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马腾
浏览量:658   转发量:16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 所属专业: 免疫学
  • 邮箱 : mateng82913@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89509372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DNA损伤修复应答与肿瘤发生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对于肿瘤的预防、早诊和放化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先后以项目负责人身份主持了美国卵巢癌基金会Ann and Sol Schreiber Mentored Investigator Award项目、希思科—恒瑞肿瘤研究基金(2020 年度)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2016年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2019年入选北京市通州区“灯塔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和山西省“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短期合作建设项目。在《Molecular Cell》、《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Molecular Cancer》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总共发表30余篇SCI论文。总引用2500多次。目前致力于DNA损伤修复与肿瘤免疫的研究。此外还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担任Cell ProliferationCell Cycle等国际期刊审稿人。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函评评审人。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免疫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肿瘤研究中心实验室现有基因表达与表观调控、蛋白及其修饰、抗体构建与免疫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及其核酸鉴定、患者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动物、生物样本库与生信数据处理等多个特色研究平台,拥有包括多光谱全自动高级切片分析系统、自动化核酸提取工作站、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全自动免疫细胞裂解洗涤仪、小动物活体光学3D成像系统、多肽合成仪、Thermo Fischer ArrayScanTM 细胞学研究高内涵分析系统、液相芯片监测系统、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系统、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系统、全自动芯片扫描系统、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蛋白质分离层析纯化系统等全套大型、精密科研实验仪器100多台(件)、设备总值4000万元。研究团队专注于肺癌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转化研究。


        研究团队包括工作人员1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人,技术支持6人。每年招收博士1-2名,硕士2-3名。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16名。


        科研对外合作方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军事医学研究院、中科院和美国Mayo Clinic等国内外大学机构保持长期的密切合作。目前科室着力打造团结、高效的科研团队。


微信图片_20201128090216


项目情况


一,在研究方面,作为第一完成人首次阐明了泛素类似蛋白NEDD8参与DNA损伤修复应答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理,解决了本领域10多年悬而未决的谜团。该发现被国际同行誉为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Molecular Cell杂志上,并被Faculty of 1000网站推荐为必读论文。著名的综述杂志Nature Reviews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Trends in Cell Biology也对本论文进行了正面他引和综合评述。


二,在转化应用方面,首次提出了Neddylation通路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靶标,发现顺铂和Neddylation通路抑制剂MLN4924的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增强顺铂的杀伤卵巢癌细胞作用,对于减轻肿瘤细胞对顺铂类药物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研究2013年被美国最大的私人卵巢癌研究基金OCRF授予7.5万美元的后续研究资助(当年该基金在全美只有6人获得)。进一步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合作研究发现了Neddylation通路调节卵母细胞成熟发育,发表于Cell Cycle杂志,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三,关于DNA双链断裂同源重组修复研究相关成果

DNA双链断裂(DSB)的末端切除形成3'单链DNA(ssDNA)对于启动DSB修复的同源重组(HR)途径至关重要。由于缺乏同源DNA作为模板,HR通路在G1期细胞中受到严格限制。核酸外切酶1(EXO1)是负责DSB末端切除的3'ssDNA形成的关键分子。我们发现,EXO1通过泛素介导的降解在G1期细胞中失活,这是由于RBX1蛋白在G1期的表达水平升高所致。 RBX1的增加显著促进了Cullin1的neddylation修饰,并促进了EXO1的G1期特异性降解。 RPA32,BrdU和Rad51 foci形成的增加证明了RBX1的抑制显著减弱了EXO1的降解,并增加了经γ射线照射的G1期细胞的末端切除和HR活性。 EXO1耗尽可减轻由于RBX1减少而引起的DNA修复缺陷。此外,发现在S2056处DNA-PKcs的自磷酸化增加是RBX1在G1期较高表达水平的原因。 DNA-PKcs的失活降低了RBX1的表达,同时增加了G1期细胞中EXO1的表达和DSB末端切除。这项研究证明了通过RBX1促使EXO1失活来抑制G1期DNA DSB修复的HR途径的新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杂志 (PMID 31562368)。该研究对于了解DNA双链断裂修复通路选择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四,同源重组修复与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研究相关成果

