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现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兼神经学科党支部书记。1983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1989年毕业后在北京天坛医院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曾任功能神经外科病房副主任、小儿神经外科病房主任。2015年5月调入北京儿童医院。1993年被公派去奥地利维也纳AKH进修,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手术。2004年获首都医科大学临床硕士学位。2010年去美国田纳西Vanderbilt University进修,学习DBS手术。工作以来参加神经外科手术6500余例,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 11篇),参编论著12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名。现任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小儿学组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学组副主委、中国妇幼协会小儿神经微创学组副主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小儿神经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损伤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小儿神外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国家卫健委儿童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小儿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SEEG与脑定位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小儿脑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第三届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北京肿瘤学会第一届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调控联盟理事、中国小儿神经外科联盟委员、京津冀胶质瘤诊治联盟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委员会委员、北京儿童医院第九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脑肿瘤注册登记研究平台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红十字会“同心·共铸中国心”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神经外科协会联盟(WFNS)会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卫计委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新世纪医疗“母胎医学会诊中心”特聘专家、《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师从我国神经外科奠基人王忠诚院士及“亚洲第一刀”张俊廷教授,对儿童视路胶质瘤、鞍区肿瘤、三脑室后部肿瘤、后颅窝肿瘤和脑干肿瘤,癫痫的外科治疗及VN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DBS治疗,具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操作能力。
1955年,北京儿童医院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新建,中国小儿外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金哲院士担任外科主任,在建院后的几十年里,是由普外科或骨科医生兼职收治一些神经外科的病人,病种也局限于脊膜膨出、脑膜膨出、脑外伤和少量的脊髓肿瘤。1993年,在张金哲院士亲自安排下,医院选派牛文英医生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牛文英医生学成后在北京儿童医院成立了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组。专业组成立时只有牛文英和齐翔2位医生,在急症病房安排4张病床,一年后增至8张病床。2000年,张建教授和邹哲伟医生先后加入专业组,使专业组进一步扩大,年手术量逐渐接近300例,在先天性脊柱裂和脊髓肿瘤手术中广泛使用显微镜,同时探索使用神经电生理监侧技术,使手术质量得到了提升,手术并发症下降。至今已完成各种神经管畸形手术4000余例。2006年,冀园琦主任和孙骇浪医生由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调入我院,他们的到来使我院神经外科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10月,正式成立了小儿神经外科病房,病床数增至22张,收治病种扩大至小儿神经外科的各个领域,在颅内深部肿瘤及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引进了脑室镜技术,实现了我院神经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的突破。2015年,葛明教授调入我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5月成立了北京儿童医院神经中心,葛明教授任神经中心主任,使神经外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成立功能神经外科。目前小儿神外治疗的疾病谱不断扩展,几乎涵盖了所有小儿神经外科疾病。小儿神经外科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北京儿童医院的强大的临床和儿科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年收治病人数量1000例以上,手术950例以上,在小儿神经外科领域其手术数量和质量均居国内前列。2016年荣获北京儿童医院《贾立群式品牌团队》。2022年,《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用于视路胶质瘤患儿视力保护的研究》获得第十二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在视路胶质瘤保护视力上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按视觉纤维与肿瘤的位置关系来分型的理论,改变了原来按肿瘤的解剖部位分型的方法,这种分型可以更好地保护视力、更多地切除肿瘤。
2021年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临床技术创新项目: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判断鞍区肿瘤患儿下丘脑位置的应用研究,经费30万元
获奖:1.2020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第7名)
2.2021年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排第7名)
3. 2022年获第12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第1名)
论文:1.儿童视路胶质瘤的诊治新理念 第一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541-544
2.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分析 通讯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545-549
3.儿童视路胶质瘤患者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讯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574-578
4.Ocular Dyskinesia and Hemifacial Spasm Secondary to Fourth Ventricular Tumor: Report of 4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ediatr Neurosurg 2019 54(5):359-366 4.(通讯作者)
5.儿童后颅窝肿瘤术后小脑性缄默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通讯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9月第36卷第9期:896-899
6.早期应用神经内镜治疗婴儿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临床疗效分析 通讯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9月第36卷第9期:913-917
7.伴H3K27M突变的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通讯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年2月第37卷第2期:118-122
8.儿童脑干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第一作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21年7月第37卷第7期:679-683
9.An immune-related gene pairs signature predicts prognosis and immune heterogeneity in glioblastoma Neuro-Oncology and Neurosurgical Oncology :2021 Apr 13;11:592211. SCI:6.2 通讯作者
10.Dexamethasone as a ropivacaine adjuvant to pre-emptive incision-site infiltration analgesia in pediatric craniotomy patien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 Anesthesia: 2021 Jun;31(6):665-675. SCI:2.3 通讯作者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