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2病区副主任,美国New York Medical College 访问学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烟雾病、颈动脉狭窄等)及神经系统肿瘤的外科治疗。作为赵继宗院士团队成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论著30余篇,参编多部专著。
1.除颈动脉狭窄程度外,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对患者脑结构损害和症状性改变作用逐渐被关注。既往对于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性多是基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来判定,研究斑块内各成分与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但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演进是一个慢性过程,期间会造成脑微结构的损伤,约有80%患者未发生脑卒中事件。因此,脑微结构损伤应作为斑块风险性评估的标准,并进一步构建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性分级。7T磁共振得益于高场强,对脑微小病变的识别较3T磁共振更敏感,可以定量分析脑组织微结构的损伤。此外,多种成像技术的结合有利于斑块性质的准确识别。因此,我们团队拟结合高分辨磁共振、弓上CTA及颈动脉超声充分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并采用7T磁共振与多模态技术量化大脑微结构损伤,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对大脑的损伤程度,并构建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性分级,为明确不稳定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性提供理论依据。
2.脑网络根据数据类型可分为功能脑网络和结构脑网络,其中结构协变脑网络作为结构网络的一种,主要研究分析脑区间结构的组织特点。烟雾病作为慢性脑血管疾病可导致脑灰质萎缩、认知障碍等,既往的研究多集中于探索灰质体积、皮层厚度的改变,但对脑区间的结构组织模式及其改变缺乏研究。我们团队使用图论分析法对非梗死型缺血性烟雾病患者的脑结构协变网络进行分析,发现相比于健康对照者,烟雾病患者的脑网络在全局属性和节点属性均出现显著改变;包括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局部效率、同配性在内的全局属性出现显著降低,脑网络优化度下降,出现随机化趋势;双额叶部分脑区节点介数中心度下降,说明该脑区与其他脑区的连接下降,在网络中的功能降低。该研究明确了烟雾病患者脑区组织模式及具体改变,为后续研究烟雾病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脑网络与认知功能研究,2019/01-2022/12,56万元。
1. Deng X, Wang B, Zong F, et al. Righthemispheric language reorgan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 Human Brain Mapping, 2021, 42.
2.Wang P, Cai H, Luo R, et al. Measurement of Cortical Atrophy and Its Correlation to Memory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Based on VBM-DARTEL[J].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21, 13:620763.
3. Wang P, Cai H, Luo R, et al. Assessment of Surgical Outcomes in Children and Adult Ischemic Moyamoya Dis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e-infarction Cerebral Perfusion Status[J]. Turkish neurosurgery, 32(1):43-51.
4. Wang P, Li W, Zhu H, Liu X, et al. Reorganization of the Brain Structural Covariance Network in Ischemic Moyamoya Disease Reveale-d by Graph Theoretical Analysis.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22.788661.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