HR修复中的同源DNA配对和链侵入过程与SCLC患者的整体免疫状况呈负相关。Rad51蛋白在DNA配对和链侵入环节发挥核心作用。用Rad51抑制剂处理SCLC细胞增加了重要免疫检查点分子的表达,并且促进SCLC患者PBMC细胞迁移。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Cancer杂志 (PMID 34620176)。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将揭示SCLC的肿瘤微环境中重要DNA损伤修复分子对免疫微环境的负调控,为阐明SCLC免疫抑制的分子机制并寻求治疗新靶点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五,此外, 还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研究多项关于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例如关于长链非编码RNA DSCAM-AS1在乳腺癌Tomaxifen耐药机制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关于长链非编码RNA PCAT-1调节BRCA2影响同源重组修复的研究,发表于Cancer Research杂志。通过染色体RNA免疫沉淀发现长链非编码RNA SCHLAP1与SWI/SNF复合体相互作用,调节前列腺癌进展和转移,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杂志。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82273130,DNA-PKcs与RNF168相互作用调节DNA损伤修复及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的作用和机制研究,2023-01至2026-12,在研,主持

(2) 希思科—恒瑞肿瘤研究基金项目,面上项目,Y-HR2020MS-0156,基于纳米技术动态监测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方法,2022-09至2024-09,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81602799,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对HR和NHEJ修复关键蛋白的调节,2017-01至2019-12,已结题,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31570853,组蛋白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2016-01至2019-12,已结题,主持

(5) 美国卵巢癌基金会 Ann Schreiber Grant :The analysis of NEDD8-Activating Enzymeinhibitor MLN4924 on ovarian cancer ,2013-3至2014-2,已结题,主持


研究成果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共同一作;*通讯作者)

(1) Zhuohong Yan Chunmao Wang Jinghong WuJinghui WangTeng Ma*. TIM-3 teams up with PD-1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mechanisms and perspectives. Molecular Biomedicine. 2025, 6(1):27. 


(2) Zihui GuanZhengqi ZhangKaiyan WangShukai QiaoTeng Ma*, Lina Wu*.Targeting myeloid cells f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the present and future. Biomarker Research. 2025, 13(1):59. 


(3) Jiabao HouMingjun LuJingwei GuoJinghong WuChenyang WangPing-Kun Zhou*, Teng Ma*DNA-PKcs, a player winding and dancing with RNA metabolism and diseases. 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2025, 30(1):25.


(4) Mingjun Lu#Jinghong Wu#Qing GaoRenjing JinChangming An*, Teng Ma*To cleave or not and how? The DNA exonucleases and endonucleases in immunity. Genes and Diseases. 2025, 12(2):101219.


(5) Jinghong WuLiwei SongMingjun LuQing GaoShaofa XuPing-Kun Zhou*, Teng Ma*The multifaceted functions of DNA-PKcs: implications for the therapy of human diseases. MedComm (2020). 2024, 5(7):e613.



(6) Qing Gao, Luyu Yang, Mingjun Lu, Renjing Jin, Huan Ye and Teng Ma*.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machine learning in lung cancer immunotherapy. 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2023, 16(1):55.


(7)  Renjing Jin#Bin Liu #Mengjun YuLiwei SongMeng GuZiyu WangXiaobo LiXu ZhangJinghui WangTeng Ma*. Profiling of DNA damage and repair pathways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veals a suppressive role in the immune landscape. Molecular Cancer. 2021, 20(1):130.

 

(8)  Renjing Jin#, Xiaoqing Cao#, Mingjun Lu, Qing Gao, Teng Ma*. The intersection molecule MDA5 in cancer and COVID-19.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2, DOI 10.3389/fimmu.2022.963051  .

 

(9)  Hang Song #, Jianye Zhang*, Bin Liu#, Jing Xu, Biao Cai, Hai Yange, Julia Straube, Xiyong Yu*, Teng Ma*. Biological Roles of RNA m5C Modification and its implicatio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Biomarker Research. 2022,10(1):15.

 

(10)  Zongpei GuoShaozheng WangYing XieYang HanSai HuHua GuanDafei XieChenjun BaiXiaodan LiuYongqing GuPing-Kun Zhou*; Teng Ma*. HUWE1-dependent DNA-PKcs neddylation modulates its autophosphorylation in DNA damage response. Cell Death & Disease, 2020,11:400.

 

(11)  Ying Xie#; Yi-ke Liu#; Zong-Pei Guo; Hua Guan; Xiao-Dan Liu; Da-Fei Xie; Yi-Guo Jiang; Teng Ma*; Ping-Kun Zhou*. RBX1 prompts degradation of EXO1 to limit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athway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ir in G1 phase,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2020, 27:1383-1397. 

 

(12)  Zhiquan Song#; Ying Xie#; Zongpei GuoYang HanHua GuanXiaodan LiuTeng Ma*; Ping-Kun Zhou*.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DNA-PKcs-associated RNAs by RIP-Seq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2019, 4:22.


学生信息
学术型硕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