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务副主任。从事呼吸病学专业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呼吸病学及相关技术。现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介入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总干事及常务委员、中国控烟与健康协会呼吸疾病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内镜与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呼吸内镜专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近年来在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开展了大量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实践与探索,其中经导航支气管镜肺部疑难病变的超视距诊断与超微创治疗技术、柔性支气管镜机器人技术、影像引导经皮肺穿刺肺部肿瘤能量消融技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以及内科胸腔镜技术居于国内前列,近年来先后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大诊疗装备研发专项、北京市科委首都特色临床应用研究重点项目、北京市卫健委首都卫生发展专项、青苗青年人才计划以及扬帆技术创新专项等,获中华医学会高影响力呼吸学术论文奖,单篇论文他引>300次,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介入呼吸病学的技术创新与转化,特别是肺部肿瘤能量消融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自发荧光成像与窄带成像内科胸腔镜技术的临床研究与转化:胸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呼吸病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自2015年起本人及团队开展内科胸腔镜下自发荧光成像及窄带成像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Chest及Respiratory Medicine,初步建立了内科胸腔镜下电子色素内镜的诊断方法,显著提升了恶性胸膜疾病的临床诊断能力,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后续将进行临床应用转化以及基于电子色素内镜精准定位方法开展系列胸膜疾病局部介入治疗的探索。
2.导航支气管镜及肺部肿瘤能量消融相关技术体系的临床研究与转化:聚焦于肺结节及肺周围型病变的精准诊断及超微创治疗技术,在国内较早开展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增强现实光学导航支气管镜以及柔性机器人支气管镜技术,其中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部肿瘤能量消融技术特色鲜明,手术量居于国内前列。近年来在此领域先后参与科技部重大诊疗装备研发专项、主持北京市卫健委首都卫生发展专项等课题,参编国内专家共识2部,创新性地探索了微波消融技术对于肺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为肺部肿瘤能量消融技术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后续将围绕导航支气管镜及肺部肿瘤能量消融技术开展系列临床与转化研究,建立健全呼吸介入诊疗体系。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