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副研究员,副教授,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兼任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校博士后,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中西医结合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危重症疾病防治技术研究。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0篇(IF>5文章13篇)。单篇论文最高SCI他引130余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著2项。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等项目10余项。 |
团队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牵头,高级职称人员10名、中级职称人员15名,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技术创新研究团队,多次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任务,在中医疫病应急领域内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近10年来,先后获批“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外感热病)”、“国家中医疫病应急基地”、“国家紧急医学应急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学重点学科”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等。在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救治和临床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研发了金花清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芪归银颗粒、退热方、苍麻颗粒等防治流感、新冠的新药或院内制剂。2017年至今牵头“十三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进行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预案和诊疗方案研究,建立“全国中医外感热病联盟”,10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针对流感、新冠、登革热、手足口、脑炎脑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腹泻等常见突发急性传染病开展了20余项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共完成10163例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临床科研,制定9项专家共识或临床路径以及10种常见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608,大黄素通过靶向结合BCL-10抑制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激活的机制研究,2020.01-2023.12,55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ZX10305501-011,十三五计划任务级课题—流感病证结合中医预警体系的完善,2019.01-2021.06,140万,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603364,安石榴苷通过靶向结合PTP1B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分型的机制研究,2017.01-2019.12,17万元,结题,主持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石榴苷通过调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干预脓毒症的机制研究,2018.01-2019.12,8万,结题,主持
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4290,安石榴苷通过上调MKP-1诱导小鼠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2017.01-2018.12,10万元,结题,主持
6. 首都中医药研究专项,安石榴苷通过上调MKP-1诱导小鼠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2017.01-2018.12,5万,结题,主持
7. 许公岩、夏寿人青年人才基金,XX-201704,安石榴苷通过调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干预小鼠脓毒症的机制研究,2017.07-2019.06,10万,结题,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934,从NALP3炎性体活化/HMGB1释放研究扶正解毒通络法对脓毒症的干预效应机制,2017.01-2020.12,61万元,在研,参加
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5501,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药早期临床救治体系及预案研究,2017.01-2020.12,2243万,结题,参加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62041701,中医针药联合治疗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队列研究,2020.03 - 2021.03,20万元,结题,参加
1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G40239,从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研究扶正解毒通络法对脓毒症的干预作用,2019.01-2021.12,20万,在研,参加
12.卫计委首发专项,首发2018-1-1161,芪归银方治疗重症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细菌耐药性研究,2017.01-2020.12,100万元,结题,参加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803879,基于miRNA-200c调控肠上皮紧密连接研究血必净注射液保护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2019.01-2021.12,23万元,在研,参加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3608,大黄素通过靶向结合BCL-10抑制脓毒症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激活的机制研究,2020.01-2023.12,55万元,在研,主持
2. 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ZX10305501-011,十三五计划任务级课题—流感病证结合中医预警体系的完善,2019.01-2021.06,140万,在研,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603364,安石榴苷通过靶向结合PTP1B调节小鼠巨噬细胞分型的机制研究,2017.01-2019.12,17万元,结题,主持
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石榴苷通过调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干预脓毒症的机制研究,2018.01-2019.12,8万,结题,主持
5.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4290,安石榴苷通过上调MKP-1诱导小鼠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2017.01-2018.12,10万元,结题,主持
6. 首都中医药研究专项,安石榴苷通过上调MKP-1诱导小鼠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2017.01-2018.12,5万,结题,主持
7. 许公岩、夏寿人青年人才基金,XX-201704,安石榴苷通过调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干预小鼠脓毒症的机制研究,2017.07-2019.06,10万,结题,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673934,从NALP3炎性体活化/HMGB1释放研究扶正解毒通络法对脓毒症的干预效应机制,2017.01-2020.12,61万元,在研,参加
9.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305501,突发急性传染病中医药早期临床救治体系及预案研究,2017.01-2020.12,2243万,结题,参加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62041701,中医针药联合治疗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队列研究,2020.03 - 2021.03,20万元,结题,参加
1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G40239,从Gasdermin D介导的细胞焦亡研究扶正解毒通络法对脓毒症的干预作用,2019.01-2021.12,20万,在研,参加
12.卫计委首发专项,首发2018-1-1161,芪归银方治疗重症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细菌耐药性研究,2017.01-2020.12,100万元,结题,参加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1803879,基于miRNA-200c调控肠上皮紧密连接研究血必净注射液保护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2019.01-2021.12,23万元,在研,参加
申请人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现任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校博士后,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从事中西医结合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危重症病因病机研究及相关中医药防治技术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参与多个中药和复方制剂防治病毒感染的研发及临床基础研究,包括金花清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热毒宁注射液、六神丸、银黄含片、清肺丸和参附黄等方药,证实其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新、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形成了中医药临床—基础—规律的评价技术,为中医药“疫病”、“异病同治”和“治未病”等理论提供新的科学依据。近年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参与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2篇,其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文章6篇。累计SCI他引300余次,其中单篇论文最高SCI他引130余次。目前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项、院级课题3项,并参与“十三五”支撑计划项目。
近年来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危重症疾病防治开展一系列有中医药特色的防治技术研究: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爆发给全世界带来重大危害,目前已有3000余万人感染,其中约5%患者会发展为重症阶段,多伴有脓毒症的发生,给救治带来极大困难。中医药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西医只有ECMO和恢复期血浆疗法的情况下,为新冠肺炎的救治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教授提出的“扶正解毒通络法”在此次救治中临床疗效显著,以该治法为核心的中医药在武汉1000余例和北京26例重症患者的治疗中作用巨大。申请人在刘清泉教授指导下开展了COVID-19合并脓毒症的药效机制研究,证实该理论下形成的中药参附黄可显著降低病毒性肺部感染造成的死亡,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相关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于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杂志。此外还开展了中医药针对轻型、普通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临床RCT研究,证实苍麻化毒颗粒、清肺解毒颗粒和热毒宁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核酸转阴时间,相关研究已申报发明专利2项,获批院内制剂2种,并被纳入国家科技部防治新冠肺炎备选药物,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于ECAM、Journal of Integr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Annals of Palliative Medicine等杂志 。
2. 脓毒症是感染、烧/创伤、休克等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目前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仍然在30%左右,而脓毒症休克患者的病死率更是高达60%-8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脓毒症发生发展有3个关键环节,即免疫平衡紊乱、脏器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申请人针对此3个环节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治疗研究。针对免疫功能调节,发现2种中药活性成分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早期的过度炎症反应,及1种中药复方能够有效改善脓毒症后期免疫抑制的情况,减少二次感染造成死亡的几率;针对脏器损伤,发现1种中药复方能够改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及1种活性成分能够保护肠粘膜屏障完整性,降低菌群易位入血造成败血症;针对凝血功能障碍,开发一种新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障碍,降低脓毒症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上述研究形成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Frontiersin Pharmacology等杂志发表SCI文章12篇(影响因子5分以上文章8篇)。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