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陈卫碧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神经病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北京医管局“青苗计划”人才。宣武医院神内监护病房副主诊,擅长重症脑炎、重症脑损伤的诊治、昏迷脑功能评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治等。目前担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脑损伤评价医疗质控中心脑死亡判定质控组委员兼秘书、国家卫生健康委脑损伤评价医疗质控中心脑死亡判定技术委员会脑电图判定技术组组长、中国抗癫痫联盟青年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重症脑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电生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从事重症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在攻读博士研究生阶段得到导师宿英英教授(神经危重症专家)指导,在“青苗计划”培养期间得到导师王玉平教授(癫痫与电生理专家)的指导,分别对神经危重症和神经电生理有了全面扎实的掌握,并在进一步的工作中积极进取。主持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抗癫痫联盟基金、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等基金,研究昏迷和脑炎患者的脑电生理特征研究和昏迷电刺激干预下的脑电反应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多次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等国外杂志发表研究结果SCI10余篇,并有研究结果[Eur J Neurol. 2011;18(12):1391-6]被美国抗癫痫持续状态指南(2016年)引用。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和第二届北京医管局青苗计划人才。把握最前沿的神经重症和重症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方向和诊治手段。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ACNS)授权,牵头翻译了“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指南重症脑电监测标准术语:2021版”(中文版指南同步发布于Journal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和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网站)。
1.宿英英(我的恩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神经重症领头人,全球神经重症学会合作伙伴计划中国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前任组长,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脑网络分析的昏迷后苏醒机制研究” (81671037),北京市资助项目“急性重症脑功能损伤床旁动态监测系统的研究及其指导临床救治的研究”( 953304003)和首都临床特色项目 “脑损伤后昏迷早期评估系统研究”( Z111107058811010)等课题,创建了中国脑死亡判定和可逆昏迷促醒体系,牵头制定了神经重症领域十余项的中国指南、中国专家共识,相关成就并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张艳,主任医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主任,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重症脑损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主任基金项目“事件相关电位评估重症脑损伤昏迷患者脑功能的前瞻性研究”(81441037),证实事件相关电位预判昏迷患者预后准确可靠;主持了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项目“尽早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疗效的前瞻性对照研究”(PX2020035),同时作为重要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一体化防控体系研究(2020YFC2005403),作为领导人之一设计、策划并构建了国家级脑炎数据库。
3.陈卫碧,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副主诊,主要从事神经重症和重症神经电生理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在重症脑炎和重症脑损伤领域,尤其昏迷脑功能评估和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有一定造诣。作为执笔人,完成了第一、二版的《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监护与治疗 (成人)中国专家共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中国专家共识》等。把握最前沿的神经重症和重症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方向和诊治手段。被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ACNS)授权,牵头翻译了“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指南重症脑电监测标准术语:2021版”(中文版指南同步发布于Journal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和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网站)。以主要完成人进行了终止癫痫持续状态初始药物比对的两项RCT研究,研究结果[Eur J Neurol. 2011;18(12):1391-6]被美国抗癫痫持续状态指南(2016年)引用。针对药物治疗无效的RSE,进行了新技术新业务的探索,包括联合生酮控制RSE的研究、联合低温控制RSE的研究、神经调控终止RSE的应用研究(Z211100002921030)等。作为青苗计划人才,主持了 “青苗计划”项目“基于脑电信号特征预测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研究”(QML20160801),通过脑电反应性定量电刺激和脑网络连接分析,明确了与苏醒相关的脑电生理特性;主持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脑炎合并SE脑损伤电生理机制研究”(7163218),通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皮层各个脑区的脑电信号特征,探究脑炎患者脑电网络连接同步性差异。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脑炎数据库的构建,负责该脑炎数据库血和脑脊液的样本管理,致力于脑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和病因诊断的研究。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
(1) 北京市科技计划,Z211100002921030,tDCS靶向刺激控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应用研究,2021/10~2024/10,30万,主持
