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简介
公茂琪,创伤骨科知名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二、社会任职
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并发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上肢创伤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常务委员,骨科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等。
三、课题项目
近5年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联合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北京市医管局-登峰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主编《肘关节骨折》、《骨科临床特殊病例大讨论》创伤骨科专著2部、参编多部。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0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9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016年)等多项科研奖励。作为肘关节团队主要成员于2023年4月完成围肘关节系列技术成果转化(1000万元)。
四、学术成果
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累计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
1)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昌平创新联合基金项目:弹性模量可调控关节假体制备的关键技术研究(2023.11-2026.12)
2)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项目:远程骨科康复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2023.11-2026.12)
3)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骨科机器人远程诊疗路径及临床评价体系设计及评价(2022.11—2025.10)
4)
5)
1. Zhang J, Zhang X, Hua K, Chen C, Gong M, Zha Y, Jiang X. Hook plate fixation and tension band wiring in the treatment of Mayo type II olecranon fractures. J Orthop Surg Res. 2025 Jan 30;20(1):114.
2. Zhang Y, Tan J, Zhang X, Han X, Li Y, Gong M, Huang Q, Wang J, Jiang X. Robot-Assisted Retrograde 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ing Versus ORIF with a Plate for Displaced Midshaft Clavicular Fractures. JB JS Open Access. 2025 Jan 29;10(1):e24.00071.
3. Cao R, Zhang J, Sun W, Jiang X, Hua K, Xiao D, Chen C, Zha Y, Gong M.
Removal of Forearm Plate Leads to a Higher Risk of Refractur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rthop Surg. 2025 Jan;17(1):36-44.
4. Tan J, Xiong J, Zhang X, Yang M, Li T, Gong M.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riss-Cross injury of the forearm: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jury. 2024 Feb;55(2):111295.
6. Maoqi Gong, Hanzhou Wang, Xieyuan Jiang, Yang Liu, Junlin Zhou.Traumatic divergent 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in the adult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23, 47(3):847-859.
7. Jie Xiong, Jiyong Yang, Lian Luo, Maoqi Gong.Posterior Olecranon Fracture Dislocations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J] Orthop Surg,2023,15(9):2235-2243.
8. Maoqi Gong, Hanzhou Wang, Xieyuan Jiang, Yang Liu, Junlin Zhou. Convergent dislocation of the elbow in adults: A retrospective study[J]Injury,2023,54(10):110932.
9. Maoqi Gong, Hanzhou Wang, Xieyuan Jiang, Yang Liu and Junlin Zhou.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 bipolar fracture-dislocation of the forearm: a retrospective study[J]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2022,17(1):383.
10. Dan Xiao, Maoqi Gong, Chen Chen, Yejun Zha, Ting Li, Shangwei Ji, Kehan Hua, Weitong Sun and Xieyuan Jiang.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unctional outcomes of combined medial-lateral approach arthrolysis with or without external fixation for severe elbow stiffness[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21,22(1):941-949.
12. Mao Qi Gong, Xiao Wen Huang, Cheng Wang, Ye Jun Zha, Ying Li, Li Dan Zhang, Xie Yuan Jiang. Management of chronic neglected lateral condyle elbow non-union in adults: functional results of a cohort study and a proposed treatment algorithm[J] 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 (SICOT). 2017, 41(1):157-164.
13. Mao-qi Gong, Ji-le Jiang, Xie-yuan Jiang, Ye-jun Zha, Ting Li.Inserting the Ulnar Prosthesis into Radius as a Novel Salvage Surgery for Revision Total Elbow Arthroplasty with Massive Bone Defect[J]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16,129(16): 1917-1921.
14. 李国珅,公茂琪.汇聚性肘关节脱位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 24(11).
15. 孙旭,顾航宇,公茂琪.钩状薄钢板加压技术和普通加压方法治疗青少年胫骨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24(11): 965-971.
16. 袁伟杰,公茂琪.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向后孟氏骨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2, 24(5): 442-445.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