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斌:男,1982.4出生,山西忻州人。
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博士(师从儿童皮肤病学专家马琳教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和美容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医院皮肤科特聘主任。
社会任职:
国际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研究学会(ISSVA)委员
国际儿童皮肤病学会会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ediatric Dermatology Membership,ISPD)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第16届委员会治疗学组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皮肤学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病理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光医学皮肤病康复学组委员、毛发疾病康复学组委员、科普工作学组副组长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儿外治疗组副组长
医疗机构专科标准化建设儿童皮肤科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CDC妇幼中心出生缺陷监测国家级专家组成员
国家药监局化妆品风险监测与科普国家级专家库成员
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理事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公益青年专家等。
工作经历:
2008.07-2008.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
2008.10-2012.0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2012.02-2014.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2014.02-2023.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2020.11-2023.2(主持工作2年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特聘主任
2023.01-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儿童皮肤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尤其在儿童脉管性疾病和儿童毛发甲炎症性疾病领域深入研究。
出国经历:
2016.12-2016.12,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VAC,短期访问学者
2017.09-2018.09,日内瓦大学,皮肤免疫研究所,公派访问学者
2019.03-2019.03,美国纽约摩根斯塔利儿童医院,短期访问
(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GNAQ体细胞突变导致SWS的机制及MEK和PI3K抑制剂联合作用机制研究(2022.1-2024.12)
(项目编号:7222058);
(2)横向课题,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儿童染料激光治疗抵抗型鲜红斑痣临床探索和致病机制研究(2022.6-2025.5)(项目编号:[2022]-E-028-Y);
(3)河南省儿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外用西罗莫司治疗儿童浅表型脉管畸形临床疗效及致病基因分析研究(2022.8-2024.7)(项目编号:YJZX202209);
(4)第三批“苗圃”人才培养计划,儿童复杂性脉管畸形基因突变热点研究(2023.9-2024.9)(项目编号:3-1-014-01-36);
(5)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放课题,儿童复杂性脉管畸形基因谱和表型研究(2023.6-2025.5)(项目编号:NRMC001)。
(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光电免疫调控效应的常见慢性皮肤病临床试验研究和应用》之子课题《常见皮肤病的网络化队列与数据库建设及技术推广培训》(2023.11-2026.10)(项目编号: 2023YFC2508205);
(7)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医教研”协同背景下临床研究生精准思政的新路径——以儿童皮肤病学专业为例(2024.07-2025.06)(项目编号:2024JYY233);
(8)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共同设立海姆泊芬光动力基金项目;全麻下HMME-PDT及非麻醉HMME-PDT对鲜红斑痣儿童患者心理影响及临床疗效评估,(2024.10-2026.09)(项目编号:2024HMME-PDT-016);
(9)博润皮肤科研究生(导师)基金;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海姆泊芬光动力联合外用西罗莫司治疗鲜红斑痣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2025.01-2026.12)。
近2年获奖情况:
2024年10月,获第十六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奖---优秀中青年医师奖(2024年);
2024年01月26日,获第一届皮肤科中青年创意科普论坛科普达人;
2024年01月09日,获健康世界医学科普专家组成员,“健康儿童科普宣传项目”秘书;
2023年9月8日,获第三届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医学院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最受学生欢迎奖;
2023年8月16日,获中国医师节河南省儿童医院“儿医京豫使者”称号;
2023年6月26日,获首届“临床医学奖”之医学科普传播奖;
2023年5月4日,《儿童感染皮肤病的流行特点及临床诊治》,河南省医学会,河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4/4);
2022年2月,2021年度儿医之星---医疗之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22年度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科普十大新锐人物;
2022年度、2021年度国家区域儿童医疗中心/河南省儿童医院“最美特聘主任”称号;
2021年7月30日,《儿童皮肤血管瘤与脉管畸形治疗规范的建立》,北京医学会,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6/15)。
发表论文情况: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中文核心7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IF>600),包括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British medical journal、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等高水平杂志。主编《宝宝红胎记,妈妈这样做》(2024人卫);参编著作20余部。
现为中华医学会唯一科普杂志《健康世界》杂志编委;Pediatric investigation(IF2.2)青年编委;BMJ、JEADV、PI、Hereditas、WJP、ED、JCD、OG等杂志审稿人。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