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刘巍峰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12-17 导师主页
刘巍峰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外科学
骨与软组织肿瘤
liuweifengjst@126.com

刘巍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行政主任、党支部书记、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工作委员会骨肿瘤专业负责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卫健委儿童恶性实体瘤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H. Lee Moffitt Cancer Center & Research Institute骨肿瘤中心,意大利Bologna大学Rizzoli骨科研究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Mount Sinai & SunnyBrook 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现任国际保肢协会(ISOLS)会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委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转化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疑难肿瘤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ACA)肉瘤专业委员会智能骨科与精准诊疗学组组长、基础研究及转化学组副组长、脊柱学组委员;CACA 骨肿瘤与骨转移癌专委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数字骨肿瘤学组副组长、药物与精准治疗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长期从事骨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致力于人工智能辅助骨肿瘤诊断;计算机导航、骨科机器人辅助骨肿瘤术前规划与精准切除;肉瘤基因组学相关研究。主持及合作参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医管中心、首发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前期的研究工作在J Bone Joint Surg(Am),Bioactive Materials, Materials Today Bio, BiomaterialsScience, Cancer letters,Cell Death Discovery等国际权威以及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60余篇;参与专著编写出版16部,参与全国指南编写出版7部,专利11项。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3YFB4706300, 智能骨肿瘤切除手术机器人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 2023-12 至 2026-11, 1000万元, 在研, 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2473310, 核酸/药物顺序递送杂化载体的构建及其促骨肉瘤细胞铁死亡-化疗增敏作用机制研究, 2025-01-01 至 2028-12-31, 48万元, 在研, 主持

3.  北京卫健委医管中心扬帆计划:临床医学发展专项经费资助,ZLRK202507,基于数智骨科技术的骨肿瘤手术精准实施及术后评估体系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2025. 01-2027-12,300万,在研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212042,基于影像融合和虚拟约束的机器人辅助恶性骨肿瘤精准切除方法研究,2021.12-2024.11,27万,在研,主持;

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400500,基于微环境定向调控可抑制骨与皮肤肿瘤复发的生物活性材料研制,2021.12-2024.11, 1500万,在研,项目骨干;

6.      北京市医管中心,科研培育计划,PX2021015,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骨肉瘤人工智能诊断系统的构建,2021.1-2023.12,10万,在研,主持;

7.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骨科机器人专项,GCZX202206,基于影像融合及约束反馈的机器人辅助 骨肿瘤精准定位与切除规范化研究,2023.4-2024.3,20万,在研,主持;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51973021,骨肿瘤响应性多功能阳离子circRNA载体构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2020.1-2023.12, 58万,在研,参加;

9.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Y-young2019-070,基于影像组学的计算机导航辅助恶性骨肿瘤精准切除关键技术研究,2019.9-2022.8, 5万元,已结题,主持;

10.      北京积水潭医院“学科骨干”计划专项经费资助,XKGG202105,机器人辅助骨肿瘤地图形精准切除重建的实验研究,2021.7-2024.7,8万元,在研,主持;

11.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级科研基金,自然基金培育项目,ZR-201902,SLC40A1基因突变在骨肉瘤转移中的功能鉴定及机制研究,2019.10-2021.9, 10万,已结题,主持;

12.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级科研基金,医工结合项目,YGQ-201925,基于影像大数据平台的骨肉瘤人工智能诊断与应用研究,2019.9-2021.8, 2万,已结题,主持;

13.   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资助项目, Y-2019GCTB-002,骨巨细胞瘤诊断与治疗规范化研究和推广,2019.5-2022.4,5万元,已结题,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Lin Z, Ji Y, Zhou J, Li G, Wu Y, Liu W*, Li Z*, Liu T*. Exosomal circRNAs in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resistance and biomarkers. Cancer Lett. 2023 May 27;566:216245. doi: 10.1016/j.canlet.2023.216245. 

