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姜利斌
浏览量:367   转发量:26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所属专业: 眼科学
  • 邮箱 : jlbjlb@sina.com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姜利斌,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亦麒麟新创工程领军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美国UCHealth Eye CenterUniversity of Colorado访问学者,北美神经眼科学会(NANOS)国际会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视神经炎学组副组长,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主持或共同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9项。以主要参与人身份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类”二等奖。临床研究领域:神经眼科学,眼眶病学,眼底病学。基础研究方向:视神经功能保护及检测。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视神经疾病与眼肿瘤疾病防治研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姜利斌教授团队介绍

团队带头人

姜利斌 教授

    学术职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才荣誉:

        ▸ 北京市亦麒麟新创工程领军人才

        ▸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

        ▸ 北京市科技新星

        ▸ 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UCHealth眼科中心访问学者

        ▸ 北美神经眼科学会(NANOS)国际会员

    学术任职:

        ▸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视神经炎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与视觉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眼科分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委员

        ▸ 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副组长

        ▸ 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神经眼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团队构成

        由神经眼科、眼眶病及眼底病领域的医师组成,涵盖临床诊疗、基础研究及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方向。

核心研究方向

临床研究:

        ▸ 神经眼科学(视神经炎、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 眼眶病学(眼眶肿瘤、炎性病变的精准诊疗)

基础研究:

        ▸ 视神经功能保护机制与新型检测技术

        ▸ 免疫调节治疗在视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辅助视神经疾病诊断

在研重点项目

    人工智能与临床技术

        ▸ "人工智能技术在视神经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2024,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 "无线植入式颅内压检测仪器的研究"(2024,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

    转化医学研究

        ▸ "绿茶提取物EGCG调节免疫治疗视神经炎的机制探索"(202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学术成果

    科研荣誉: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论文发表: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聚焦:

        ▸ 视神经炎分型与治疗预后

        ▸ 眼眶肿瘤病理特征与诊疗优化

        ▸ 跨学科技术(如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肠道菌群分析)在眼病中的应用

临床特色

    诊疗优势:

        ▸ 复杂视神经疾病的多模态精准诊断

        ▸ 眼眶肿瘤个性化综合治疗

        ▸ 罕见眼病(如遗传学视神经萎缩)的跨学科管理

        ▸ 人工智能辅助视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团队理念

       "以临床问题驱动科研创新,以交叉学科赋能精准诊疗",致力于成为神经眼科与眼眶病领域的国际领先研究型团队。


项目情况

正在主持承担科研项目:

1. “人工智能技术在视神经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度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合作课题 25万

2. “无线植入式颅内压检测仪器的研究”  2024年度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临床技术创新项目(批准号YGLX202507)

3. “绿茶提取物EGCG调节Th17/Treg细胞在特发性视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2022年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222028)


科研项目

主持承担科研项目:

1. “经瞳孔温热疗法对青光眼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基金 北京市科委人才培养计划 (2003年)(批准号2003B29)

2. “多焦视网膜电流图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合作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批准号30370399)

3. “TTT预前干预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053067)

4. “绿茶提取物EGCG对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9年)(批准号30973268)

5.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基金(学科骨干) 北京市卫生局(2010年)

6. “非侵入式无线无源MEMS眼压传感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3年)(批准号61372054)

7. “调节性B细胞在特发性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批准号81570836)

8. “调节性B细胞在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北京市科委(2016年)20万

9. 北京市亦麒麟新创工程领军人才 北京市委组织部(2017年)50万

10. “糖皮质激素受体及其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视神经炎激素疗效影响的研究”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0年) 30万 (批准号2020-2-1082)

11. “绿茶提取物EGCG调节Th17/Treg细胞在特发性视神经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022年)20万 (批准号7222028)

12.  “人工智能技术在视神经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度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交叉合作课题(2024年)

13.  “无线植入式颅内压检测仪器的研究”  2024年度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临床技术创新项目(2024年)(批准号YGLX202507)



研究成果

1、Guo S, Wang S, Chen C, He X, Yang B, Huang Z, Ma J, Shi J, Jiang L*, Chen FK.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Orbit: A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Inflamm Res. 2024 Dec 14;17:11029-11039.

2、Chen F, Shao Y, Huang Q, Chen Y, Yang B, Jiang L. Visual function loss in fungal sphenoid sinusiti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Sci Rep. 2024;14(1):8649. Published 2024 Apr 15.

3、Liu H, Yang B, Chen Y, Guo S, Jiang L. Unique propertie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optic nerve hemangioblastoma. Eye (Lond). 2024;38(18):3562-3568.

4、Chen F, Chen C, Zhang Y, Jiang L, Huang Z, Chen FK. Bilateral optic atrophy in Wilson diseas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 2024;48(3):102299.

5、Zhang J, Wang L, Chen C, et al. A Comparison between Demyelinating and Omicron Variant Infection-Associated Optic Neuritis. Discov Med. 2024;36(188):1891-1901.

6、Jia Y, Zhang H, Kang L, Jiang L, Chen C. A case of acute idiopathic maculopathy in both eye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occlusion. BMC Ophthalmol. 2024;24(1):498. Published 2024 Nov 14.

