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韩正学
浏览量:330   转发量:1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 所属专业: 口腔颌面外科学
  • 邮箱 : hanf1989@hotmail.com
  • 工作电话 : 010-57099150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韩正学,男,1963年8月生,汉族,于1997年及2004年分别取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硕士、博士学位,2004年调任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07年起至今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韩正学教授长期从事口腔癌的综合序列治疗、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血管显微外科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方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课题1项、北京市医管局杨帆计划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参编书籍5部(卫生部统编教材二部)。2015年至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基础及临床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100。2018 年获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二等奖。201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中华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重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委会常委,北京口腔医学会颌面外科专委会候任主委,国际牙医学院院士,北京市口腔医学常务会理事。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颅内外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血管显微外科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韩正学教授团队由7名成员组成,除韩正学教授之外,包括1名博士生导师及1名硕士生导师。各成员简介如下:


秦力铮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武汉大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博士后、美国Texas A&M大学博士后,长期从事口腔癌及唾液腺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


冯芝恩

        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党支部书记,北京科技新星,东城区优秀人才。2012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基础医学博士学位。2015年赴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支援。2017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9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牙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习。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余篇。曾任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部黑色素瘤专委会常委、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头颈肿瘤MDT专委会常委、北京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委员。取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科技新星与领军人才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杨帆”计划1项,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1项,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1项。


毛明惠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201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工作至今,先后担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以及副主任医师。目前主要从事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序列治疗以及口腔癌转移机制研究。具体包括口腔癌诊治预后的临床注册研究(ChiECRCT20190180)以及口腔癌组织的多组学数据分析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项目1项。先后于Journal of  infection, Oral Oncology,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Brachytherapy,Pediatric Blood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获“2019国际暨第十五届全国头颈肿瘤大会优秀论文奖”,获第一届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大会“优秀青年医师”奖。


杨扬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治医师2014年获重庆医科大学学士,2017年和2020年分别获首都医科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韩正学教授。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主持院级科技创新人才课题1项。


曲艺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住院医师。分别于2015、2018和2021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师从韩正学教授。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主持院级科技创新人才课题1项。


徐桥石

       医学博士,现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硕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长学制口腔班,师从韩正学教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师从张陈平教授。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论文5篇。曾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委会最佳青年医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希望奖”二等奖、国家奖学金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项目情况

负责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4144]   《硝酸盐对头颈部游离组织瓣缺氧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合作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局部晚期口腔鳞癌TPF诱导化疗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


已结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0957]   《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在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128]   《硝酸盐转运通道与游离组织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研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12059]   《管状骨增宽牵引成骨的实验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31107002213051]   《下颌骨缺损功能整复的临床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学科建设基金[13-09-14]   《颅底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临床研究》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技术创新项目[XMLX201505]   《下颌骨缺损功能性修复重建规范化治疗的临床研究》

研究成果

近五年重要学术论文:

Wang Y, Mao M, Li J, Feng Z, Qin L, Han Z. Diagnostic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22;133(5):582-592. 

Han B, Hao S, Han Z, Fang J, Wu J. Novel application of a thyroid gland flap in repairing a mucosal defect to prevent 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 following total laryngectomy: a case report. Gland Surg. 2022;11(6):1119-1123.

Yang J, Feng Z, Yuan X, Han Z. A Novel Immune-Associated Gene Signature for Overall Survival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2;2022:1063130.

Wang Y, Mao M, Li J, Feng Z, Qin L, Han Z. 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Evaluating the Depth and Level of Invasion of Buccal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2;80(1):185-196.

Han B, Han Z, Wu J, Fang J. Regional pedicled flaps in prevention and repair of pharyngocutaneous fistulas. Am J Otolaryngol. 2021;42(5):103119.

Mao M, Guo J, Qin L, Han Z, Wang Y, Yang D. Serial semi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saliva samples. J Infect. 2021;82(3):414-451.

Alzahrani S, Feng Z, Cheng A, Han Z, Moe J, Ward BB. Is Perineural Invasion a Reasonable Indicator for Neck Dissection in cT1N0M0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1;79(3):704-711.

Wang B, Su M, Liu Y, Han Z, Qin L. Primary sialorrhea and its surgical treatment with denervation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in combination with sublingual gland excision.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21;49(1):47-51.

Feng Z, Cheng A, Alzahrani S, Li B, Han Z, Ward BB.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 in T1N0M0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hen Is It Necessary?.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0;78(12):2306-2315.

Liu H, Wang S, Cheng A, Han Z, Feng Z, Guo C. GPD1L is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F1α expression and predicts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oral and HPV- Oropharyngeal cancer. Oral Dis. 2021;27(7):1654-1666.

