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3 9-1988 7:重庆医科大学。本科医学系学习。
1988 8-1990 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医师。
1990 9-1993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学硕士研究生。
1993 8-1999 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治医师。
1999 9-2002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学博士研究生(在职)。
2002 6-2002 12:香港大学医学院玛丽医院胃肠和肝脏病进修,并进行消化内镜技术及临床技能的培训。2011年3-4:英国牛津大学Jone Radcliffe医学中心、Wealthfare人类遗传免疫研究所进行短期学习。
2003 01-至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消化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于1988年在国内传染病专科医院率先成立消化专业组,1993年正式成立肝病消化科,2006年更名为“肝病消化中心”。在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佑安人近3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肝病消化中心包括2个病区共床位90余张和1个内镜中心。内镜中心占有面积约4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进口内镜设备。包括高清放大电子胃镜、LASEREO蓝激光内窥镜、十二指肠镜、超声胃镜、鼻胃镜、胶囊内镜、DS-Spyglass胰胆管子镜、C13HP检测仪等。北京佑安医院消化病学专业是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感染消化内科重点建设专业。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及胰胆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专业品牌影响力,2020年、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值影响力在消化病学专科全国排名第21位、26位。
目前团队有专业技术人员65名,其中医生2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15名,副教授以上教学职称6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18名,博士学位12名,硕士学位10名。我们长期临床一线,从事肝脏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特别聚焦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肝癌及其并发症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与相关基础研究。在慢性肝病/肝硬化合并腹水、消化道出血、肠道炎性疾病、营养不良、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及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与筛查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主要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团队具有承担国家或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的经验。作为主要起草人,主导制定我国《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诊治指南(2015)/(2022修订版)》、《肝硬化腹水及其相关并发症诊治指南(2016)》、《肝硬化肝性脑病诊治指南(2017)》、《原发性肝癌的风险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020)》。参与国际共识“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及肝肾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2018)制定。曾获得敬佑生命荣耀医者公益活动“消化内科专科精英奖”(2019)、金牌团队奖(2020); 201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好医生”评选为“金牌好医生”。
项目编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项 目 来 源 |
主要内容 |
GZ1517 |
中德研究小组项目 |
中德科学中心 |
阐明HSC在肝癌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其机制是通过(1)H2S-PDGFR-α自噬途径被降解,(2)H2S亦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自噬。 |
M0200 |
肝脏微环境调控原发性肝脏肿瘤的机制研究 |
中德科学中心mobility
program |
肝脏微环境在各种肝脏疾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深入研究肝脏微环境调控肝脏肿瘤的机制: 1.在肝硬化条件下,肝脏微环境的组分的变化及原因;2.调整肝脏微环境能否抑制肿瘤发生或者进展。 |
2017ZX10203202-004 |
不同类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优化治疗方案研究及临床硬终点事件的评估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
从临床大样本队列阐明肝纤维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逆转的科学证据及其相关因素,从血管生成机制的新角度阐明逆转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新机制与新治疗靶点。 |
KZ201810025037 |
Noch信号通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参与肝脏血管损伤的机制 |
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教委联合重点项目 |
阐明肝星状细胞通过CSE/H2S-PI3K-Akt-mTOR
及
AMPK-TSC2 信号参与血管形成的机制。 |
81870424 |
肝星状细胞通过分泌维甲酸促进肝始祖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阐明肝星状细胞通过维甲酸-PI3K-Akt-mTOR
及
AMPK-TSC2 信号通路调控肝细胞自噬。 |
31700668 |
结核杆菌膜囊泡RNA调控宿主细胞TLR8依赖的固有免疫应答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肝肠免疫重要新的免疫实验技术的基础。 |
81970525 |
硫化氢通过Notch-Akt /GSK-3β信号逆转肝硬化血管生成及潜在治疗新靶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阐明门脉高压进展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机制 |
首发
2022-1-2181 |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方案及临床终点事件风险新分层: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以不同临床类型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至少200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除了并发症的标准治疗外,均接受一线抗病毒药物—ETV、TDF及TAF:(1)阐明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再代偿及临床终点事件(死亡、肝癌及肝脏移植)及常见并发症(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影响及风险分层,提出肝癌二级预防新策略。(2)评价抗病毒药物联合利福昔明防治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并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提出优化新方案。(3)建立基于影像组学、免疫学、肠道菌群、乙肝病毒学及外周血CircRNA
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早期预测失代偿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及复合终点事件的预警因素或模型。 |
项目编号 |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课题级别(国家级/省部级/局级) | 批复经费数额 | 开始时间 | 结题时间 |
81970525 | 硫化氢通过Notch-Akt/GSK-3β信号通路逆转肝硬化血管生成及潜在治疗新靶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级 | 57.0 | 2020.1 | 2023.12 |
GZ1517 | 肝硬化向肝癌发展的分子机制-中德研究小组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 | 国家级 | 79.4 | 2020.1 | 2022.12 |
XXZ0801 | 创新型国产消化超声成像系统临床研究评价与示范推广 |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 局级 | 36.0 | 2019.1 | 2022.12 |
首发 2022-1-2181 |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优化方案及临床终点事件的风险分层: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局级 | 90.0 | 2022.01- | 2024.12 |
1 | 公示,转让(2019) | 一种针对GPC3靶向次级淋巴组织的肝癌疫苗 | 发明专利(曲春枫,赵宏,陈坤,蔡建强,丁惠国) |
2 | 2018.12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食管静脉曲张无创诊断模型系统 | 软件著作专利(韩莹,单晶,丁惠国,刘燕敏) |
3 | 2016 | 基于临床与转化医学的可研究性大数据样本库资源建设、应用与推广 | 华夏科技奖管理奖(第七) |
4 | 2011 |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形成机制的基础与临床治疗研究 | 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二) |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