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骨科访问学者。国家卫生健康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学组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脊柱脊髓专委会科普工作组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材料生物力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亚太脊柱外科研究学会—Asia Pacific Spine Study Group ( APSSG)委员,《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专利2项。主持及参与北自然面上项目课题,院级课题及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和“使命人才计划”课题。作为主要组织者,设计筹划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和香港大学医学院、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以及韩国延世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的针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对比研究。在这个集中了4大学的多中心研究中,已有多篇SCI文章发表。擅长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前路间盘置换、融合固定及后路椎板成形术;胸椎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各种不同类型腰椎退变的侧前方及后方手术治疗,尤其擅长初次手术失败后的翻修手术;能够熟练开展脊柱导航系统和/或骨科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的各种脊柱复杂手术;各类脊柱创伤的常规及微创手术治疗。
1.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颈椎间盘退变与颈肌疲劳对慢性颈痛的耦合生物力学研究 72223042022/01-2024/12 20万 主持
2.北京积水潭医院横向课题 适用于椎体成形术的改良骨穿刺针的研发2-3-1-1-164-02 2020/10-2022/06 10万 主持
3.北京积水潭医院医工交叉培育项目 适用于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改良骨穿刺针的研发 YGQ-202102 2021/01/01-2022/12/316万 主持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髓核微创修复支架关键技术研究(北航) L232023 2023/11-2026/11 100万 参与(可独立支配经费 10万)
5. 国自然面上项目 颈深肌疲劳时肌间协同代偿行为引发椎间盘生物力学异常的机制研究(北航) 12472326 2025/01-2028/12 参与 (可独立支配1.8万)
一、发表文章:
1. LiN, Ma S, Duan F, et al. Are clinicaloutcomes affected bylaminoplasty method and K-lin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posterior longitudinalligament? A multicenter study. Journalof orthop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22.17:513
2. LiN, Zhao K, An Y,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5 palsyfollowing the posterior spinal process-splitting laminoplasty for cervical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a case-control study.AnnTransl Med. 2022; 10(11): 634
3. LiN, Zhang Y, Tang Q, et al. Porous interbody fusion cagedesign via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bio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alysis,Computer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DOI:10.1080/10255842.2022.2081505
4. LiN, Dai M, Zhang B,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ageretropulsion after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in older patients.Ann Transl Med 2020;8(24):1660
5. Li N, He D, Xing Y,et al. The effect of lateral wall perforation on screw pull-out strength: acadaveric study. Journal of orthop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15.10:6
6. Li N, Tian W, YuanQ, et 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due to the Ochronotic arthroplasty ofthe cervical spine. J Korean NeurosurgSoc,2016, 59(1): 65-68.
7. Wang L, Jin K, Li N, et al. Innovative design ofminimal invasive biodegradable poly(glycerol-dodecanoate) nucleus pulposusscaffold with function regenera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604-0
8. JinK, Zhu Y, Li N, et al. Biomechanical effectof posterior ligament repair in lamina repair surgery. Computer Methods inBiomechan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2.2089024
9. 李楠,唐桥虹,王宏坤等. PEEK颈椎融合器的拓扑优化设计. 应用力学学报. 2022; 39(3): 598-606’
10. 李楠,赵凯平,马赛等. 术前K线对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影响.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 7(2):80-85.
11. 李楠,刘波,何达等. 单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上终板损伤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国医刊,2016,51(10):52-55.
12. 李楠,张贵林,何达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与陈旧不愈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比较。临床骨科杂志,2016,19(1):1-7.
13. 李楠,何达,刘波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8,3(6):379-81.
二、专利(第一完成人):
1. 一种手术床用俯卧位支撑架。2018/07/24专利号:ZL201720352518.0
2.一种医用骨穿刺针。2018/11/02 专利号:ZL201720497869.0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