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杨德刚
浏览量:27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 所属专业: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邮箱 : yangdegang@crrc.com.cn
  • 工作电话 : 69087-01087569087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曾公派日本国际医疗福祉大学任康复系助理教授、在市川病院康复科工作。从事神经内科、神经康复、骨科康复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脊柱脊髓损伤的综合康复,在脊髓损伤后肠道膀胱功能障碍、泌尿系感染、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痉挛、神经痛等并发症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诊疗范围包括:创伤性与非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等康复。参编或参译:《脊髓医学》第三版、《儿童和青少年脊髓损伤》、《残疾预防与控制•脊柱》、《康复护理》等专著,《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评估、治疗与康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创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的系统管理及常见并发症处理专家共识》等。学术任职:中国康复医学会循证康复专委会常委,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残疾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委、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加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持北京市首特课题、局级课题2项。曾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奖三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个人”、“先进个人”等。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脊髓损伤康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研究,脊髓损伤相关微生态研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 82271433,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和组蛋白乙酰化研究短链脂肪酸调节CD4+T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的机制,2023-01-01 至 2026-12-31,52万,在研, 参与。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课题,Z171100001017076,脊髓损伤住院康复人群临床因素和尿道微生物组对复发性泌尿系感染临床预警作用的队列研究,2022-11至2025-11,35万,在研,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F0301104,冬奥运动损伤康复诊疗体系建立及绿色通道示范,2018-8至2022-6,381.00万,结题,参与。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870979,CircRNA-Nalcn内源性竞争miR-223-3p上调靶基因Hsp90b1通过调控Akt通路抑制脊髓损伤诱导的脊髓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2019-1至2022-12,61万,结题,参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2164,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机制研究,2013-1至2016-12, 70万,结题,参与。

6) 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项目:Z171100001017076,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变化规律及精准干预策略的临床应用研究,2017/01-2022/02,150万元,结题,参与,审批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7) 2018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2019CZ-1,脊髓损伤后髓内压与神经元自噬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研究,2019-5至2021-3,56.24万,结题,参与。

8) 2022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2022CZ-3,MENPs功能化水凝胶及BMSC-Exos调节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2021-6至2023-6, 34.095万,在研,参与。

9) 2022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2023CZ-2,饮食模式干预对脊髓损伤小鼠神经和肠道功能影响及其机制探究,2023-6至2026-6,12.92万,在研,参与。

10) 2018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2019CZ-1,脊髓损伤后髓内压与神经元自噬的关系及其调节机制研究,2019-5至2021-3,56.24万,结题,参与。

11) 财政部专项基金,2015CZ-6,犬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脊髓切开术的应用研究,2015-2015,10万,结题,参与。

12)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课题,2023CX-08,脊髓损伤患者复发性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2023-6至2025-6,3万,在研,主持。

13) 北京市科委重大课题,D161100002816004,脊髓损伤术后院内康复及家庭康复模式研究,2016/01-2020/12,315万元,已结题,参与,审批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研究成果 (近5年)

重要学术论文:

[1] Jing Y, Yang D, Bai F, Wang Q, Zhang C, Yan Y, Li Z, Li Y, Chen Z, Li J, Yu Y. Spinal cord injury-induced gut dysbiosis influences neurological recovery partly  through short-chain fatty acids. NPJ Biofilms Microbiomes, 2023. 9(1): p. 99.

[2] Liu C. B., Yang D. G., Li J., Qin C., Zhang X., Liu J., Li D. P., Li J. J.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reveals brain structure changes in dog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Neural Regen Res. 2023. 18(1). 176-182

[3] Xu X., Talifu Z., Zhang C. J., Gao F., Ke H., Pan Y. Z., Gong H., Du HY, Yu Y., Jing Y. L., Du LJ, Li J. J., Yang D. G. Mechanism of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A narrative review. Front Nutr. 2023. 10. 1099143

[4] Zhang C., Talifu Z., Xu X., Liu W., Ke H., Pan Y., Li Y., Bai F., Jing Y., Li Z., Li Z., Yang D., Gao F., Du L, Li J., Yu Y. MicroRNAs in spinal cord injury: A narrative review. Front Mol Neurosci. 2023. 16. 1099256

[5] Jing Y., Bai F., Wang L., Yang D., Yan Y., Wang Q., Zhu Y., Yu Y., Chen Z.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Exer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n a Mouse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by Modulating the Microenvironment at the Lesion Site. Microbiol Spectr. 2022. 10(3). e17722

[6] Zhang X. Y., Yu W. Y., Teng W. J., Song Y. C., Yang D. G., Liu H. W., Liu S. H., Li X. B., Wang W. Z., Li J. J. Effect of vocal respiratory training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respiratory neural p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Neural Regen Res. 2022. 17(5). 1065-1071

[7] Jing Y., Yu Y., Bai F., Wang L., Yang D., Zhang C., Qin C., Yang M., Zhang D., Zhu Y., Li J., Chen Z. Effect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on neurological restoration in a spinal cord injury mouse model: involvement of brain-gut axis. Microbiome. 2021. 9(1). 59

[8]Xu P., Guo S., Xie Y., Liu Z., Liu C., Zhang X., Yang D., Gong H., Chen Y., Du L, Yu Y., Yang M. Effects of highly selective sympathectomy on 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rats. Sci Rep. 2021. 11(1). 15892

[9] Guo Y., Gao F., Guo H., Yu W., Chen Z., Yang M., Yang D., Du L, Li J. Cortical morphometr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ness, level, and dur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in humans: A case-control study. Brain Behav. 2021. 11(4). e2037

[10] Zhang X., Qin C., Jing Y., Yang D., Liu C., Gao F., Zhang C., Talifu Z., Yang M., Du L, Li J.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apamycin and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n a rabbit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Cell Death Dis. 2020. 11(7). 567

[11] Zhang X., Jing Y., Qin C., Liu C., Yang D., Gao F., Yang M., Du L, Li J. Mechanical stress regulates autophagic flux to affect apopt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J Cell Mol Med. 2020.

[12]Zhang X., Qin C., Jing Y., Yang D., Liu C., Gao F., Zhang C., Talifu Z., Yang M., Du L, Li J. Correction: Therapeutic effects of rapamycin and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n a rabbit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 Cell Death Dis. 2020. 11(8). 694

 

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译著:

1.儿童和青少年脊髓损伤 副主译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04

2.残疾预防与控制•脊柱 副主编 中国人口出版社 202401

3.脊髓医学(第三版) 副主译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07

重要奖项:

脊髓损伤康复平台及远程康复指导体系的建立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