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长期从事门急诊、病房脑血管病患者诊治工作,致力于脑血管病急性期救治、二级预防、一级预防。近年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北京市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等多项课题,在《JAMA Network Open》《Annals of Neurology》《Stroke》等杂志发表多篇SCI文章,指导多名研究生。
兼任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学组青年委员、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委员等。
1、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血压性脑出血祛瘀通脉中西医联合方案降低复合血管事件评价研究,2024ZD0522203,2024.12-2028.11,1797万,在研,负责人
2、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营养状况与肠道菌群联合分析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研究,W2024SNKT23,2024.6-2026.5,50万,在研,负责人
3、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项目—脑出血, 2023BJSZDYNJBXTGG-002, 2023.9-2026,40.8万元,已结题,负责人
4、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 2022YFC3600603, 生理与代谢健康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健康增龄分子图谱及其量化评估体系研究), 2022-12 至 2025-12, 600万元, 在研, 课题骨干
5、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培育计划”, 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项目,编号:PX2020022,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预后相关性研究,2020.7-2023.6,15万,已结题,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501001,基于miRNA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人群缺血性卒中易感性研究,2016.1-2018.12,22.8万,已结题,主持
7、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2014000021469G256,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预后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2015.1-2017.12,5万,已结题,主持
8、首都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2015XGCS03,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血管内皮功能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2015.1-2016.12,4万,已结题,主持
9、首都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2015LCLB06,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2015.1-2016.12,3万,已结题,主持
1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9307-001-06,中国人心脑血管重大疾病临床资源库的建立,2011.1-2013.12,284.8万,已结题,主要参加者(项目经理)
6、Zhang Q, Wang A, Xu Q, Xia X, Tian X, Zhang Y, Li X, Yang X, Wang X, Peng J, Li Y, Liu L, Jin S, Meng X, Zhao X; GDLM group.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inkgo Diterpene Lactone Meglumin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3 Aug 1;6(8):e2328828.
7、Qian Zhang, Jiahuan Guo, Xingquan Zhao, Xinghu Zhang and Yuetao Ma. Palatal myoclonus and 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 following wernekinck commissure syndrome: a case report. BMC Neurol. 2023;23(1):127.
8、Jia Zhang, Yuan Shen, Kaijiang Kang, Jinxi Lin, Anxin Wang, Shangzhi Li, Shouling Wu*, Xingquan Zhao*, Qian Zhang*.Circulating MicroRNAs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Cell Mol Neurobiol.2023;43(4):1573-1582.
9、Jia Zhang, Anxin Wang, Xiaoli Zhang, Shuohua Chen, Shouling Wu*, Xingquan Zhao*, Qian Zhang* . Association between tea consump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BMC Geriatrics. 2020,20(1):447.
10、Qian Zhang, Dandan Wang, Anxin Wang, Shufeng Zhang, Yuesong Pan, Yang Li, Shengyun Chen, Shouling Wu*, Wenbin Wei* and Xingquan Zhao*. Relationship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with retinal vessel calibers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2018) 18:187.
11、Zhang Q#, Jiang R#, Wang Y, Zhang S, Chen S, Zhang Y, Guo X, Wu S*, Zhao X*. Relation of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to Asymptomatic Polyvascular Diseas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Am J Cardiol. 2017 Aug 1;120(3):393-398.
12、Zhang Q#, Wang A#, Zhang S, Li N, Chen S, Zhang Y, Zhou Y*, Wu S*, Zhao X*. Asymptomatic polyvascular disease and the risks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all-cause death. Atherosclerosis. 2017 Jul;262:1-7.
13、Qian Zhang#, Yong Zhou#, Xiang Gao, Chunxue Wang, Shufeng Zhang, Anxin Wang, Na Li, Liheng Bian,Jianwei Wu, Qian Jia, Shouling Wu*, Xingquan Zhao*.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and the Risks of Ischemic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ic Stroke. Stroke, 2013 Sep;44(9):2451-2456.
14、Qian Zhang#, Shufeng Zhang#, Chunxue Wang, Xiang Gao, Yong zhou, Heng Zhou, Anxin Wang, Jianwei Wu, Liheng Bian, Shouling Wu*, Xingquan Zhao*.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Metrics on the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y Stenos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PLoS One. 2013;8(3):e58923.
15、Jianwei Wu#,Qian Zhang#,Huajun Yang,Xiang Gao,Yong Zhou,Anxin Wang,Chunxue Wang,Shufeng Zhang,Shouling Wu*,Xingquan Zhao*. Association between Non-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 Levels and the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PLoS One. 2013 May 29;8(5):e65229.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