui Wang, Ai-Min Hu, Bao-Lan Li: Well-differentiated 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of 45 cases in China.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8;11(3):1587-1598.

3.     Wang Y*, Liu YZhang LTong LGao YHu FLin PPLi B#, Zhang T#. Vimentin expression in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associated with liver metastases predicts po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9 Dec;145(12):2911-2920. doi: 10.1007/s00432-019-03040-9.

4.     王欣宇*,张同梅*,李宝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KRAS突变治疗的研究进展。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21):1763-1769.

5.     Tongmei Zhang*, Lina Zhang*, Yuan Gao*, Ying Wang, Yanxia Liu, Hongmei Zhang, Qunhui Wang, Fanbin Hu, Jie Li, Jinjing Tan, Daisy Dandan Wang, Olivier Gires, Peter Ping Lin#, Baolan Li#. Roles of diverse subtypes of aneuploid CTCs and CD31+ CTEC in predicting and monitoring anti-angiogenic therapy efficacy in advanced NSCLC. Mol Oncol. 2021;15(11):2891-2909. doi: 10.1002/1878- 0261.13092.

6.     王莹*, 郭毅,林海峰,张丽娜,张红梅,王群慧,胡范彬,李杰,李宝兰,张同梅#。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血清CD44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中国肺癌杂志。2021,24(8):583-590. doi:10.3779/j.issn.1009-3419.2021.104.10.

7.     鲁葆华*;高远;王群慧;苏崇玉;张红梅;胡范彬;张同梅#;李宝兰。小细胞肺癌外周血EPCAM阳性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代肿瘤医学。2021; 29(19): 3400-3405.

8.     张同梅*,李宝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进展。中国肺癌杂志,2021; 24( 3):188-195.

9.     Liu Y*, Zhang T*, Zhang L, Zhao C, Zhang Z, Wang Z, Gu M, Li W#, Li B#.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bevacizumab and PD-1 blockade displays durable treatment effects by increasing the infiltration and cytotoxic function of CD8+ T cells in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2022 Jun;14(9):695-708. doi: 10.2217/imt-2021-0196. 

10.   Zhao C*, Zhang Z, Hu X, Zhang L, Liu Y, Wang Y, Guo Y, Zhang T#, Li W#, Li B#. Hyaluronic Acid Correlates With Bone Metastasis and Predicts Poor Prognosis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2 Jan 26;12:785192. doi: 10.3389/fendo.2021.785192.

11.   Hu M*, Tan J*, Liu Z, Li L, Zhang H, Zhao D, Li B, Gao X, Che N, Zhang T#.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Young and Old Lung Cancer Patients .Front Oncol,2022,11: 806845.

12. Tongmei Zhang*.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 JNCC, 2022. doi: 10.1016/j.jncc.2022.07.003


学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学术型博士
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