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谢正德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2-08-15 导师主页
谢正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儿内科学
儿科常见病毒感染病原学及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xiezhengde@bch.com.cn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市儿科研究所感染与病毒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主任,医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儿童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和免疫机制研究,特别是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及相关疾病的机制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子课题、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参加人荣获2015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共17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参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九版)、《实用小儿呼吸病学》、《抗体药物研究与应用》、医学教育改革试验教材《Pediatrics》和《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学监测与检测技术》等5部著作,参译《儿科感染性疾病蓝皮书》、美国儿科学会红皮书《儿科感染性疾病图谱》和《尼尔森儿科学精要》等3部译著。现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科感染学组 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临床病毒学组 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分子诊断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 传染病标准专业委员会 委员 ,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  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信息学分会 常务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儿科感染学组 西医组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儿童健康临床标准与规范分会 儿童临床实验医学标准与规范专业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感预防控制工作委员会 委员,《病毒学报》杂志第六、七届编委会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委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型冠状病毒应急处置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子课题《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与血清学调查》(编号2014ZX10004-001-007,参加,课题项目负责人)

2.  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项目<<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再测序基因芯片的临床应用研究>>(编号Z151100004015046,201503-201809,负责人)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谱流行规律及变异研究》子课题《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谱特点及重要呼吸道病毒流行规律研究》(编号2017ZX10103004-004)

4. 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性传染病病原谱和病毒基因变异变迁规律研究》(the 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of the NationalMinistry of Science)(编号2018ZX10713002)

5.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重点研究专题《EV-A71 疫苗大规模应用后基于医院监测的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研究》(2019.12-2022.12)(编号L192014)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腺病毒7型感染激活炎症小体的机制研究》(2021.1~2024.12)(编号82072266) 

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儿童危重感染诊断关键技术和免疫机制研究》(2019.01-2023.12)(编号2019-I2M-5-026)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成绩:1、较早的对北京地区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株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北京地区麻疹野病毒株的优势基因型及可能的输入途径,为北京地区麻疹的控制提供了参考数据。2、在美国NIH的资助下,对儿童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远期临床后果进行了随访研究,发现儿童SARS 病例较成人SARS病例症状轻、预后较好,并发症少。3、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研究方面,在科技部重大传染病专项的支持下,对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病原学进行持续多年的多病原动态监测,纳入5000余例住院及内科急救室就诊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结果显示,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该结果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4、新发呼吸道病毒的研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在国内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发现近年国际上新发现的C组鼻病毒、心脏病毒、WU和KI多瘤病毒、以及新型肠道病毒C104和C117,丰富了国内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资料。5、儿童EB病毒感染疾病的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遗传背景、细胞免疫和NK细胞功能、病毒变异等方面的研究,首先大样本的报道了国内儿童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研究发现部分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存在家族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基因突变,为国内EB病毒相关疾病的研究做出了贡献。6、对原发性EB病毒感染后EB病毒编码miRNA的表达及EBV-HLH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血浆miR-BART16-1可能是EBV-HLH病情进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7、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学方面,初步获得国内部分地区儿童病毒脑炎脑膜炎的病毒病原谱系特征,以及引起儿童病毒脑炎脑膜炎的肠道病毒的优势血清型和基因型;率先报道国内埃可18病毒所致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暴发流行,获得了病毒株和全基因组序列。8、组织编写《儿童非肿瘤性EBV感染相关主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6)、《EB病毒实验室诊断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和《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原则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21)。9、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北京大学魏文胜团队在《Cell》发表题为“Human neonatal Fc receptor is the cellular uncoating receptor for Enterovirus B”的论文,发现人类新生儿Fc受体(human neonatal Fc receptor, FcRn)是多个B族肠道病毒的通用脱衣壳受体,并通过解析病毒与其吸附受体(attachment receptor)和脱衣壳受体(uncoating receptor)在不同pH条件下复合物的原子/近原子水平高分辨率电镜结构,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双受体系统”中两种受体的不同作用机制,系统地阐明了肠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入侵机制。

获奖:1、《重要和新发现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及其应用》荣获2015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50108);2、《重要和新发现呼吸道及肠道病毒的病原学研究及其应用》荣获2015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253)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