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风采
常红
浏览量:144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主任护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硕士研究生
  • 学位:硕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护理学院
  • 所属专业: 护理
  • 邮箱 :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常红,女,45岁,硕士,博士生导师,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神经内科科护士长,主任护师。现任北京护理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脑疾病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护理和照护分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护理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护理协作组副组长等多项学术任职,北京市医管局2015年首批“青苗人才”;先后荣获卫生部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护士,北京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主持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局级课题,以责任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业书籍20余部;牵头建立国内首家认知训练护理门诊并于2019年获批北京市医管中心“常红认知训练护理工作室”;依托北京护理学会建立“脑卒中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牵头完成2019《中国脑卒中护理指导规范》,《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构建的专家共识》,执笔《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团体标准等。作为第一完成人《认知障碍患者门诊-病房-家庭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获第三届北京护理学会护理成果一等奖,《P-ACT模式助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救治的实证研究 》获第四届北京护理学会护理成果二等奖;《循证实践视角下数智赋能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体征管理的模式构建与推广》获得2024年北京护理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成果三等奖、华夏医学管理奖。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脑血管病急性期及康复期干预策略与智能化管理,认知障碍患者非药物干预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常红团队


项目情况

[1] 2024.11-2027.10: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瞬时评估技术的神经免疫疾病患者全周期即时适应性自我管理支持研究”(项目批准号:BRWEP2024W022010106)。

[2] 2023.12-2026.11: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老年重要内在功能数字人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YFC3605201)。

[3] 2022.05-2024.05:主持北京市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实践技术推广(项目批准号:BHTPP2022084)。

[4] 2022.1 -2025.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群智互联导向的老年误吸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构建与时程效应验证”(项目批准号:72174130)。

[5] 2021.11-2022.11: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老年护理机构建设(项目批准号:2021013)。

[6] 2022.1 –2023.12:主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2022年度“培育计划”管理项目,“卒中高级实践护士岗位的构建与临床实践研究” (项目批准号:PG2022016)。

[7] 2021.10 –2023.12:参与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公益发展改革试点项目,“老年患者慢病智能化管理及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批准号:京医研2021-8)。

[8] 2021.10-2023.6: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患者视域下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1GLB020)

[9] 2017.2 –2021.2:主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远隔缺血适应对脑卒中患者脑保护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项目批准号:Z171100001017027)。

[10] 2018.6 –2019.12: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失能失智照护培训体系构建” (项目批准号:2018-TG-53)。

[11] 2016.4 – 2017.12: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首都中医药与护理学专项,“基于微信平台的认知功能训练模式对提高轻度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 (项目批准号:16HL11)。


科研项目

[1] 2024.11-2027.10: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型病房卓越临床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瞬时评估技术的神经免疫疾病患者全周期即时适应性自我管理支持研究”(项目批准号:BRWEP2024W022010106)。

[2] 2023.12-2026.11: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老年重要内在功能数字人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YFC3605201)。

[3] 2022.05-2024.05:主持北京市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实践技术推广(项目批准号:BHTPP2022084)。

[4] 2022.1 -2025.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群智互联导向的老年误吸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构建与时程效应验证”(项目批准号:72174130)。

[5] 2021.11-2022.11: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老年护理机构建设(项目批准号:2021013)。

[6] 2022.1 –2023.12:主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 2022年度“培育计划”管理项目,“卒中高级实践护士岗位的构建与临床实践研究” (项目批准号:PG2022016)。

[7] 2021.10 –2023.12:参与北京市属医学科研院所公益发展改革试点项目,“老年患者慢病智能化管理及创新模式研究” (项目批准号:京医研2021-8)。

[8] 2021.10-2023.6:参与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患者视域下护理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及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1GLB020)

[9] 2017.2 –2021.2:主持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远隔缺血适应对脑卒中患者脑保护治疗的优化方案研究” (项目批准号:Z171100001017027)。

[10] 2018.6 –2019.12:主持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老年神经系统疾病失能失智照护培训体系构建” (项目批准号:2018-TG-53)。

[11] 2016.4 – 2017.12:主持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首都中医药与护理学专项,“基于微信平台的认知功能训练模式对提高轻度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研究” (项目批准号:16HL11)。


研究成果

代表论文:

[1] 常红,张素,范凯婷,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指南[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01):10-15.

[2] Fan K, Cao W, Chang H, Tian F.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se through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 machine learning-based approach[J].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3;25(11):1009-1018.

[3] Liu M, Zhao J, Li S, et al. Early monitoring of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 using wearable intelligent vital sign devices: protocol for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registry cohort study[J]. BMJ Open. 2023;13(11):e074855. Published 2023 Nov 24.

[4] Fan K, Zhao J, Chang H, et al.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alteplase through the 24-h trajectory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s[J].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 2021;23(9):1718-1730.

[5] Cao W, Chang H, Li M, et al.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early postpyloric feeding during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large hemispheric infarc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Nutr Clin Pract. 2023;38(6):1409-1415.

[6] 常红,赵洁,王晓娟,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预警模型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1):1648-1652.

[7] 朱玲玲,常红,蔡卫新,等.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01):37-42.

[8] 常红,乔雨晨,赵洁,等.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1):97-102.

[9] 马秀丽,黄叶莉,常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08):24-27.

[10] 赵洁,常红,张佳佳,等.基于个体化需求的护理随访对行远隔缺血适应治疗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2):249-253.

[11] 杨璇,乔雨晨,赵洁,等.认知障碍患者睡眠障碍评估工具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12):1884-1889.

[12] 乔雨晨,常红,杨璇,等.基于护理工作室的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02):157-161.

[13] 赵洁,常红,李佩佩,等.可穿戴设备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监测及风险预测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09):1141-1146.

[14] 常红,乔雨晨.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构建的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504-1508.

[15] 田思颖,常红,李佩佩,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下降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0):1206-1212.

[16] 杨璇,乔雨晨,常红.痴呆病人睡眠障碍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07):1178-1183.

[17] 刘雪,赵洁,范凯婷,等.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主观及客观评价工具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12):2170-2175.

[18] 赵洁,常红,王晓娟,等.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24小时内血压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7):981-984.

[19] 常红,李佩佩,田思颖,等.可穿戴设备测量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准确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03):339-343.

[20] 李苏爱,常红,田思颖,等.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参与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的体验[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05):744-748.

 

著作:

[1] 《失能老年人照护手册》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11

[2] 《老年综合评估》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208

[3] 《湖南省专科护理领域岗位规范化培训教材神经内科专科护理》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109

[4] 《脑卒中专科护理第2版》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08

[5] 《科学应对脑卒中》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9

[6] 《科学应对头痛》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10

[7] 《科学应对帕金森》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8

[8] 《科学应对睡眠障碍》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8

[9] 《科学应对头晕》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9

[10] 《科学应对神经系统罕见病》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8

[11] 《科学应对癫痫》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7

[12] 《科学应对阿尔茨海默病》  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9

 

重要奖项:

[1] 循证实践视角下数智赋能的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体征管理的模式构建与推广  北京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2024

[2] 智慧医院视角下神经系统疾病生命体征数智化监护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第六届全国智慧医疗创新大赛北京赛区  卓越奖  2023

[3] 神经重症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实践研究  北京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23

[4] 脑卒中患者与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及应用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  2021

[5] 住院老年患者风险管理护理智能化综合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中华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21

[6] 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北京护理学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2021

[7] 基于老年患者风险评估的智能化护理决策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  卫生管理奖  2021


学生信息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