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刘亚欧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11 导师主页
刘亚欧 主任医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放射影像学
神经免疫疾病和神经肿瘤影像学
yaouliu80@163.com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党委委员、放射科学科带头人、副主任(主持工作)、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双博士学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2013年和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Amsterdam 2017年),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理事、国际华人磁共振学会候任主席、国际视神经脊髓炎学会(GJFNMO) 委员(committee member),亚太多发性硬化学会(PACTRIMS) 中央委员会和科学委员会委员,欧洲多发性硬化磁共振学会(ECTRIMS-MAGNIMS) Senior Fellow。曾师从欧洲放射学会主席Professor PaulParizel接受神经放射学临床系统培养和多发性硬化MRI标准制定者Professor FrederikBarkhof进行系统科研训练。先后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美国纽约大学Langone医学中心、荷兰自由大学医学中心学习和工作。

       主要专业特长为神经影像学,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以及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本人在神经放射学、神经免疫影像学领域持续发表103篇SCI文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75篇),累计影响因子(IF)超过710分,包括神经免疫和影像领域顶级期刊Immunity, Brain, Neurology(4篇),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4篇), Radiology(2篇), Med Image Anal (3篇)、Mult Scler (8篇)等,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3.4分,10分以上文章15篇(近5年7篇),总他引超过2000次(引用期刊包括Nat Rev Neurosci, Lancet Neurol,JAMA Neurol等)。

       曾获神经影像、多发性硬化领域国际和国内奖励和基金20多项包括国际多发性硬化学会DuPre Award和McDonald Fellowship, 亚太多发硬化学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欧洲放射学会 NeuroradiologyScholarship,欧洲放射学会青年研究奖、国际磁共振学会Educational Award,欧洲多发性硬化学会ECTRIM-MAGNMIS fellowship等,神经影像知名期刊NeuroradiologyEditor, 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2013年)、国家人社部择优资助(2014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北京市“高创人才”(2015年)、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领军人才(2019年)、茅以升青年科技奖(2020年)、青年北京学者(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2021年),荣获2018年度改变实践的中国原创研究十大青年研究者,在国际神经影像、多发性硬化领域获得国际奖励20余项,包括国际多发性硬化学会Du Pre Award和McDonald Fellowship, 亚太多发硬化学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欧洲放射学会 NeuroradiologyScholarship,美国多发性硬化学会EducationalAward,欧洲多发性硬化学会ECTRIM-MAGNMISfellowship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82330057),基于脑-脊髓-视神经MRI影像特征的神经免疫疾病影像亚型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多组学研究

2.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C2009904),基于神经影像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多组学智能诊断研究项目,AD/PD预警及早期诊断影像学判读体系的建立

3.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攻关项目(首发2022-1-2042),基于术前MRI 无创预测脑胶质瘤分子病理分型和临床预后的研究

4.       国家卫生健康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YXFSC2022JJSJ004),中国脑胶质瘤临床-影像-分子病理数据库研究

5.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第四批“登峰”人才培养计划(DFL20220503)

6.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脑MRI钆对比剂减量人工智能模型研发的多中心研究

7.       北京市人才局,青年北京学者

8.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YQ20035,脑龄个体化影像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对于脑重大疾病进展预测和疗效评价的研究

9.       首都医科大学(优秀青年人才项目A2202),神经影像疾病影像学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要专业特长为神经影像学,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以及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本人在神经放射学、神经免疫影像学领域持续发表103篇SCI文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75篇),累计影响因子(IF)超过710分,包括神经免疫和影像领域顶级期刊Immunity, Brain, Neurology(4篇),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4篇), Radiology(2篇), Med Image Anal (3篇)、Mult Scler (8篇)等,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3.4分,10分以上文章15篇(近5年7篇),总他引超过2000次(引用期刊包括Nat Rev Neurosci, Lancet Neurol,JAMA Neurol等)。

       曾获神经影像、多发性硬化领域国际和国内奖励和基金20多项包括国际多发性硬化学会DuPre Award和McDonald Fellowship, 亚太多发硬化学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欧洲放射学会 NeuroradiologyScholarship,欧洲放射学会青年研究奖、国际磁共振学会Educational Award,欧洲多发性硬化学会ECTRIM-MAGNMIS fellowship等,神经影像知名期刊NeuroradiologyEditor,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获得北京市科技新星(2013年)、国家人社部择优资助(2014年)、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北京市“高创人才”(2015年)、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领军人才(2019年)、茅以升青年科技奖(2020年)、青年北京学者(2020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杰青”(2021年),荣获2018年度改变实践的中国原创研究十大青年研究者,在国际神经影像、多发性硬化领域获得国际奖励20余项,包括国际多发性硬化学会Du Pre Award和McDonald Fellowship, 亚太多发硬化学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欧洲放射学会 NeuroradiologyScholarship,美国多发性硬化学会EducationalAward,欧洲多发性硬化学会ECTRIM-MAGNMISfellowship等。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