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主鸿鹄
浏览量:456   转发量:2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血液病)
  • 邮箱 : zhuhhdoc@163.com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工作经历

2023年3月至今 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 高级研究员

2023年1月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教育经历

2003年9月至2007年1月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 内科学;

1999年9月至2002年8月 医学硕士 徐州医学院 内科学;

1989年9月至1994年8月 医学学士 徐州医学院 临床医学。

2010年5月至2018年9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白血病的靶向治疗及耐药机制研究,多组学解析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机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砷剂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干预

APL是一类临床表现极为凶险的恶性血液肿瘤,占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10%-15%,本团队既往创立了“中药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的治疗方案,然而,砷剂耐药是导致APL患者的复发主要原因且机制未明。本团队前期报道了PML基因突变热点区,揭示了PML突变导致的耐药机制,并提出了提高砷剂浓度以及由维奈克拉、阿糖胞苷、阿柔比星、G-CSF组成的化疗方案。目前,PML突变检测已成为国内多个中心复发APL患者的常规筛查项目,实现了临床转化,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2. RARG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

本团队领导了全球38个中心合作小组的组织,系统地分析了临床、MICM和转录组数据,首次提出将RARG-AML定义为一种新的白血病类型。并通过构建含有RARG-融合基因的细胞系、CDX/PDX小鼠模型、单细胞测序、CHIP-Seq和RNA-Seq技术,分析致病蛋白和DNA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阐明其发病的分子机制;通过c-MAP和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寻找有效的治疗药物;为RARG-AML的诊断、风险评估和治疗策略建立新的标准。

                                                                                 RARG-AML独特的基因表达谱



 

3. 老年白血病治疗方案探索及起效机制

老年患者(≥60岁)是AML患者中的庞大群体,由于老年患者伴有器官衰老和机体功能下降,常常无法耐受强化疗和移植,2年生存率仅为38%,这一现状也为老年AML的治疗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在老年AML患者中,通过各类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活化老年患者的免疫细胞的杀伤和监视功能,提高AML患者的生活质量。


项目情况

1:定义并解析一类新的白血病类型—RARG重排AML—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01—202712)第一,49.00万元,本人可支配49.00万元

2:比较VAG和VA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3.0”诊疗能力提升项目(202312—202612)

3:比较VAG和VA方案一线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北京朝阳医院孵化基金(202306—202606)第一,50.00万元,本人可支配50.00万元


研究成果

作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的文章列表 

1 Zhu HH, Qin YZ, Zhang ZL, Liu YJ, Wen LJ, You MJ, Zhang C, Such E, Luo H, Yuan HJ, Zhou HS, Liu HX, Xu R, Li J, Li JH, Hao JP, Jin J, Yu L, Zhang JY, Liu LP, Zhang LP, Huang RB, Shen SH, Gao SJ, Wang W, Yan XJ, Zhang XY, Du X, Chu XX, Yu YF, Wang Y, Mi YC, Lu Y, Cai Z, Su Z, Taussig DC, MacMahon S, Ball ED, Wang HY, Welch JS, Yin CC, Borthakur G, Sanz MA, Kantarjian HM, Huang JY, Hu J, Chen SN. A global stud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RARG rearrangement. Blood Adv. 2023 Jul 11;7(13):2972-2982.

2 Wang H, Mao L, Yang M, Qian P, Lu H, Tong H, Xie W, Zhou D, Huang X, Wang Y, Xu G, Lu Y, Wei J, Mai W, Ye X, Meng H, Shen Y, Huang J, Yu W, Sun J, Sheng J, Yan X, Jin J, Zhu HH. Venetoclax plus 3 + 7 daunorubicin and cytarabine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adul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aemia: a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22 ;9(6):e415-e424.

3 Li K, Wang F, Yang ZN, Cui B, Li PP, Li ZY, Hu ZW, Zhu HH. PML-RARα interaction with TRIB3 impedes PPARγ/RXR function and triggers dyslipidemia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Theranostics 2020; 10(22): 10326-10340.

4 Zhu HH, Hu J, Lo Coco F, Jin J. The Simpler, the Better: Oral Arsenic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Blood. 2019 ;134(7):597-605.

5 Zhu HH, Wu DP, Du X, Zhang X, Liu L, Ma J, Shao ZH, Ren HY, Hu JD, Xu KL, Wang JW, Song YP, Fang MY, Li J, Yan XY, Huang XJ. Oral arsenic plus retinoic acid versus intravenous arsenic plus retinoic acid for non-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Oncol 2018;19(7):871-879.

6 Zhu HH, Liu YR, Jia JS, Qin YZ, Zhao XS, Lai YY. Oral arsenic and all-trans retinoic acid for high-risk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Blood 2018 :131(26):2987-2989.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