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李文军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10 导师主页
李文军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外科学
周围神经损伤,中枢性肢体痉挛瘫,手及腕部骨关节损伤与畸形,四肢组织缺损修复
dcliwenjun@163.com

专业特长:

擅长中枢性肢体痉挛瘫(脑瘫、脑卒中及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和腰骶丛神经损伤)与卡压及肿瘤、手部晚期功能修复、手及腕部骨与关节损伤与疾患、四肢组织缺损与骨髓炎修复、手部肿瘤、腕关节镜及手部微创、手部先天性畸形等的治疗。

论文及著作:

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以副主译并参与翻译和编写多本手外科、显微外科专业著作,包括《格林手外科学》第七版、《手和腕关节手术技术》、《周围神经外科》、《实用腕关节镜学》、《腕关节外科学》、《腕关节:诊断与手术治疗》、《远端蒂腓肠皮瓣》、《骨科缝合教程》、《Operative Brachial Plexus Surgery: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Tutorials in Suturing Techniques for Orthopedics》等。

学术兼职: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医学院,Kleinert Kutz 手外科中心临床研究员

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显微修复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周围神经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手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与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小关节学组副组长

国际矫形与创伤骨科学会(SICOT)显微外科(中国区)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创面修复学组副组长和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肢体肿瘤学组委员;

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中国部)委员、秘书 ;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Microsurgery》编委、《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外审专家。

教学科研:

2011年度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优秀中国共产党员、2022年优秀医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首都临床特色、首发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开放课题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202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专项,中枢性肢体痉挛瘫的外周神经调控研究,2022-12至2025年12,在研,主持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异体半月板与带关节面掌指骨材料移植重建手部关节功能的应用基础研究,2021-12至2024-11,27万,在研,主持

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90213,全臂丛神经撕脱伤伸肘伸指功能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19-01至2021-12,10万元,结题,主持。

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臂丛神经损伤的Meta分析,2015-02至2018-01,10万元,已结题,主持;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Z141107002514087,臂丛神经损伤早期无创可视化诊断的规范化研究,2014-06至2017-09,22.5万元,已结题,主持;

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7132089,腰骶丛神经功能保留与储备的实验研究项目,2013-01至2016-12年,14万元,已结题,主持;

上海市周围神经显微外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健侧颈7联合多组神经移位重建上肢整体功效及皮层镜像神经元变化的研究项目,2012-02至2015-01,10万元,已结题,主持;

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7-3066,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修复多组神经重建上肢整体功能的临床研究项目,2008-08至2011-07,10万元,已结题,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成果1:“臂丛神经损伤早期无创性可视化诊断的规范化研究”,本研究利用我院丰富的患者资源,在强大的超声与放射科影像专业支持下,利用现代化的后处理技术和软件,将超声和MRI技术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早期诊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优化了超声检查方式和MRI扫描参数,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图像,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无创可视化技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制定了臂丛神经损伤早期的诊断标准,并达成了院内共识,有助于今后临床推广应用。对比研究表明,超声和MRI对于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并无统计学差别。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超声的经济效益会更符合我国基础医疗的国情,更值得加大力度推广。此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外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不同类型,也可以利用优化的超声检查方式和MRI扫描参数,应用于其他涉及臂丛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比如炎性、原发肿瘤性和转移性的臂丛神经病变,这将极大的推动这些疾患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肢体致残率,提升社会经济效益。

成果2:“全臂丛神经撕脱伤伸肘伸指功能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本研究将通过全臂丛神经撕脱伤动物实验、尸体显微解剖和患者手术等方式,全面研究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与桡神经深支在臂丛神经三个股部及桡神经主干内的走形与神经纤维数量情况,并以肋间神经、颈丛运动支和膈神经为动力神经源,按照不同神经动力源组合和不同受体神经方式来重建伸肘和伸指功能并评价其疗效,以期恢复独立协调的伸肘伸指功能,有望找到最佳的该功能重建方式,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成果3:“腰骶丛神经功能保留储备的实验研究”,研究猕猴、SD大鼠腰骶丛神经的解剖、支配权重,明确了神经的多重支配和储备功能,证实了SD大鼠的L4L6分别可以用做供体神经;构建的SD大鼠腰骶丛神经损伤模型简单易操作、稳定性好,有助于对腰骶丛神经损伤修复做进一步研究。同时,全面系统地对国人的腰骶丛神经根及其分支做了大量的解剖学研究及系统分析,找到了可以用做供体的神经源(如S1神经根),为日后远端肌支移位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成果4:中枢性肢体痉挛瘫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的难题,利用周围神经领域修复技术,全程参与并主持T1神经根切断缓解上肢痉挛瘫的研究过程,是探索、利用和推广周围神经调控术在中枢性肢体痉挛瘫的治疗领域的新突破;

成果5:本人在临床方面参与了我国第一代全腕关节假体系统的手术,为腕关节人工假体的综合制作、开发和患者的优选做了贡献;参与了健侧颈7神经根经椎体前移位通路的手术改良以及下干后股是伸肘及伸指功能靶点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为推广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手指主动抓握功能重建工作做了贡献,并参与撰写了Springer 2021年出版的《Operative Brachial Plexus SurgeryClinical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一书中臂丛神经损伤撕脱伤治疗的积水潭经验章节;在原有异体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采用“异体半月板与带关节面掌指骨材料移植重建手部关节功能的新方式”,并申请了北京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目前项目有序进展中,为治疗手部骨关节疾患提供了新思路;首先采用微型外固定架系统治疗骨性并指,初步疗效可靠,为此类患儿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参与了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孔显露骶丛神经临床与解剖学研究,为更好地显露腰骶丛神经并修复做了贡献。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