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刘兆会
浏览量:316   转发量:3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医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所属专业: 放射影像学
  • 邮箱 : lzhtrhos@163.com
  • 工作电话 : 010-58268034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医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在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2篇,其中SCI论文20篇,中华医学杂志论文6篇,参编专著4部。主持国家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项,局级等课题6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和北京同仁医院青年杰出人才。现任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中华放射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放射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影像装备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整合联盟头颈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耳鼻咽喉影像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北京放射学会消化学组委员。任中华放射学杂志通讯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放射学实践青年编委。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基于影像学的眼耳鼻咽喉头颈部基础与临床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科研团队由影像医学、眼科学、耳科学专家学者组成,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联合攻关。在临床和科研过程中, 全面增强个人学风道德素养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始终谨记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恪守求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把严格自律作为终身要求,对自己从事的学术科研事业始终保持神圣的敬畏感,坚决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长期从事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作为导师负责研究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参加科室教育讲座和临床带教,推进规培生、进修生和青年医生的教育和成长。不忘医者初心,践行使命担当,弘扬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20162017年参加第25批援几内亚医疗队并高质量完成医疗援非任务,获得一致好评,荣获国家卫健委颁发的“2017”最美援外医疗队集体荣誉。2019年参加建国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获得嘉奖。

项目情况

已获得的科研业绩如下:

1. 致力影像新技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作为共识专家参与制定3部头颈部疾病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夯实了病变显示、诊断和疗效评估体系。牵头创立了一站式颞骨双期增强高分辨率 CT 检查技术,参与制定了具有行业规范性的《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路径指南》。解决搏动性耳鸣病因诊断难题,病因诊断率由原来的45%大幅提升至78.3%。

2. 阐明了搏动性耳鸣声音的产生及传导机制,首次提出并验证了搏动性耳鸣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耳部的表现,血管旁骨板缺损是关键因素,颞骨蜂房气化且含气是必要条件,为完善病因诊断体系和个性化综合治疗策略夯实基础。研究成果被引用并改写了美国放射学院发布的《搏动性耳鸣影像检查与诊断标准》。应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可视化方法,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搏动性耳鸣个体患者责任病灶区域的显示,获得了良好了研究结果。

3. 提出并证实了神经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理论,多维度系统性阐明了不同临床特征神经性耳鸣的特异性中枢化机制,发现了导致治疗效果明显差异的耳鸣患者脑结构和功能异常部位和引起疗效不佳的影像异常靶点,阐释了耳鸣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作用机理,为神经性耳鸣的精准个性化治疗决策和时机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科研项目

1. 基于多模态影像数据集的乙状窦源性耳鸣颅内压和血管内流场改变及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2071882);起止日期:2021年1月-2024年12月;金额:58万元

2. 基于CT的血管性耳鸣生物力学模型创建及发生机制研究(项目编号:813715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起止日期:2014年1月-2017年12月;金额:65万元

3. 基于生物力学模型的不同血液粘度状态下乙状窦源性耳鸣血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222029);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起止日期:2022年1月-2024年12月;金额:20万元

4.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对神经性耳鸣中枢化机制的分层研究(项目编号:KM202010025019);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一般项目;起止日期:2020年1月-2022年12月;金额:15万元

5. 基于多模态的血管旁骨板在搏动性耳鸣中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xjc201613);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合作课题;起止日期:2016年1月-2017年12月;经费25万

6.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项目编号:2015-3-016);起止日期:2016年1月-2018年12月;经费42万

7. 北京市科技新星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1087);起止日期:2011年12月-2014年12月;金额:8万元

8. 颞骨蜂房气化程度、含气状态对血管性耳鸣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13JL03);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起止日期:2013年4月-2015年4月;金额:10万元

9. 基于多模态影像数据集的乙状窦源性耳鸣血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HTR-KFJJ-202006);北航-首医大数据精准医疗高精尖创新中心同仁分中心开放基金(面上项目);起止日期:2020年7月-2022年7月;金额:20万元

10. 鼻腔结构变化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的影响(项目编号:15JL16);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科研合作基金项目(一般项目);起止日期:2015年3月-2016年11月;金额:5万元

11. 北京同仁医院青年杰出人才;起止日期:2021年1月-2025年12月;金额:25万元


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1. LiuZ, YuJ, ZhaoP, Zhang H, Wang Q, Wang Z. Aberrant sylvian vein: A newly described cause of pulsatile tinnitus. JInt Med Res. 2017;45(5):1481-1485.

2. TianS, WangL#, YangJ, MaoR, LiuZ*, FanY. Sigmoid sinus cortical plate dehiscence induces pulsatile tinnitus through amplifying sigmoid sinus venous sound. J Biomech. 2017;52:68-73.

3. Tian S, Fan X, Wang Y, Liu Z*, Wang L. An in vitro experimental study 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atile tinnitus and the dehiscence/thinness ofsigmoid sinus cortical plate. J Biomech.2019;84:197-203.

