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宋光远
浏览量:272   转发量:75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心血管病)
  • 邮箱 :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宋光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和结构心脏病专业组组长,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工作组副组长,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职务。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2009年于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获内科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吴永健教授。2009年,任职于阜外医院。2010年,在国内作为核心成员率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介入治疗(TAVR)。2012年,参与国内首个TAVR注册研究Venus-A研究,协助国产瓣膜完成CFDA注册。2015年作为国内首位专业人员赴美完成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博士后培训,师从国际级大师Saibal Kar教授。目前已完成TAVR>2000例,TEER>500例,是手术量国内排名前三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专家。牵头和参与了探索性研究20余项。在国内牵头制定了基于MDCT指导TAVR手术策略的临床路径和基于超声心动图指导TEER手术策略的标准化报告,建立全国最大的心脏瓣膜病多维影像数据库和影像传输-远程会诊决策平台。发表中国首篇二叶瓣研究论文,并率先开展TAVR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极简式TAVR以及PCI+TAVR一站式探索,发布《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2018》(第一作者)、2021更新版(通讯作者)以及《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版》(通讯作者),组织撰写多版《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进展报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级项目2项,教育部专项资金项目1项,首都医学发展基金1项,北京市科委课题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十余项国家级重大课题,申请及获得结构性心脏病相关的国家发明以及实用新型专利12项;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发表 European Heart Journal、Lancet: EClinicalMedicine等期刊论文68篇,主编专著3部,主译2部。研究成果荣获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2023 年北京市“登峰”人才计划支持。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结构性心脏病的基础与临床,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经导管心力衰竭介入治疗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脏瓣膜病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推广,聚焦大数据到精准化防治方案的临床转化难点,涵盖队列研究、器械研发、多模态影像技术、生物标志物、时空多组学等领域。以临床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建设医疗,教学,科研协同发展的临床医学和科研团队。确立的“VITAL”理念,意为“至关重要,充满活力”,包括V:Valvular heart center,以治疗心脏瓣膜病为核心;IInterdisplinary integration,多学科交叉整合;TTranscatheter valve intervention,经导管瓣膜干预;AAdvanced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先进的科学评价体系;LLife cycle patient’s healthcare,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关护。

      微信图片_20231015022435


项目情况

课题主要负责人:

基于上市后主动监测的心血管病创新器械真实世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 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02-2029.01

PCSK9 通过 ACOD1 调控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在主动脉瓣钙化 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1-2027.12

高糖通过 SIRT-1 调控 Runx2 信号通路对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2024;

基于新型解剖分型和双锚定理论指导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2-202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过渡性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TAVR-TPPM), 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项目,2022-2025;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颈动脉路径相关器械的改进和临床应用,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项目,2020-2023;

肌浆网钙 ATP 酶小泛素化修饰对糖尿病降糖治疗时间窗口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5-2017;

糖尿病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钙转运 ATP 酶小泛素样修饰的研究,高校博士点基金2013-2015;

冠脉内压力导丝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微循环功能的改善及药物干预作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1-2013;

项目核心成员:

生物体内液体/颗粒的流动与迁移及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2019-2023;

基于中国瓣膜性心脏病特点的经导管治疗新技术的研究.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2017-2020;

基于 TAVR 治疗的新型子定位人工介入心脏瓣膜和输送系统的研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8-2020;

经导管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2017-20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的影像学计价体系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2016-2020;

TAVR 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2017-201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管功能评价以及干预研究. 北京市级项目 2014-2017;

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4-2017。


科研项目

课题主要负责人:

基于上市后主动监测的心血管病创新器械真实世界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 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02-2029.01

PCSK9 通过 ACOD1 调控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在主动脉瓣钙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5.1-2027.12

高糖通过 SIRT-1 调控 Runx2 信号通路对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2024;

基于新型解剖分型和双锚定理论指导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2022-202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传导阻滞患者应用过渡性永久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TAVR-TPPM), 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项目,2022-2025;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颈动脉路径相关器械的改进和临床应用,首都临床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项目,2020-2023;

肌浆网钙 ATP 酶小泛素化修饰对糖尿病降糖治疗时间窗口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5-2017;