7、Zhao R, Wang L, Chen F, et al. In Vivo 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for Detecting Corneal Nerve Fiber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Optic Neurit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urr Eye Res. 2024;49(4):354-361.

8、Zhang J, Wang L, Zhang L, Liu H, Yang B, Jiang L. Bilateral retrobulbar optic neuritis combined with optic perineuritis associated with atezolizumab treatment for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Eur J Ophthalmol. 2024;34(3):NP29-NP33.

9、Chen C, Guo S, Huang Z, Fu T, Jiang L, Chen FK. Foveal hypoplasia in a Chinese adolescent with 48, XXYY syndrome. Ophthalmic Genet. 2024;45(3):258-261.

10、Guo S, Yang B, He X, Ma J, Shi J, Jiang L.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rimary Orbital Liposarcoma in Chinese Patients. Curr Eye Res. 2023;1-7. 27.

11、Ma T, Xu L, Chen Y, Zhang J, Han X, Si Y, Wang S, Jiang L. Use of th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to Reconstruct Full-thickness Eyelid Defects. J Craniofac Surg. 2023;10.1097/SCS.0000000000009499.

12、Liu Y, Fan H, Shao Y, et al.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emyelinating optic neuritis in patients. Mult Scler Relat Disord. 2023;72:104619.

13、Chen C, Guo S, Zhao R, et al. A boy with amblyopia and 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harboring a new mutation of LRP5 and OPA1: A case report. Front Genet. 2022;13:998846. Published 2022 Sep 29.

14、Ma T, Xu L, Chen Y, Zhang J, Han X, Jiang L: Full-thickness lower eyelid defect reconstruction using a pedicle rotation temporal flap and Acellular Human Dermis Graft (Alloderm).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22, 75(9):3414-3419.

15、Guo ST, Jiang LB: A case of maculopathy from rush poppers. Int J Ophthalmol 2022, 15(4):674-676.

16、Guo ST, Jiang H, Jiang L, 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optic neuritis associated with AQP4 antibody-seropositive neuromyelitis optica[J]. Sci Rep,2021,11(1):22229.

17、金淼,姜利斌. OPA基因突变相关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4,40(07):554-559.

18、张硕,姜利斌. 眼部Merkel细胞癌临床特征及研究进展. 中华眼科杂志,2024,60(05):467-471.

19、贾一然,姜利斌,汪朝阳,等.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24,24(11):1738-1742.

20、张露尹,姜利斌.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视神经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3,39(10):857-861.

21、张露尹,姜利斌. 眼睑恶性肿瘤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2023,47(05):436-444.

22、赵蕊,王乐滢,姜利斌.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患者角膜神经纤维改变及其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3,39(04):312-317.

23、马涛,姜利斌. 脱细胞异体真皮在上睑及内眦后层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3,34(1): 5-7.

24、姜利斌,张婧. 特发性颅内高压致视乳头水肿诊治中的误区. 中华眼科杂志,2023,59(05):342-346.

25、张婧,王廉,姜利斌,郭思彤,赵蕊.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阳性视神经炎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2, 38(12): 981-987.

26、邵永慧,张婧,郭思彤,刘祎,姜利斌.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相关性视神经炎患者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2, 38(12): 974-980.

27、张婧, 姜利斌. 视盘旁高反射卵圆形团块样结构与视神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眼科杂志, 2022, 58(12) : 1084-1088.

28、邵永慧,姜利斌. OCTA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中华眼科杂志,2022,58(09):731-735.

29、赵蕊,姜利斌. 肠道菌群改变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38(05):419-422.

30、郭思彤,江汉秋,姜利斌. 神经梅毒合并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38(03):238-240.

31、邵永慧,黄谦,陈玥,姜利斌等. 真菌性蝶窦炎所致视觉功能损伤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11):872-878.

32、张婧,王廉,姜利斌. 非特异性炎症致眶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 眼科,2021,30(1):56-61.

33、郭思彤,姜利斌. 线粒体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386-390.

34、刘祎,姜利斌. 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治中的误区与争议[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10):817-820.

35、陈玥,姜利斌. 自身免疫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与研究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11):901-905.

36、王嵩泽,姜利斌. 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治研究现状及进展[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3):248-251.

37、姜利斌,郭思彤.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诊治进展与挑战[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1,37(10):749-752.

38、杨明明,杨本涛,姜利斌. 额面部美容填充治疗致眼睑肉芽肿样肿物的临床特征分析. 眼科. 2021;30(2):108-111.

39、乌日汗,刘丽娟,杨本涛,姜利斌. 先天性视盘占位病变继发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眼科. 2020;29(2):141-146.

40、郭思彤,李众,姜利斌,乌日汗,彭静婷,王佳伟,魏文斌. 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复发性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的效果分析.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509-513.

41、姜利斌,吴乐正. 掌握基本原理,走出视觉电生理技术临床应用的误区.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36(11):829-832.

 

《中国临床案例•神经眼科病例精解》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404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