(2) 北京市抗癫痫联盟,CJ-B-2021-18,生酮饮食治疗成人新发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评价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2022/1~2023/12,10万,主持
(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7163218,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脑损伤电生理机制研究,2016/01~2017/06,6万,主持。
(4) 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QML20160801,基于脑电信号特征预测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研究,2017/1~2018/12,6万,主持。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5403,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一体化防控体系研究,2021/1-2025/12, 133万,参加。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1037,基于脑网络分析的昏迷后苏醒机制研究,2017/01~2019/12,52万,参加
(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84086,基于颅内脑电高频振荡网络的致痫区定位研究,2018/01~2019/12,9万,参加。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1803003,多靶点经颅电刺激调控难治性癫痫脑网络研究,2019/01~2021/12,25万,参加。
(9) 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5AA020514,脑网络导向电磁同步刺激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治疗意识障碍中的应用, 2015/1至2017/12,366万,参加。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
(1) 北京市科技计划,Z211100002921030,tDCS靶向刺激控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应用研究,2021/10~2024/10,30万,主持
(2) 北京市抗癫痫联盟,CJ-B-2021-18,生酮饮食治疗成人新发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疗效评价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2022/1~2023/12,10万,主持
(3)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7163218,基于脑电信号特征的脑炎合并癫痫持续状态脑损伤电生理机制研究,2016/01~2017/06,6万,主持。
(4) 北京市医管局青苗计划,QML20160801,基于脑电信号特征预测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研究,2017/1~2018/12,6万,主持。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C2005403,老年常见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一体化防控体系研究,2021/1-2025/12, 133万,参加。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1037,基于脑网络分析的昏迷后苏醒机制研究,2017/01~2019/12,52万,参加
(7)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84086,基于颅内脑电高频振荡网络的致痫区定位研究,2018/01~2019/12,9万,参加。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61803003,多靶点经颅电刺激调控难治性癫痫脑网络研究,2019/01~2021/12,25万,参加。
(9) 国家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5AA020514,脑网络导向电磁同步刺激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在治疗意识障碍中的应用, 2015/1至2017/12,366万,参加。
1)“重要学术论文”:
(1) WeibiChen, Yunyun Wang, Xiaoyuan Guo, Lehong Gao, Zhaoyang Huang,Yicong Lin, Qin Xue,Gang Liu, Yan Zhang* and Yingying Su*.A Prognostic Analysis of the Outcomes inPatients With Anti-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Encephalitis. Front Immunol. 2022 19;13:847494.
(2) WeibiChen, Min Wang, Lehong Gao, Zhaoyang Huang, Yicong Lin, Qin Xue, Gang Liu, YanZhang*, Yingying Su*.Neuro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anti-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 encephalitis. Acta neurologicaScandinavica 2021, 144(6):632-639.
(3) WeibiChen#, Qian Li#, Ting Wang#, Linlin Fan, Lehong Gao, Zhaoyang Huang, YicongLin, Qin Xue, Gang Liu, Yingying Su, Yan Zhang*. Overlapping syndrome of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ncephalitis and anti-myelin oligodendrocyteglycoprotein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 A distinct clinical entity?Mult Scler Relat Disord. 2021;52:103020.
(4) ChenW#, Liu G#, Su Y*, Zhang Y, Lin Y, Jiang M, Huang H, Ren G, Yan J*. EEG signalvaries with different outcomes in comatose patients: a quantitative method ofelectroencephalography reactivity. J Neurosci Methods. 2020; 18:108812.
(5) ChenW, Su Y*, Jiang M, Liu G, Tian F, Ren G. Status Epilepticus Associated WithAcute Encephalitis: Long-Term Follow-Up of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in72 Patients. Eur J Neurol.2018;25(10):1228-1234.
2) “重要奖项”
脑死亡判定与可逆昏迷促醒技术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应用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2112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