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王宁利
浏览量:471   转发量:49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所属专业: 眼科学
  • 邮箱 : wningli@vip.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58265922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宁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现任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亚太眼科学会主席。

  王宁利教授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40年,完成手术约2万例,是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主要工作领域:青少年眼健康及近视眼防控、青光眼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研究。三次被英国眼科医师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百强眼科专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13篇,其中SCI论文210篇,总他引近8000次。在Nature和Lancet主刊以共同作者发表论文各1篇,在Nature,Lancet和JAMA子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篇,连续6年入选Elsevier高引学者榜。授权发明专利25项,研发上市设备12项。牵头制定指南、共识规范3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

荣获亚太眼科学会高级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医师奖,周光召“临床医师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杨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及光华工程科技奖。入选国际眼科学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万人计划)、 首批北京学者。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青少年眼健康及近视防控;前沿生物技术眼科临床转化,近视眼防控,前沿技术眼科临床转化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共同完成“眼科学”教学任务的教师梯队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是一支功底扎实、锐意创新、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课程主讲人均为国内眼科学资深专家,各亚学科学术带头人,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二十余年,是包括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多个国家级重大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在眼科学和视觉科学领域中有重要的影响和较高的学术地位。从教多年,教学态度好,教学积极性高,传承精、诚、勤、和的教学传统,并且终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公开示范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提高青年医师的教学热情。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教案、试题、授课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使他们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形成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

       除授课教师外,其他临床专家不定期参与教案与课件内容讨论,及时对学科新进展等内容进行补充、更新;并邀请眼病理学、生物工程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专家,参与教学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


项目情况

        王宁利教授从事眼科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和防盲工作30余年,主要致力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及遗传眼病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注重临床问题的科学思考,并提出整合眼科学的概念。在青光眼研究领域进行开创性工作:提出以房角关闭机制为基础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新的分类体系;提出筛板压力差增大是导致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新理论并进行系列研究;设计并率先开展了多项眼科新技术,如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改良外路小梁切开手术、Schlemm’s成形扩张术、房水引流物两阶段植入术和高度近视眼内镜植入术等;组织了我国大型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邯郸眼病研究及安阳儿童眼病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70余篇,其中SCI收录2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作为眼科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主持863计划一项,973子课题一项,主持国家“十五”及“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行业公益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六项。


主要在研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神经血管单元稳态失衡在青光眼退行性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92万元、2022/1-2026/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跨筛板压力差通过应力信号通路介导视神经损伤的机制研究”、290万元、2018/1-2022/12 

3、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公益发展改革试点项目“退行性致盲眼病前沿技术基础-临床转化研究”、1518.54万元、2018/11—2022/12


研究成果

阐明国人闭角青光眼“多种机制共存”发病机制,建立了中国方案,解决了我国闭角青光眼防治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通过推广应用,使致盲率降低了35%;针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发病机制不清、早检率低的问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眼颅压力梯度学说”,回答了正常眼压青光眼发病机制这一国际理论难题,研发以眼底影像学为依据的关键筛查设备和技术,使人群检出率从17%提高到70%;研发微创青光眼手术系列和关键设备,彻底杜绝了传统滤过手术外引流相关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由28%降低到2%,推广至全国27个省市,引领中国微创青光眼手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在全球首先利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原理设计全自动验光机器人及精密验光,使中国进入屈光不正精准化校正的时代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