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周迎生
浏览量:300   转发量:15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
  • 邮箱 : zys626@aliyun.com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从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以及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多年。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215工程”学科带头人,获得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健康时报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荣誉称号。发起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控专委会并当选主任委员,跨学科综合防控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国内率先建立冠心病血糖控制对预后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率先报道国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更重,显著降低左心室功能。提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减低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升高密切相关;低血糖发生率高是影响老年冠心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国内较早开展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胰岛β细胞分泌性损害的功能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报道了干预肥胖可以使之逆转正常,为临床干预实践提供基础研究证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等课题多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Nutrition & Metabolism》、《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等中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150篇。主编、副主编糖尿病学术专著多部。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糖尿病及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防治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是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点,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副主任委员单位。2011年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创建,周迎生教授为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以心血管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治为重点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科室以心血管内分泌代谢疾病防治为核心,涵盖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肾上腺性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等。优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科室建设发展目标宗旨,学术创新是驱动力。“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为科室文化核心。科室拥有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技术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等人才。有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以及骨代谢等等多个内分泌代谢病诊治专业组,开设内分泌代谢专家、专科、普通及特需门诊,年门诊量12-14万人次,是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理想之选。强大的主诊医师团队严格遵循临床路径及诊疗规范,通过内分泌医护团队与临床药师、营养师、心理医师等密切配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先进诊疗模式。并与相关学科建立协作平台,联合制定疾病诊治规范,成功抢救及诊治高钙危象、甲亢危象、肾上腺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异位甲状旁腺腺瘤、胰岛素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以及尿崩症等内分泌危重症疑难病例。科室承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培训、住院医师以及研究生培养,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及预防医学系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国际学院留学生专业教学培养。积极开展内分泌代谢病基础临床研究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公益健康教育。科室重视人才培养,选派多名中青年骨干和优秀人才出国深造,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医学期刊等发表专业论文200多篇,主编及参编糖尿病相关学术著作10多部,连续多年组织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和同道们共同努力前行,一起向未来!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等课题多项,如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公关项目“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监测及干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IG3在急性糖毒性减损胰岛素颗粒储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等。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


研究成果

在国内率先建立冠心病血糖控制对预后影响的循证医学证据。率先报道国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更重,显著降低左心室功能。提出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心功能减低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升高密切相关,低血糖发生率高是影响老年冠心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国内较早开展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胰岛β细胞分泌性损害的功能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报道了干预肥胖可以使之逆转正常,为临床干预实践提供基础研究证据。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项目课题组成员。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Nutrition & Metabolism》、《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等中外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约150篇。主编、副主编糖尿病学术专著多部。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