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少松,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针灸学会拔罐刺络放血分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介入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针灸学分会理事,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北京针灸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撰写并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及SCI论文共30余篇。承担北京市级课题5项,参与973等国家级课题多项。研究方向为常见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擅长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中风病、帕金森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等神经系统疑难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成立于1956年,汇集了有“南陆北王”之称的金针王乐亭、创立“针灸三通法”的首届国医大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贺普仁、擅治疼痛的夏寿人、对循经感传研究有开创性贡献的于书庄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针灸大家,学术底蕴深厚。至今已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中医针灸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北京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工程——首都核心专科(X)、北京市中医针灸特色诊疗中心、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单位。拥有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贺普仁国医大师工作室”、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贺氏三通法工作室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周德安名医传承工作室”。目前医生团队共47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21人,硕士以上比例83%;高级技术职称27人,所占比例57%;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国医大师1人,首都国医名师1人,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1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8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5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1人,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骨干2人,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获得者3人。
住院部共有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疑难病和康复三个病区,开放床位116张,病床使用率超过100%,年收治2900余人次,近年来DRGs绩效评价在北京市三甲中医院中连续位居第一。建立了全天候的脑血管病急性期绿色通道,开展了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及机械取栓到恢复期康复的集重症监护抢救、针灸中药治疗、PT/OT康复、语言训练、吞咽训练、肉毒素注射等为一体的全程诊疗。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广泛开展腰椎穿刺、肌电图、脑电图、肌肉活检、神经活检等先进诊断方法。针灸门诊面积950平方米,治疗床位78张,年门诊量12万人,开设了头面痛、失眠、耳聋耳鸣病、中风病、下肢静脉曲张、皮肤病、月经病、卵巢功能减退等专病、专症门诊,特色优势突出。
针灸中心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理论体系,为当代针灸治疗学做出突出贡献,并据此制定了火针国家标准。拥有贺氏火针疗法、中风十三治、金针透刺等多项独具特色的专科技术。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风病协作组组长单位之一,将“中风十三治”与“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中风病技术”融入中风病针灸诊疗方案在全国推广应用,并作为北京市科委“首都十大危险疾病科技成果推广专项”之中唯一的中医项目—“脑血管病恢复期针灸治疗规范与路径的推广应用项目”在北京地区推广应用。专科依托北京针灸学会平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1+X+N工程积极促进专科协同发展,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管理高效、专业能力突出、品牌知名度高的北京地区针灸专科联盟。
十二五以来,科室共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53项,总经费达2012.97万元;发表国内核心期刊文章278篇,SCI/EI收录文章80篇,累计影响因子152.85,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6篇;发表论著共9部;编写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等教材5部;发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团体标准4项;获得省部级等科技成果奖6项;获批专利7项。
科室神经病学实验室配备仪器和设备有:多功能凝胶电泳仪、荧光定量PCR仪、 微透析仪、高效液相色谱、ELISA 测试仪、冷冻切片机、紫外分光光度仪、低温超速离心机、Odyssey 红外成像系统(Western 杂交)、显微操作仪、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等。研究实验室具有符合SPF屏障系统的实验动物房,实现了温度、湿度及通风的自动控制,可为本项研究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实验室具备较强的行为学研究设备及场地,具备水迷宫、避暗实验、高架迷宫等多种行为学监控设施和软件。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实施。
在研项目:
2022年:基于脑-肠-微生物轴理论探讨“老十针”治疗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2022年:自动可控负压刺络放血针研究制备
2023年:基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逐邪通络”针法调控AIS患者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在研项目:
2022年:基于脑-肠-微生物轴理论探讨“老十针”治疗帕金森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2022年:自动可控负压刺络放血针研究制备
2023年:基于神经血管单元探讨“逐邪通络”针法调控AIS患者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临床研究
1、王少松,王麟鹏,等,醒神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中医杂志,2018,59(15):1314-1317
2、王少松,李彬,膈神经麻痹伴臂丛神经损伤案,中国针灸,2019,39(11):1233-1234。
3、王少松,李彬,火针围刺治疗上臂复发性韧带样纤维瘤1例,中国针灸,2019,60(24):2157-2158
4、王少松,王麟鹏,王麟鹏教授基于逐邪思想针刺治疗偏头痛经验,环球中医药,2020,13(12):2135-2137。
5、王少松,李彬,曼陀罗籽中毒后唾液腺分泌障碍案,中国针灸,2020,40(12):1322+1342
6、王少松,郭靖,柔筋止痛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伴发不同类型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2021,中医杂志,62(07):609-614
7、王少松,王麟鹏,王麟鹏教授针刺逐邪思想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2021,中国针灸,41(04):421-423
8、冯晴殷,王少松,“百会”“四神聪”放血对颅内低灌注模型大鼠脑微梗死及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影响,中医杂志, 2022,63(19),1872-1879
9、曹旭,王少松,不同负压刺络拔罐放血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医杂志. 2022,63(20):1946-1951
10、王少松,李彬,基于“脑肠轴”理论的“调神通腑”针刺法治疗帕金森病思路探讨,北京中医药. 2023,42(05):532-534
11、郭长在,王少松,督脉火针为主治疗老年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1例,中医杂志. 2023,64(17):1833-1836
12、王少松,孙敬青,王麟鹏运用逐邪通络针刺法分期治疗痹证经验,中医杂志. 2023,64(12):1200-1203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