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
2022/08-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教授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2020/01-2022/06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博士后 卫生毒理与卫生化学
学习经历:
2014/09-2019/09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硕博连读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
长期从事环境化合物健康效应中的表观遗传调控及评价体系研究。申请人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Adv Sci、Cancer Research、Nano Toda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发表SCI论文8篇,(累积影响因子113,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0.24,以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一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2022年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医科大学优秀青年人才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各1项;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中意国际合作项目。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82003498, PM2.5通过调节性T细胞干扰肠道免疫微环境稳态致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2021-01-01 至 2023-12-31, 24万元, 在研, 主持
(2)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优秀青年人才项目(B类), 无, 大气细颗粒物的肠道毒性效应研究,2023-01 至 2025-12, 100万元, 在研, 主持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无, 环境卫生, 2023-01 至 2025-12, 30万元, 在研, 主持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面上资助二等, 2021M692247, 大气细颗粒物诱导Treg/Th17失衡干扰肠道免疫稳态致结肠炎的机制研究, 2021-01 至 2022-06, 8万元, 结题, 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项目, 82230109, 环境污染致认知功能损伤关键毒性组分联合暴露的肠-脑轴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2023-01-01 至 2027-12-31, 262万元, 在研, 参与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81861138017, 肿瘤微环境调控乙酸代谢通路参与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018-01-01 至 2020-12-31, 200万元, 结题, 参与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项目, 81730088, 大气细颗粒物致气道重塑和肺气肿的非编码RNA相关分子标志筛选及早期预警体系研究, 2018-01-01 至 2022-12-31, 295万元, 资助期满, 参与
2.Qingtao Meng, Jie Xu, Jiajia Wang, Xinwei Zhang, Hongbao Yang, Hao Sun,Shenshen Wu, Michael Aschner, Xiaobo Li, Luo Zhang, Jiong Wu, Hanqing Chen*,Rui Chen*.Investigation of the enhanced antitumour potency of CD46-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s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 after combination with nanotherapeutics,Nano Today, 2023
3. Qingtao Meng, Jing Wang, Bo Jiang, Xinwei Zhang, Jie Xu, Yuanyuan Cao, Hongbao Yang, Shenshen Wu, Na Gao, Yu Zhang, Jin Xu, Hanqing Chen*, Xiaobo Li*, Rui Chen*, SiRNA-based delivery nanoplatform attenuates the CRC progression via HIF1α-AS2, Nano Today, 2022, 101667. (IF=18.96,一区,第一作者)
4.Qingtao Meng#, Jiajia Wang#, Jian Cui#, Bin Li, Shenshen Wu, Jun Yun, Michael Aschner, Chengshuo Wang, Luo Zhang*, Xiaobo Li*, Rui Chen*, Prediction of COPD Acute Exacerbation in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using Exosomal circRNA Profile and Mach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2 Aug 20;168:107469. (IF=13.35,一区,第一作者)
5. Meng QT#, Li B#, Huang NN, Wei SN, Ren QZ, Wu SS, b, Li XB*, Chen R*, Folic Acid targets splenic extramedullary hemopoiesis to attenuate carbon black-induced coagulation-thrombosis potential,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2 Feb 15;424(Pt B):127354. (IF=14.22,一区,第一作者)
6. Meng QT#, Wu SS#, Wang YJ, Xu J, Sun H, Lu RZ, Gao N, Yang HB, Li XB, Tang BP, Aschner M, Chen R*, MPO promoter polymorphism rs2333227 enhances malignant phenotypes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altering the binding affinity of AP-2α, Cancer Research, 2018 May 15;78(10):2760-2769. (IF=12.70,一区,第一作者)
7. Xu J#, Meng QT#, Li XB, Yang HB, Xu J, Gao N, Sun H, Wu SS, Familiari G, Relucenti M, Zhu HT, Wu J, Chen R*, Long non-coding RNA MIR17HG promotes colorectal cancer progression via miR-17-5p, Cancer Research, 2019 Oct 1;79(19):4882-4895. Highly cited papers (IF=12.70,一区,并列第一作者)
8.Zhang CC#, Meng QT#, Zhang X, Wu SS, Wang SZ, Chen R, Li XB, Role of astrocyte activation i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enhancement of existing ischemic stroke in Sprague-Dawley male rats Nanotoxicology, Journal of 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Part A, 2016 ;79(9-10):393-401. (IF=3.23,三区,并列第一作者)
9.Meng QT#, Wang SZ#, Tang WY#, Wu SS, Gao N, Zhang CC, Cao XL, Li XB, Zhang ZD, Aschner M, Jin H, Huang Y, Chen R, XRCC1 medi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val cancer through a novel Sp1/Krox-20 swich, Oncotarget, 2017 Sep 16;8(49):86217-86226. (第一作者)
10.Sun H, Meng QT, Shi CY, Yang HB, Li XB, Wu SS, Familiari G, Relucenti M, Aschner M, Wang XH*, Chen R*, Hypoxia-Inducible Exosomes Facilitate Liver-Tropic Premetastatic Niche in Colorectal Cancer, Hepatology, 2021 Nov;74(5):2633-2651.
11.Yang HB, Li XB, Meng QT, Sun H, Wu SS, Hu W, Liu GL, Li XJ, Yang Y*, Chen R*. CircPTK2 (hsa_circ_0005273) as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Molecular Cancer. 2020 Jan 23;19(1):13.
12.Wu SS, Meng QT, Zhang CC, Sun H, Lu RZ, Gao N, Yang HB, Li XB, Achner M, Chen R*. DR4 mediated progression, invasion, metastasis and survival of colorectal cancer through the SP1/NF1 switch axis on genomic loc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18 Jul 15;143(2):289-297.
13.Xu J, Meng Q, Sun H, Zhang X, Yun J, Li B, Wu S, Li X, Yang H, Zhu H, Aschner M, Relucenti M, Familiari G, Chen R. HER2-specific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s for targeted therapy of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ell Death Dis. 2021 Nov 27;12(12):1109.
专利授权
(1) 陈瑞; 吴炯; 孟庆涛, 一种靶向CD46的人源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 2018.11.22,中国, ZL201811396656.4 (已授权专利)
(2) 陈瑞; 高娜; 李晓波; 孟庆涛; 吴申申, 利用TCGA数据库资源发现直肠癌相关microRNA分子标志物的方法及系统和应用, 2017.1.19, 中国, ZL201710037974.0 (已授权专利)
(3) 陈瑞; 李晓波; 陆润泽; 孟庆涛; 吴申申; 孙浩, 一种结直肠癌诊断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2017.9.15, 中国, ZL201710839703.7 (已授权专利)
(4) 陈瑞; 高娜; 李晓波; 孟庆涛; 吴申申, 一种发现并整合直肠癌相关基因及其功能分析的系统, 2017.1.19, 中国, ZL201710037973.6 (已授权专利)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