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吴俊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20 导师主页
吴俊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临床检验诊断学
血栓与止血、病原微生物
wujunpostbox@sina.com

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主任。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检验专委会血栓与止血组长,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症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整合医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会长,北京临检中心血栓与止血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北京检验学会常委/血凝学组长。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临床检验杂志、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JTH等杂志编委及审稿。

      学术方向为血栓与止血学、病原微生物快速鉴定策略。主编、副主编著作7部,发表文章100余篇,获得各类基金支持。开展国内最齐全的血栓诊断项目,义务为全国各地疑难出凝血患者会诊、答疑。开展血凝学进修班,为国内80多家医院培养血凝学人才。首次提出“血凝学生态圈”、“血凝学闭环解决方案”等思想。作为行业重要专家,组织了国内最主要的血凝学学术会议,以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专家共识的撰写,有力地推动了血凝学事业的推广。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负责课题: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第二批)。2023.1-2025.12,编号:学科带头人-02-18 

负责课题:北京市卫生系统第五批215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骨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2015.12-2018.12.编号:2015-3-034

负责课题: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促凝血微颗粒在骨关节术后血栓并发症中作用的研究。2015.8-2018.8, 【2015】192  

负责课题:首都特色临床医疗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实验检测在骨科抗凝的应用。2014.5-2017.5。Z141107006614012   

负责课题: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Gas6/Axl系统在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教外司留[2013]693号。2013.5-2016.5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研究方向

临床方向: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建立血栓止血特殊试验45项,包括内皮、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多方面。对于vWF因子功能(vWF:Recof)、ADAMST13检测及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体(IIb/IIIa, Ib)等抗体检测、凝血因子抑制物、血小板功能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血栓性微血管病变诊断,凝血酶生成曲线,新型抗凝药物(DTI、戊糖)及血液制品补充都有完备的检测平台。对于骨关节置换术、肿瘤、手术、妊娠、炎症等引发的静脉血栓栓塞(VTE)诊疗具有较多经验。


基础研究:师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主席(2012-2018)Björn Dahlbäck教授,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与血栓形成的关系为主方向。对于获得性易栓症及抗磷脂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抗凝蛋白的抗炎症、抗凋亡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创伤手术、炎症反应、肿瘤对于内皮细胞血栓形成作用的影响。


二、近五年发表的文章:

1、 王旭,吴俊。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临床体征和维生素D水平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23(41)4:304-306.

2、 徐东江,刘武征,孔卓,蒋晓漪,邱爽,吴俊.一院三址模式下生化定量项目自动审核的建立与优化。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8:1020-1024.

3、 Jing Yang, Jun WU. Discovery of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by individual omics and multi-omics technologies, Expert Review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2023(23)6:505-520. DOI: 10.1080/14737159.2023.2208750. IF:5.67, Q1

4、 Chunyan Li, Jun WU. 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K1,MK-4,MK-7 and D levels in human serum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women based on high stability LC-MS/MS:MK-7 may be a new marker of bone metabolism. 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2023,79(3):334-342. IF:5.923, Q1

5、 苏玉,曹翔宇,臧新伟,章文洁,任文华,李春艳,董辉冉,梁翠莹,吴俊. 补体C3和C4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临床检验杂志,2023,(41)1:22-25。

6、 吴俊,章文洁,曲琳琳,周静,刘超男。常规血浆凝固实验质量保证专家共识。临床检验杂志,2023,(41)1:8-12。

7、 Zang xinwei, Su Yu, Zhang wenjie, Cao xiangyu, Lichunyan, Lu Shan, Zhao huiru, Chen Yuying, Liang Cuiying, Wu Jun. Hepatocyte derived microparticle as novel biomarkers for the diagnosis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rauma patients.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 heamostasis.2023,(29):1-12.  DOI:10.1177/10760296231153400.IF:3.512

8、 Feng Dong, Yanyan Chen, Yong Yao, Jun Wu. Evaluation of PA990pro, an analyzer for C-reactive protein using whole blood hematocrit correction is required. Clinical Laboratory.2023,69(6): IF:1.053

9、 Li chunyan, SORBS2 upregulation may contribute to dysfunction in LVNC via Notch pathway.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23,(55)2:1-3. IF3.511 Q2

10、      曹翔宇,吴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研究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10):1005-1009.

