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志勇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2-26 导师主页
高志勇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传染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研究
zhiyonggao1@163.com

招生信息

1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2025
1
学术型硕士
传染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擅长病毒性腹泻监测、检测与疫情处置。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分子诊断分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流行病学组副组长,北京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委员。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国际病毒学杂志编委,多个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审稿人。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流行模式、病毒基因型多样性及遗传进化研究”(2025—2027)

2. 北京市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带头人-02-07)(2023—2025)

3.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自主创新项目“北京市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发生规律、病毒基因变异和防控策略研究”(2020-2-1011)(2020—2022)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食源性胃肠炎暴发和聚集性病例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7132045)(2013—2015)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论文:

56. Liu B, Wang Y, Tan 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Norovirus Outbreaks in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 Beijing Municipality, China, July 2017-June 2022. China CDC Wkly. 2024, 6(33):841-845.

55. Tian Y, Yu F, Zhang G, et al. Rotavirus outbreaks in China, 1982-2021: a systematic review. Front Public Health. 2024, 12:1423573.

54. Tian Y, Shen L, Li W, et al. Major changes in prevalence and genotypes of rotavirus diarrhea in Beijing, China after RV5 rotavirus vaccine introduction. J Med Virol. 2024, 96(5): e29650. 

53. Tan M, Tian Y, Zhang D, et al.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Norovirus. Viruses, 2024, 16(1): 151. 

52. Yu F, Fu J, Tan M, et al. Norovirus Outbreaks in Hospital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J Hosp Infect, 2023: S0195-6701(23)00319-5.

51. Fu J, Shen L, Li W, et al. Genotypic diversity and recombination of norovirus GI.6[P11] associated acute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s in Beijing, China, from 2016 to 2019. Infect Genet Evol, 2023, 114:105491.

50. 李函凝, 傅佳美, 高志勇. 人星状病毒研究进展. 病毒学报, 2023, 39(3):839-846.

49. Chen Y, Liu B, Wang Y, et al.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orovirus outbreaks in Beijing, China from 2016 to 2020. BMC Infect Dis. 2023, 23(1):270.

48. 田祎, 杜丹, 谭梦迪, 等.常态化防控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特征分析.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3, 24(4):312-318.

47. Fu J, Yu F, Li H, et al. Acute gastroenteritis outbreaks caused by human astrovirus, 1978–2021: A systematic review. Biosafety and Health, 2023, 5(2): 120-125.

46. Liu B, Wang Y, Wang X, et al. Excess acute diarrhoea cases attributed to norovirus variants in Beijing, China between 2011 and 2018. J Med Virol, 2023, 95(3):e28627.

45. Wu Q, Wei X, Zhang J, et al. Asymptomatic Norovirus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 Beijing Municipality, China, 2021. China CDC Wkly, 2023, 5(8):171-175.

44. 甄博珺, 田祎, 邹林, 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效果比较.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3, 13(1):63-66.

43. Shen L, Yan H, Li W, et al. Occurrence of respiratory viruses among outpatients with diarrhea in Beijing, China, 2019-2020. Front Microbiol. 2023, 13:1073980. 

42. 田祎, 严寒秋, 李伟红, 等. 2011—2018年北京市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腹泻儿童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 36(6):685-690.   

41. Wang C, Gao ZY, Walsh N, et al. Acute hepatitis of unknown aetiology among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Infect Dis Poverty, 2022, 11(1):112.

40. Yu F, Jiang B, Guo X, et al. Norovirus outbreaks in China, 2000-2018: A systematic review. Rev Med Virol, 2022, 32(6):e2382.

39. 石伟先, 冯兆民, 崔淑娟, 等. 新型冠状病毒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2, 36(2):214-218. 

38. Li W, Yan H, Liu B, et 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norovirus infections among outpatient children with diarrhea under 5 years of age in Beijing, China, 2011-2018. Gut Pathog, 2021, 13(1):77.

37. Liu B, Wang Y, Jia L, et al. Norovirus Detection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from Norovirus Outbreaks in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s - Beijing Municipality, China, October-December 2020. China CDC Wkly, 2021, 3(33): 702-705. 

36. 于凡, 沈玲羽, 田祎, 等. 进口冷链水产品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传播探讨.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 42(6):992-1001.

35. 刘白薇, 王宇, 田祎, 等. 应用调整Serfling回归模型估计2012-2019年北京市肠道门诊超额腹泻病例数[J]. 疾病监测, 2021, 36(4):387-391.

34. 张佳莹, 田祎, 高志勇, 等. 亚洲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1, 28(2):166-169.