4. Tian S, Fan X, Wang Y, Liu Z*, Wang L.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ulsatile tinnitus and temporal bone pneumatization grade. Comput Methods Biomech Biomed Engin. 2019;22(7):788-796.

5. Liu Z, He X, Du R, Wang G, Gong S, Wang Z. Hemodynamic changes in the sigmoid sinus ofpatients with pulsatile tinnitus induced by sigmoid sinus wall anomalies. OtolNeurotol. 2020;41(2):e163-e167.

6. He Xueying, Hong Jie, Liu Zhaohui*, Wang Qian, Li Ting, Qu Xiaoxia, Fei Nanxi, Li Wei, Fu Jing.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and the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features in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exotropia. Front Neurol. 2021;12:638402.

7. LiuZhaohui, Liu Wenjuan, He Xueying, Li Wei, Zhang Lirong. The effect of degree oftemporal bone pneumatization on sound transmission of pulsatile tinnitusinduced by sigmoid sinus diverticulum and/or dehiscence: a clinical andexperimental study. J Int Adv Otol. 2021;17(4):319-324.

8. Xueying He, Jie Hong, QianWang, Yanan Guo, Ting Li, Xiaoxia Qu, Jing Liu, Wei Li, Lirong Zhang, Jing Fu,Zhaohui Liu*. Altered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adults withintermittent exotropia: a resting-state fMRI study.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2021.2021.746882

9. Zheng Li, Zhaohui Liu#, Yan Guo, Sicong Wang, XiaoxiaQu, Yajun Li, Yucheng Pan, Longjiang Zhang, Danke Su, Qian Yang, Xiaofeng Tao,Qiang Yue, Junfang Xian. Dual‑energy CT‑based radiomics nomogram in predicting histologicaldifferentiation of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study. Neuroradiology,2022;64:361–369.

10. Xiaobo Ma1, Wei Li, Qian Wang, Xueying He, Xiaoxia Qu, Ting Li,Lirong Zhang, Zhaohui Liu*. Intrinsicnetwork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ingloss and tinnitus: 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Ann Transl Med. 2022;10(12):690-701.

11. Wei Li, Xiaobo Ma, Qian Wang, Hueying He, Xiaoxia Qu, Lirong Zhang, Lanyue Chen, Zhaohui Liu*. Intrinsic Network Changes in Bilateral Tinnitus Patient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Study. Brain Sciences. 2022. 已接收

12. 晁岳举, 庞婷婷,刘兆会*. 搏动性耳鸣病因及影像学检查研究进展.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15(6):148-150

13. 刘兆会, 燕飞, 鲜军舫, 王振常, 贺文, 陈青华, 郭健, 陈晓丽.PBL与LBL整合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评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16(1):147-149。2018年1月15日发表

14. 刘兆会 何雪颖 孙涛 李梅 张玉洁 燕飞 陈青华. 医学影像学PBL与LBL整合教学效果的分层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29(9):1565-1567.

15. 刘兆会, 刘文娟, 何雪颖. 颞骨蜂房含气不良对声音传导的影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9,26(4):191-193.

16. 刘兆会, 何雪颖, 陈青华, 杜润爽. 颅眶沟通性脑膜瘤的影像学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29(5):713-716.

17. 田山, 樊星雨, 刘兆会*, 王丽珍. 搏动性耳鸣与颞骨蜂房其化程度关系的体外实验研究. 医用生物力学.2019,34(6):574-579.

18. 刘兆会, 张涵娟, 何雪颖, 李薇. 基于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定性诊断颅内压增高的可行性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53(7):555-558.

19. 何雪颖, 刘兆会*, 张倩. 鼻腔鼻窦睾丸核蛋白中线癌影像学分析一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0,42(2):279-282.

20. 于文玲, 刘兆会*, 李书玲, 朴颖实, 王成硕, 鲜军舫.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骨化的CT特征及其与术中肿瘤根蒂位置的对照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1;55(6):633-637

21. 李薇, 何雪颖, 张利荣, 佟亚建, 高彤, 吴超, 刘航志, 刘兆会*. 四步法对比剂注射技术在颈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1;40(9):1698-1702.

22. 陶建华, 邹萌, 陈青华, 曲晓霞, 李建红, 康天良, 刘兆会*. 眼眶非金属异物的CT和MRI影像表现. 放射学实践,2022;37(7):829-833

23. 马晓波, 李薇, 张利荣, 陈澜月, 刘兆会*. 单侧特发性耳鸣临床特点和情绪、认知特征的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2;29(6):382-385.

24. 耿薇, 张利荣, 李薇, 陈澜月, 马晓波, 刘兆会*. 不同侧别特发性耳鸣人群分布特征与严重性和情绪及认知变化特点的对比研究.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56(7):980-984.

(二)重要奖项

耳科影像学的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J-233-2-08), 2021年9月


学生信息
研究生
专业学位硕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