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古岩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14 导师主页
王古岩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麻醉学
心脏大血管手术围术期脏器保护,五官科气道与循环管理,中西医结合技术的围术期应用
guyanwang2006@163.com

王古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麻醉科党总支书记、麻醉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卫健委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领军”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

长期致力于围术期脏器保护、五官科气道与循环管理、中西医结合技术的围术期应用等方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包括3项国自然面上项目、首都卫生发展专项等在内的各级纵向课题1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57篇。作为副主编编写专著《围手术期新冠肺炎感染防控手册》。以第一发明人获批发明专利2项及实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可视喉罩”专利已实现转化,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广受同行好评。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协会医院日间手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81770414)项目名称:深低温停循环致急性肾损伤过程中miRNA对细胞自噬的调节机制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81970344)项目名称:以外泌体为载体的miRNA在老年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肾损伤中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研究

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82270411)项目名称:LncRNAH19/miR-423-5p通过AMBRA1调控线粒体自噬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其他科研及人才项目: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  领军人才-03-01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首发2024-2-2058 项目名称: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改善青光眼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杨帆计划重点项目) ZYLX202103 项目名称:五官科麻醉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 DFL20220203

首都医科大学创新能力提升建设专项 12300110 项目名称:新型可视喉罩的专利转化和临床研究

863计划子课题 2012AA021009 项目名称:心脏移植标准化技术及免疫调控研究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 Z1611000001160511770414 项目名称:远隔缺血预处理加后处理对心脏移植患者供心保护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代表性文章:

1. Zhou H, Wang G, et al.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Prevents Postoperative Acute Kidney Injury After Open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Trial. Anesth Analg. 2019 Jul;129(1):287-293.

2. Yang W, Wang G, et al. The 15°reverse Trendelenburg position can improve visualization without impacting cerebral oxygenation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Int Forum Allergy Rhinol. 2021 Jun;11(6):993-1000.

3. Chen Y, Wang G, et al. Exosomal transfer of microRNA-590-3p between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after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egulates autophagy by targeting TRAF6. Chin Med J (Engl). 2022 Oct 20;135(20):2467-2477.

4. Lei G, Wang G, et al. Transnasal Humidified Rapid Insufflation Ventilatory Exchange Augments Oxygenation in Children With 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 During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rossover Controlled Trial. Anesth Analg. 2023 Sep 1;137(3):578-586.

5.  Du Y, Wang G, et al. Psilocybin facilitates fear extinction in mice by promoting hippocampal neuroplasticity. Chin Med J (Engl). 2023 Dec 20;136(24):2983-2992.

6. Liu M, Wang G, et al.. Protection of Ndrg2 deficiency on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ia activating PINK1/Parkin-mediated mitophagy. Chin Med J (Engl). 2024 Nov 5;137(21):2603-2614.

获奖情况:

1.2024年度北京市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优秀麻醉质控专家

2. 2023年度北京市麻醉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优秀麻醉质控专家

3. 2023年度首届临床医学奖-医疗技术创新奖

4. 2022年度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5. 2021年度北京市卫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6. 2019年度北京同仁医院先进中层干部

7. 2019年度北京同仁医院青年杰出人才

8. 2019年度北京同仁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

 9. 2018年度北京同仁医院先进中层干部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