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肿瘤学专业,主攻颅底、脑干肿瘤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一病区主任,神经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特聘专家,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颅底外科分会主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
工作三十多年来专注于颅底脑干肿瘤的诊断治疗工作,对于颅底脑干肿瘤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至纽约BWH医院参观交流,并至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西雅图港景医院、纽约长老会医院进行访问交流。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颅底脑干肿瘤临床课题攻关,使我国颅底脑干肿瘤疾病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省部级医学科技进步奖4项,市局级奖项1项。既往主持科研课题8项,在研省部级2项;参与科研课题十余项,包括“973”计划项目1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累计影响因子92.356,单篇最高8.463。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TGFβ3 及相关分子在脊索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研究》,55万,2017/01-2020/12
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恶性脑膜瘤中FASN的表达调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60万,2018/09-2021/09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诊疗策略和手术治疗规范研》,24万,2017/02-2020/08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脑干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预后相关风险因素研究》,52万,2018/01-2020/1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ncRNAZNF295-AS1作为ceRNA在恶性脑膜瘤能量代谢中的机制研究》,20万,2019/01-2021/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机协作神经外科精准操作机器人系统》,2022/01-2025
重要学术论文
1.DEPDC1B regulates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chordoma through UBE2T-mediated ubiquitination of BIRC5. 2021, IF=8.463.
2.Three-Dimensional Radiomics Features From Multi-Parameter MRI Combin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Postoperative Cerebral Edema Exacerb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2021, IF=6.243.
3.Three-Dimensional Radiomics Features From Multi-Parameter MRI Combined Wit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redict Postoperative Cerebral Edema Exacerbation in Patients With Meningioma.2020,IF=6.244.
4.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Gastric Carcinoma Highly Expressed Transcript 1 in Cancer: A Meta-Analysis. 2020, IF=4.371.
5.Radiomic signature: A nove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ased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skull base chordoma. 2019, IF=6.280.
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译著
1. 《鼻窦及颅底内镜手术入路分步解剖操作指南》,主译,科学出版社,202008
2. 《脊索瘤吴震2020观点》,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008
3. 《颅底及脑干肿瘤外科手术图谱》,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04
重要奖项及专利
2006 脑深部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排名3
2008 脑深部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3
2014 颅底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奖叁等奖 第二责任人
2015 颅底肿瘤显微治疗技术平台的构建及规范化治疗研究 北京市医学科技叁等奖 第二责任人
2016 北京地区颅底疾病多学科协作平台的建立 北京医学科技奖叁等奖 第一责任人
2016 脑干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排名4
2017 脑干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中华医学科技奖叁等奖 排名4
2017 脑干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 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排名4
专利: 2014 神经外科术中脑压板及其配套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排名3
2019 一种设置有Y形接头管路的鼻导管吸氧管 实用新型专利 排名3
2020 一种智能监测尿量的器械 实用新型专利 排名4
2020 一种用于呼吸加湿的器械 实用新型专利 排名2
2020 一种具有切割功能的利器盒 实用新型专利 排名3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