Shi M, Han Z, Qin L,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fter major oral oncological surgery: the experience of a tertiary referral hospital in China. J Int Med Res. 2020;48(8):300060520944072.

Liu H, Cheng A, Ward B, Wang C, Han Z, Feng Z.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First Branchial Cleft Fistula/Sinus: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20;78(5):749-761. 

Kong X, Li H, Han Z. The diagnostic role of ultrason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nd real-time elast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alivary gland tumors: a meta-analysis.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19;128(4):431-443.e1.

Feng Z, Wang C, Li B, Cheng A, Mao M, Han Z. Surgical Management of Giant Cell Tumor Involving the Lateral Skull Base. J Craniofac Surg. 2019;30(6):1794-1797.

Wang C, Mao M, Li B, Kim K, Han Z, Feng Z. Surgery Alone Is Effec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Salivary Gland Acinic Cell Carcinoma.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9;77(8):1713-1723.

Qu Y, Liu Y, Su M, Yang Y, Han Z, Qin L. The strategy on managing cervical lymph nodes of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gingiv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19;47(2):300-304.

Zhuang R, Liu C, Han Z, Li J, Geng W. Implant-Supported Hybrid Prosthesis for Severe Mandibular Defects: A Sequence of Treatments From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o Implant Restoratio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8;76(10):2103.e1-2103.e15.

Liu Y, Qin L, Zhuang R, Huang X, Su M, Han Z. Nodal Stage: Is It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Submandibular Gland Cancer?.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8;76(8):1794-1799.

Liu Y, Li H, Qin L, Huang X, Su M, Han Z. Prognostic Factors in Malignant Sublingual Salivary Gland Tumor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7;75(7):1542-1548.

Feng Z, Xu Q, Qin L, Li H, Han Z. Predicting Radiotherapy Necessity in Tongue Cancer Using Lymph Node Yield.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7;75(5):1062-1070.

Liu Y, Su M, Yang Y, Zhao B, Qin L, Han Z.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cinic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7;75(2):416-422.

Xu Q, Wang C, Yuan X, Feng Z, Han Z. Prognostic Value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for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ransl Oncol. 2017;10(1):10-16.

王姝,韩正学.细胞外囊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0,18(05):313-316.

张姝,杨扬,李德龙,秦力铮,韩正学.低浓度硝酸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北京口腔医学,2020,28(06):301-305.

杨扬,韩正学.血管内皮细胞在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北京口腔医学,2017,25(05):294-296.

曲艺,韩正学.游离组织瓣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形成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北京口腔医学,2017,25(06):355-358.


参与编纂的著作/译著:

《口腔颌面外科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09

《口腔解剖生理学(第8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08


参与制定专家共识: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 舌黏膜鳞状细胞癌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 57(8): 836-848. 

刘冰,何悦,彭歆,孙长伏,韩正学,吴煜农,彭利伟,赵熠,陶谦,韩新光,李劲松,苏彤,李波,张雷,胡砚平,陈传俊,李一,李铁军,赵怡芳.牙源性角化囊肿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20(03):209-218.

王育新,王志勇,王永功,王慧明,王丽珍,田皞,叶金海,付坤,阮敏,孙长伏,孙国文,刘法昱,许碧云,后军,刘冰,刘亮,陈永锋,陈占伟,肖灿,李思毅,李志勇,李勇,李楠,张陈平,张东升,张胜,张凯,杨溪,何巍,苏彤,季彤,林李嵩,罗瑞华,赵志立,胡勤刚,唐瞻贵,徐蔚嘉,黄志权,黄晓峰,梁玉洁,韩正学,韩伟,蒋灿华,喻建军,蔡志刚,廖贵清,廖圣恺,蔡惠明,魏建华.吲哚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口腔鳞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2,20(01):1-6.

张东升,郑家伟,张陈平,蔡志刚,李龙江,廖贵清,尚政军,孙沫逸,韩正学,尚伟,孟箭,龚忠诚,黄圣运.口腔癌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专家共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0,38(06):603-615.

杨凯,郭伟,孙沫逸,郑家伟,李龙江,唐瞻贵,任国欣,陈丹,吕晓强,张杰,韩正学,席庆,孙志军,陈晓品,张涛,车宗刚,冉炜,孟箭,黄桂林,唐洪,肖灿.口腔鳞状细胞癌时辰化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9,17(01):7-12.

唐瞻贵,步荣发,刘彦普,郭伟,孙沫逸,郑家伟,何悦,尚政军,吴煜农,李劲松,韩正学,田臻,张陈平,李铁军,钟鸣,廖贵清,沈子华,黄俊辉,喻建军,苏彤,姚志刚,胡延佳.口腔疣状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16(04):362-370.


重要奖项:

颌骨缺损功能重建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2019

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合牙种植牵引(DID)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技奖   2018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