2.       Fan D, Zhang C, Wang H, Wei Q, Cai H, Wei F, Bian Z, Liu W*, Wang X*, Liu Z*. Fabrication of a composite 3D-printed titanium alloy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 in situ drug release to prevent osteosarcoma recurrence. Mater Today Bio. 2023 May 24;20:100683.

3.       Da-Fu Chen, Bo-Wen Zhang, Jingjing Cao, Honggang Wang, Peng Luo, Weifeng Liu*, Xiaohui Niu, Renxian Wang, Jing-Jun Nie*. Preparation of polycation with hydroxyls for enhanced delivery of miRNA in osteosarcoma therapy. Biomaterials Science, 2022 May 31;10(11):2844-2856. 

4.       Liu W, Yang Y, Jin T, Sun Y, Li Y, Hao L, Zhang Q, Niu X. What Are the Results of Limb Salvage Surgery for Primary Malignant Bone Tumor in the Forearm? Front Oncol. 2022 Apr 28;12:822983. 

5.        Ben Wan; Renxian Wang; Jingjun Nie; Yuyang Sun; Bowen Zhang; Weifeng Liu*; Dafu Chen *. Analysis of Immune Gene Expression Subtypes Reveals Osteosarcoma Immune 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Oncology. 2021, https://doi.org/10.1155/2021/6649412. 

6.       Liu W#; Duan Q#; Gong L; Yang Y; Huang Z; Guo H; Niu X*. A novel LRRFIP1-ALK fusion in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hip and response to crizotinib. Invest New Drugs. 2021 Feb;39(1):278-282. 

7.       Liu W#, Wang R#, Zhang Y#, Wang H, Huang Z, Jin T, Yang Y, Sun Y , Cao S*, Niu X*. Whole-exome sequencing in osteosarcoma with distinct prognosis reveals disparate genetic heterogeneity. Cancer Genetics. 2021 Aug;256-257:149-157.(IF 3.105/Q4)

8.       Wang R#; Liu W#; Wang Q; Li G; Wan B; Sun Y; Niu X*; Chen D*; Tian W. Anti-osteosarcoma effect of hydroxyapatite nanoparticles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downregulating the FAK/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Biomater Sci. 2020 Aug 21;8(16):4426-4437. 

9.       Liu W; Chan CM; Gong L; Bui MM; Han G; Letson GD; Yang Y; Niu X. Malignancy in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in the extremities. J Bone Oncol. 2020 Nov 5;26:100334. doi: 10.1016/j.jbo.2020.100334. 

10.    Wang R, Wang D, Bai X, Guo J, Xia S, Cheng Y, Gu Y, Wang Q, Nie J, Chen D*, Liu W*, Liang J*. Kinome-wide CRISPR-Cas9 knockout screens revealed PLK1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osteosarcoma. Cell Death Discov. 2023 Jul 7;9(1):231.

11.    Chen D#, Lei C#, Liu W#, Shao M, Sun M, Guo J, Cao J, Nie JJ, Luo P, Luo Y, Yu B, Wang R, Duan S, Xu FJ. Reduction-responsive nucleic acid nanocarrier-mediated miR-22 inhibition of PI3K/AKT path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 osteosarcoma. Bioact Mater. 2023 Jun 12;28:376-385. 

12.    Deng Z, Zhang Q, Hao L, Ding Y, Niu X, Liu W*. Accuracy of bony resection under computer-assisted navigation for bone sarcomas around the knee. World J Surg Oncol. 2023 Jun 21;21(1):187. 

13.    Liu W, Cheng H, Huang Z, Li Y, Zhang Y, Yang Y, Jin T, Sun Y, Deng Z, Zhang Q, Lou F, Cao S, Wang H, Niu X.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linical outcomes and genomic analysi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for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sarcoma. Mol Oncol. 2023 Sep 20. 

14.  Sun Y, Niu X, Li Y, Liu W*.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A single-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from China. 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 and Applied Sciences, 16(4), 100667.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