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勇,医学博士,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医学期刊中心副主任。2006年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手外科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分配至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工作。2011年公派至美国路易维尔大学Kleinert手外科中心,临床型访问学者。2014年公派至日本庆应大学骨科、国立成育医疗中心和小郡第一综合病院研修。目前临床重点从事严重创伤显微外科肢体功能重建和保肢的相关临床研究,以及智能仿生手和下肢外骨骼应用的基础研究。
主编《手外科临床思路及手术图解》、《显微外科基础培训和临床实践》,主译《先天手畸形及相关综合征》,主编科普图书《手健康,手健康》。担任副主编(译)或参编医学专著20部。已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中、英文论著60篇。现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智能仿生手和下肢外骨骼的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等项目的支持。荣获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手外科学术会议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年首都青年医学创新与转化大赛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现任北京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康复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和学术秘书,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秘书和骨关节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小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及学组秘书,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北京积水潭医院显微外科培训中心教学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干事,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周围神经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康复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四肢先天畸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华北地区青委会委员,国际腕关节研究学组(IWIW)正式会员,亚太腕关节学会(APWA)正式会员,亚太重建显微外科学会中国部青年委员。《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通讯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青年编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人才奖项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
1.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改革与发展专项,项目编号:PXM2021_026275_000004 ,基于神经移位和肌肉移位技术构建高平面截肢患者运动意图识别平台的研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1972131,基于肌肉再分布技术的复合信号在智能仿生手运动意图识别中的作用。
3.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19-JCJQ-ZD-116-00,足式运动外周神经-肌肉-关节反馈机制及生理解剖学研究,主持子课题。
4.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YBF1307300,智能动力下肢假肢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持子课题。
5.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5-3-036。
6. 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第一掌骨移位对手部捏力和握力影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7.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大多角骨切除对腕关节稳定性影响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8.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手外科基金资助,财社(2010)305号,桡腕及腕中关节的三维运动学研究,主持子课题。
(1) Yang Y, Wang Q, Wei Q. Muscle redistribution technique for expressing motion in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wrist-level amputation. J Hand Surg Eur Vol. 2023 Sep 8:17531934231196438. doi: 10.1177/17531934231196438. (Q3,IF:1.8)
(2) Yang Y, Li B, Li Z, Wei Q, Li F, Shan H, Li Y, Duan F, Niu X, Tian G. Parallel reconstruction of vascularized fibula autograft for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 from the thigh. Plast Reconstr Surg. 2023 Aug 29. doi: 10.1097/PRS.0000000000011031.(Q1, IF:3.6)
(3) Yang Y*, Li ZZ, Huang XJ. Treatment of Early Undifferentiated Chronic Monoarthritis of the Wrist by Arthroscopic Wrist Synovectomy Combined with Partial Denervation. Orthop Surg. 2023 Jul;15(7):1831-1838. doi: 10.1111/os.13762. Epub 2023 Jun 29. PMID: 37385950; PMCID: PMC10350389.(Q3, IF:2.279)
(4) Zheng T, Huang X, Yang Y*, Li B, Li F, Li Z. Two-Year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rthroscopic Re-Excision of Recurrent Dorsal Wrist Ganglion Cyst. Orthop Surg. 2023 Feb;15(2):480-487. doi: 10.1111/os.13576.(Q3, IF:2.279)
(5) Yang C, Yang Y*, Zhong W, Li B, Li F. Comparison Study of 5-flap Z-Plasty and Double Z-Plasty for Interdigital Pocket Web Contractures. J Hand Surg Am. 2023 Jan 7:S0363-5023(22)00713-4. doi: 10.1016/j.jhsa.2022.11.011.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623947.(Q3, IF:2.342)
(6) Li B, Yang Y*, Li F, Huang X, Cao M, Yin Y. Miniplate and K-Wire Fixation for Type Vb Jersey Finger: A Case Series of 9 Patients. J Hand Surg Am. 2022 Nov 9:S0363-5023(22)00610-4. doi: 10.1016/j.jhsa.2022.10.00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371354.(Q3, IF:2.342)
(7) Li Z, Yang Y*, Li B, Li F, Huang X. Centralization of ulna with wrist fusion for failure of reconstructed distal radius by allograft bone or prosthesis: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Medicine (Baltimore). 2021,23;100(51):e28272. doi: 10.1097/MD.0000000000028272. (Q3, IF:1.817)
(8) Yong YANG, Qipei WEI, Zhongzhe LI, Xingjian HUANG, Bin LI, Feng LI, Liying SUN Management of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with Krackow and tendon-bundle technique.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21,3(1):5-10.
(9) Bin Fang, Ziming Chen, Fuchun Sun, Yong Yang, Huasong Min, Huaping Liu, Shoucheng Hou, Baixin Sun. A Novel Interface Device Developed based on MRT for Prosthetic Hand. 2020 Chinese Automation Congress (CAC) .2020.11.6.P: 2163-2168
(10) Dongfang Xu, Yong Yang#, Ruichen Yang, Qining Wang. Maximum Dorsiflexion Detection Based on An On-board Adaptive Algorithm for Transtibial Amputees with Robotic Prosthes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1,18(2):437-447. Doi: 10.1109/TASE.2020.3015930.(Q1, IF:6.636)
(11) Yang Y, Zhang WG, Li ZZ, Chen SL, Tian W. Anatomical and clinical study of a new mallet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method. Chin Med J, 2020, 133(6):657–663.(Q1, IF:6.133)
(12) Yang Y, Luis R. Scheker, Kumar K. Arthroplasty for fifth carpometacarpal joint arthritis. J Wrist Surg, 2015, 4(2):110-114.(IF:0.7)
(13) Yang Y, Tien HY, Kumar KK, Chen S, Li Z, Tian W, Tian G.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with tendon interposition arthroplasty for first carpometacarpal joint osteoarthritis. Chin Med J (Engl). 2014, 127(22): 3921-3925.(Q1, IF:6.636)
(14) Yang Y, Tian W, Thirkannad S, Tian G. Non-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 for distal radial reconstruction: 42 years follow-up. Chin Med J (Engl). 2014, 127(2):389-390. (Q1, IF:6.636)
(15) Yang Y, Kumar K, Tsai TM. Dorsal intercarpal ligament capsulodesis for chronic scapholunate dissociation. J Wrist Surg, 2013, 2(2):155-159.(IF:0.7)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