11、      吴俊。打造以疾病为中心的止血与血栓闭环解决方案[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10):997-999.

12、      刘岩,吴俊。血凝学指标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45(10):1049-1055.

13、      Chen Y, Liu J, Su Y, Zhao H,, Zhao Y, Wen M, Lu S, Cao X, Zhang W, Liu L, Wu J. Annexin V(-) and tissue factor(+) microparticles as biomarkers for predicting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patients after joint arthroplasty. Clinica Chimica Acta. 2022,(536)10:169-179. IF:6.314,Q1

14、      Dong F, Yao Y, Chen Y, Guo Y, Jing C, Wu J.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urine analysis based on flow microimag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n susp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Scand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2022,(82)5:385-390. IF:2.209

15、      Li C, Zheng Y, Liu Y, Jin GH, Pan H, Yin F, Wu J. The interaction protein of SORBS2 in myocardial tissue to find out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LVNC disease. Aging-US. 2022,14(2):800-810. IF:5.955 Q2

16、      卢山,董辉苒,任文华,苏玉,李春艳,万极硕,吴俊.自动化磁珠法标本制备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人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性能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2,43(10):1234-1243.

17、      郭宇,刘颖,梁玉龙,吴俊.新型生物标志物Presepsin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与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2022,40(02):132-137。

18、      王振群,章文洁,吴俊.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Caprini评分预测创伤性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1,44(12):1170-1175.

19、      王睿萱,吴俊,王旭,卢山.血液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J].临床检验杂志,2021,39(10):721-723。

20、            Cao X, Su Y, Zhang W, Zhao H, Wen M, Lu S, Zhao Y, Chen Y, Liu L, Zang X, Wu J. The Impact of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Measured by a Novel Functional Assay for Predic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rauma Patients: A Prospectiv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Clin Appl Thromb Hemost. 2021,27:1-12.  IF:3.512

21、            Liu Y, Su Y, Cui Z, Guo Y, Zhang W, Wu J.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features of anaerobic implant-related infection in 80 patients after orthopedic surgery. Anaerobe. 2021,71.  IF:2.837

22、            Lei liu, Wenjie Zhang, Yu Su, Yuying Chen, Xiangyu Cao, Jun Wu. The impact of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on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s. Clinica Chimica Acta. 2021,(519):231-238. IF:3.783 Q1

23、            卢山,万极硕,苏玉,吴俊。北京地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分析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1(55)2:253-257。

24、            Shuai Zhao, Run Tian, Jun Wu et al. A DNA origami-based aptamer nanoarray for potent and reversible anticoagulation in hemodialysi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12:358.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20638-7.  IF:14.914  Q1

25、            Wenhua Ren, Jing Zhang, Yuying Chen, Meng Wen, Yu Su, Yujing Zhao, Shan Lu, Jun Wu. Evaluation of Coagulation, Fibrinolyss and Endothelial Biomarkers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Portal Venous Thrombosis.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 Hemostasis.2020,26:1-7.DOI:10.1177/1076029620982666, IF:2.382

26、            王旭,段芳芳,董歧,万极硕,吴俊。脊柱退行性疾病需手术治疗患者的血脂及血细胞计数比值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的关系。《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11:1659-1663。

27、      Wenjie Zhang, Yu Su, Lei Liu,Huiru Zhao,Shan Lu, Yuying Chen,Xiangyu Cao,Jun Wu.Fibrinolysis index as a New Predictor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traumatic Lower Extremity Fratures. Clinica Chimica Acta.2020,511:227-234. IF:3.783 Q1

28、      刘颖,张会英,郭宇,王艳,梁倩,童静,吴俊.多重PCR检测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09):1281-1285.

29、      吴俊。提高血栓与出血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全面性。《临床检验杂志》,2020(38)8:561-563。

30、      曲林琳,吴俊,吴卫等。凝血检验结果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8:802-811。

31、      刘蕾,吴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8:1-5。

32、      曹辉,吴俊。血凝学即时检验的临床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8:837-841。

33、      章文洁,吴俊。血液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检测的特点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6:603-608.