糖尿病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钙转运 ATP 酶小泛素样修饰的研究,高校博士点基金2013-2015;

冠脉内压力导丝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微循环功能的改善及药物干预作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1-2013

项目核心成员:

生物体内液体/颗粒的流动与迁移及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2019-2023;

基于中国瓣膜性心脏病特点的经导管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7-2020;

基于 TAVR 治疗的新型子定位人工介入心脏瓣膜和输送系统的研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2020;

经导管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202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识别和风险预警的影像学计价体系研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2020;

TAVR 不同抗栓治疗方案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项目,2017-2018;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血管功能评价以及干预研究,北京市级项目,2014-2017;

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支配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2017


重要学术论文

1.    中国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临床路径(2022版),2023,中国循环杂志,通讯作者;

2.    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24 版),2024,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通讯作者;

3.    三尖瓣反流经导管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通讯作者

4.    2019 China Structure Week: A novel 5G internet-based training course for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 is presented from China, 2020, European Heart Journal, 第一作者;

5.    Twelve-month outcomes of the TaurusOne valve fo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ortic stenosis,2022, EuroIntervention, 第一作者;

6.    Anatomical morphology of the aortic valve in Chinese aortic stenosis patients and clinical results after downsize strategy of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2023,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通讯作者;

7.   Can Measuring the ‘Dual Anchors of Aorta’ Enhance theSuccess Rate of TAVR?—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2023,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通讯作者;

8.   Feasibility Study of Temporary Permanent Pacemaker inPatients with Conduction Block After TAVR,2023,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通讯作者;

9.   Perioperative renal function change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China, 2023,  Perfusion-uk, 通讯作者;

10.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fers Clinical Benefits to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2023,  Angiology, 通讯作者;

11.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file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long non-coding RNAs in 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2023,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第一作者;

12. Computed tomography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aortic regurgitation, 2023,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Imaging, 通讯作者;

13. Pri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meta-analysis of 308,284 patients, 2022,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hronic Disease, 通讯作者;

14. Imaging for Transcatheter Mitral Valve Edge-to-Edge Repair for an Unusual Cause of Cardiogenic Shock, 2022,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 通讯作者;

15.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 novel Anatomical classification and dUal anchoRing theory to Optimize the tavR strategy for pure severe Aortic regurgitation (AUROR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2022, 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通讯作者;

16. A novel anatomic classification to guide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for pure aortic regurgitation, 2022, Echocardiography, 通讯作者;

17.Permanent pacemaker reduction using temporary-permanent pacemaker as a 1-month bridge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ingle-arm, observational study,2024,EClinicalMedicine, 通讯作者;

18.A patient-tailored clipping strategy of 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 as salvage for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ed by mitral valve cleft and bileaflet flails,2024,Eur Heart J,通讯作者;

19.New wearable cardiac acoustic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evaluation of sub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2024,Heart,通讯作者;


著作/译著

1.   《心脏导管手册:诊断与介入治疗》作者:Harald Lapp 译者:宋光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2.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译者:宋光远 潘文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3.   《结构性心脏病病例集萃2020》主编:潘文志 宋光远 张晓春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心脏病学实践 2021 第五分册 结构性心脏病》 分册主编: 宋光远 张俊杰 姜正明;

5.   《心脏病学实践 2023》学术秘书:高展 宋光远 黄绮芳


获得奖项

1.   老年主动脉瓣疾病新型微创诊疗技术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应用推广,2022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第3);

2.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和临床推广,2020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7);

3.  心力衰竭关键机制与治疗技术的突破和创新,2020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8);

4. 《Venus-A 主动脉瓣膜介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5. 《Venus-A 主动脉瓣膜介入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


主要学术团体任职

1.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专家委员会  秘书;

2. 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常务委员/结构学组副组长;

3. 北京市心血管内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专家工作组  副组长;

4. 亚太结构性心脏病俱乐部  秘书长;

5. 世界中联专业委员会心血管介入协会  常务理事;

6. 第34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 秘书长;

7. 中国结构周核心工作组  秘书长;

8. 第五届《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委员;

9. 北京瓣膜会  主席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