33. 沈玲羽, 姜博, 严寒秋, 等. 诺如病毒基因分型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11):1927-1932.

32. 严寒秋, 陈艳伟, 田祎, 等.北京市市售结球生菜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污染状况调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 34(2):151-154.

31. 严寒秋, 王永全, 田祎, 等.北京市市售扇贝中诺如病毒监测分析.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0, 32(4):427-431.

30. Gao Z, Liu B, Yan H, et al. Norovirus outbreaks in Beijing, China, from 2014 to 2017[J]. J Infect, 2019, 79(2019):159-166.

29. 于悦, 郭新慧, 严寒秋, 等. 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特征系统综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1):93-98.

28. 严寒秋, 高志勇, 刘白薇, 等. 北京市市售牡蛎诺如病毒污染状况调查.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8, 25(6):361-365.

27. Tian Y, Chughtai AA, Gao Z, et al. Prevalence and genotypes of group A rotavirus among outpatient children under five years old with diarrhea in Beijing, China, 2011-2016. BMC Infect Dis. 2018, 18(1):497.

26. 高志勇, 刘白薇, 侯力予, 等.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中患者的感染特征分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7, 31(1): 38-41.

25. 周锦辉, 严寒秋, 高志勇. 人类札如病毒流行概况.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 24(2): 133-136.

24. 高志勇, 严寒秋, 刘白薇, 等. 北京地区市售牡蛎轮状病毒污染调查.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6, 30(1): 41-44.

23. Gao Z, Li X, Yan H, et al. Human calicivirus occurrence among outpatients with diarrhea in Beijing, China, between April 2011 and March 2013, J Med Virol. 2015, 87(12): 2040-2047

22. Gao Z, Liu B, Huo D, et al. Increased norovirus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norovirus GII.17 variant in Beijing, China during winter 2014-2015. BMC Infect Dis, 2015, 15(1): 574.

21. 高志勇, 严寒秋, 刘白薇, 等. 一种快检试剂对不同基因型诺如病毒的检测评价.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5, 29(6): 547-550.

20. 张冲, 张兰荣, 张扬, 等. 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5(9): 1394-1396.

19. 陈玲霞, 高志勇, 姬莉莉, 等. 2013-2014年北京市怀柔区散发腹泻患者的腺病毒感染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17): 3222-3224.

18. 韦懿芸, 孙亚敏, 孙培源, 等. 一起医院住院病人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18): 3399-3402.

17. 严寒秋, 霍达, 刘白薇, 等. 牡蛎中诺如病毒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比较及应用.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5, 22(3): 153-157.

16. 刘晓峰, 张扬, 张兰荣, 等. 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病原谱分析.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5, 33(8): 460-464.

15. 王森, 王永全, 苗元, 等. 2013年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疾病监测, 2014, 29(5): 344-348.

14. 严寒秋, 李伟红, 高志勇, 等. 2011年北京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研究.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10): 919-921.

13. 高志勇, 李锡太, 严寒秋, 等. 2011年北京市5岁以下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2, 19(4): 153-155.

12. 高志勇, 黄芳, 窦相峰, 等. 北京地区人杯状病毒病原学研究.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4): 309-312.

11. 高志勇, 徐潜, 袁利超, 等. 北京市成人诺如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5): 439-441.

10. 高志勇, 黄芳, 严寒秋, 等. 两种胶体金免疫层析诊断试剂检测轮状病毒效果比较.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1(6): 610-611.

9. 高志勇, 严寒秋, 黄芳, 等. 2007-2008北京地区冬季肠道门诊腹泻患者人杯状病毒感染监测. 疾病监测, 2010, 25(6): 447-450.

8. 严寒秋, 窦相峰, 高志勇, 等. 某老年公寓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调查. 现代预防医学, 2009, 36(24): 4670-4671. 

7. 高志勇, 吕虹, 黄芳, 等. 90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诺如病毒检出情况分析.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8, 3(8): 564-566.

6. Gao ZY, Li T, Wang J, et al. Mutations in preS genes of genotype C hepatitis B vir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 2007, 42(9): 761-768.

5. 高志勇, 严寒秋, 罗明, 等. 北京地区诺如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初步研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28(7): 671-675.

4. 高志勇, 李彤, SYSKA KEITH P, 等.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检测. 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05, 6(4):256-257.

3. 高志勇, 庄辉. 西尼罗病毒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1):62-64. 

2. 高志勇, 庄辉. 人-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 26(9):645-648.

1. 高志勇, 王恒樑, 黄留玉.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学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讯, 2003, 14(3):257-259.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