34、      Yu Su, Yu ying Chen, Wen Jie Zhang, Lei Liu, Xiang yu Cao, Jun Wu. Platelet Factor 4 and β-thromboglobulin mRNA in circulating microparticles of trauma patients as diagnostic marker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thrombolysis. 2020,50(3):525-532. IF:2.304

35、    Jing Chun Song, Shu yuan Liu, Feng Zhu, Aiqing Wen, Linhao Ma, Weiqin Li, Jun Wu.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cytopenia in adult critical care patients in China. 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2020,7(15):1-19. IF:3.324

36、      宋景春,刘树元,朱峰,文爱清,马林浩,李维勤,吴俊。中国成人重症患者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解放军医学杂志》,2020,45(2):95-112。

37、      Dong jiang XU, Kedi WANG, Jun WU. Different recentrifugation conditions for infectious disease screening using the Abbott i2000.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2020,40(1):110-116. IF:2.132

38、      徐东江,吴俊。补体及脂代谢水平与老年人群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12):1020-24.

39、      曹辉,赵育婧,吴俊。补体系统在血栓性微血管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12):998-1001。

40、      Yuying Cheng, Jian Liu, Yu Su, Huiru Zhao, YujingZhao,Meng Wen, Shan Lu,Wenjie Zhang, and Jun Wu. Clinical Impact of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 Markers for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Patients. Clinical and Applied Thrombosis Hemostasis, 2019,25: 1-7. DOI: 10.1177/1076029619877458。IF:2.381

41、      王艳,吴俊,梁倩,童静,刘晶,张翱,梁玉龙。2016—2018年北京某三甲医院中段尿培养的病原菌构成与耐药性分析。《中国抗生素杂志》,2020,(45)7:690-695。

42、      文梦,赵慧茹,赵育婧,曹辉,陈玉莹,章文洁,曹翔宇,吴俊。血栓分子标志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抗凝疗效的评价。《临床检验杂志》,2019,37(9):671-674。

43、      陈玉莹,吴俊。微颗粒研究进展。《临床检验杂志》,2019,37(9):691-694。

44、      徐东江,王克迪,吴俊,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策略在临床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性病艾滋病杂志》,2019,25(9):936-939。

45、      王艳,邸师红,吴俊,梁倩,童静,郝娜。骨科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9,19(3):263-268。

46、      吴俊,精准抗凝的时代需要精准监测。《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 42(4):232-235。


三、出版专著情况

一)参编专著

1、检验医学与临床丛书,《病毒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

2、《哈里森内科学》中译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心脏分子标志物临床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9第三章心脏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ISBN 978-7-5091-2896-1

4、《临床实用心血管病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

5、《实用血栓与止血》,人民军医出版社

6、《检验医学高级教程》第二版,中华电子音像出版社,2016.5

7、《实用骨科学》第 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

8、《临床血液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9

9、《医学实验室设计与建设指南》,2023.4

 

二)副主编

《临床血液学检验习题集》高级职称考试辅导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22185-6. 2017.6

《中国医学发展系列研究报告-检验医学进展2018》,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ISBN 978-7-83005-139-6, 2018.8

《血液学检验(第2版)》,科学技术出版社,书号:978-7-03-074875-1,2023.5.30

 

三)主编: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79-1961-7,2022.7,

《医学检验技术与临床应用》血液体液学分册,2023

《积水潭血栓与止血教程》,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2023


四、主持行业标准

    《医学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2020.6 T/CAME 15-2020

    《血浆Xa活性检测-发色底物法》2022,TC136委员会


五、获得奖励:

2023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

2021年  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教师

2021.6.4 2020-2021年度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优秀共产党员

2016,2017,2018,2019,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共产党员

201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员工

2013.10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第八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优秀论文

2013.8   华北地区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大会优秀论文

2011.5   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优秀壁报奖

2005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年教师双语讲课比赛优秀奖,2005.9

200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度优秀教师,2002.9.10

200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度优秀住院医师,2001.9.10

2000年,“健康快车复明工程2000年青海行动”,青海卫生厅,2000.7.30

2000年,“健康快车”遵义站工作,遵义市政府,2000.1.24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