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王全意
浏览量:2394   转发量:47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学位:硕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属专业: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邮箱 : wangqy@bjcdc.org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教授、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北京学者,为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和应用研究,在Lancet、BMJ、JAMA、EM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参加国家研究生统编教材《医学科研方法学》(第2、3版)的编写,担任中华医学会《国际病毒学杂志》总编辑。曾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公共卫生处负责人,制定各项疫情防控措施,构建冬奥会疫情防控体系,为北京冬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做出贡献。获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成果奖13项。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中国医师奖”、“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人才”等荣誉称号。兼任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和访问学者、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传染病流行病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主持的在研科研项目

1、全球传染病早期暴发时空监测智能化预警模型研究(来源:科技部),2021.12-2024.11,188.3万元

2、北京学者计划(来源:北京市政府),2022.1-2028.12,600万元

3、高层次公共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领军人才(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2022.4-2025.4,210万元

4、北京市流行病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2021.1-2023.12,300万元

5、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支持项目(来源:国家疾控局),2023-2025,255万元


代表性论文

近三年代表性科研论文:

1. Characterisation of SARS-CoV-2 variants in Beijing during 2022: an epidemiological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Lancet.2023,401(10377):664-672.Pan Y#, Wang L#, Feng Z, XuH,Li F, Shen Y, Zhang D, Liu WJ, Gao GF*,Wang Q*. SCI(IF=168.9)

2. SARS-CoV-2-specific antibody and T-cell immunity in convalescents after infection wave in Beijing in late 2022. Journal of Infection.2023,S0163-4453(23):00462-470. Guan X#, Huang Q#, Dong M, Li M, Xie H, Wei X, Kany L, Wang X, Li A, Wang Q Huang F*,Wang Q*.SCI(IF=28)

3. Clin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features of Mpox in Beijing,China-May 31-June 21,2023.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us. 2023,12(2):2254407. Dou X#, Li F#, Ren Z#, Zhang D, Li J,Li D, Sun Y, Jin H,Li R, Li W,Zhang X,Yang Y,Jia L,Han Y,Li W,Pan Y,Tan W*,Yang P*,Wang Q*. SCI(IF=13.2)

4. Severe pigeon paramyxovirus 1 infection in a human case with probable post-COVID-19 condition.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us.2023,12(2):2251600. Cui S#, Xiong H#, Feng Z#, Chu Y, Que C, Qin J,Pan Y, Yu K, Jia L, Yao X,Liao J, Huo D, Guo C, Zhao H, Xu M, Tian Y, Peng Q Li F, Xu H, Hong R,Zhang D, Wang G*,Yang P*, Gao GF*,Wang Q*. SCI(IF=13.2)

5. Phylogenetics and phyl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coxsackievirus A16 i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ses collected in Beijing, China from 2019 to 2021.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2023,95(8):e28991. Li R#, Lin C, Dong S, Li J, Liang Z, Yang Y, Huo D, Gao Z, Jia L,Zhang D,Wang X,Wang Q*.SCI(IF=12.21)

6.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rollout of covid-19 vaccines. BMJ. 2021, 375:n2314. Zhang Y#, Quigley A,Wang Q*, MacIntyre CR SCI.(IF=105.7)

7. Time Course of a Second Outbreak of COVID-19 in Beijing, China, June-July 2020. JAMA. 2020, 324(14):1458-1459. Wu Z#, Wang Q#, Zhao J, Yang P, McGoogan JM, Feng Z,Huang C*.SCI(IF=120.7)

8. Viral load of SARS-CoV-2 in clinical sample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20,20(4):411-412. Pan Y#, Zhang D,Yang P, Poon LLM*,Wang Q*. SCI(IF=56.3)

9. Cold-chain food contamination as the possible origin of Covid-19resurgence in Beijing.National Science Review.2020,7(12):1861-1864. Pang X#, Ren L#, Wu S#, Ma W#, Yang J, Di L, Li J, Xiao Y,Kang L, Du S, Du J, Wang J, Li G, Zhai S, Chen L, Zhou W,Lai S, Gao L, Pan Y*, Wang Q*, Li M*, Wang J*,Huang Y*,Wang J*.SCI(IF=17.25)

10.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Responses to SARS-CoV-2 in COVID-19 Inpatients and Convalescent Patients. Clin Infect Dis. 2020,71(10):2688-2694.Wang X#, Guo X#, Xin Q#, Pan Y, Hu Y, Li J, Chu Y, Feng Y*,Wang Q*.SCI(IF=11.8)

科技成果

主要科技成果奖项:

1、2017年11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北京市人感染禽流感监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排名第1)

2、2012年12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研究(排名第1)

3、2011年12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北京市传染病预警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排名第1)

4、2013年12月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对关键技术研究(排名第1)

5、2022年12月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市新型流感病毒检测平台建立及应用(排名第2)

6、2015年12月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流感传播动力学、疾病负担和疫苗保护效果研究(排名第2)

7、2015年12月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流感时空变化规律、疾病负担和干预措施效果研究(排名第4)

8、2015年12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军队重大传染病疫情分析与模拟仿真平台(排名第6)

9、2019年12月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地区重要呼吸道病原体流行和变异变迁规律研究及应用(排名第7)

10、2019年12月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流行变异规律研究及其应用(排名第9)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