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尚菊菊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15 导师主页
尚菊菊 主任医师 硕,博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shangjuju@bjzhongyi.com

尚菊菊,女,中医内科及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医院临四党支部书记,心血管科负责人,内分泌科主任,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黄丽娟学术继承工作继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及内分泌工作20余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主编副主编出版著作7部,以主要起草人编写中医专家共识1项,团体标准2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华夏医学科学技术奖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科学技术奖9项。现任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糖代谢研究会理 事会副会长等,北京市科委专家库成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高血压临床基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血压证候表型特征与代谢组学特点研究》,2016年6月-2018年6月,10万元,编号:JDZX2015151。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第二届杏林优才,2018年1月-2021年12月,15万元。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益气活血类方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辨治循证优化研究》,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266万元, 编号:2019YFC1708602。

4、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首医学生科研创新项目,2022年--2023年,经费0.2万元,项目编号:XSKY2022364。

5、2022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2022年2月-2025年1月,经费40万元。

6、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基于morning report 的多维度中医内科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22年4月-2023年4月, 编号2022JYY312,5000元。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院级课题重点项目,益气生津散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研究, 2023-03 至 2025-03,10万元, 编号LYZD202204。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重要学术论文

1、来晓磊,邢文龙,刘红旭,李享,王雨桐,刘子豪,尚菊菊*(通讯作者).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北京中医药,2018,37(6):507-509

2、张振民,尚菊菊.microRNA -29 表达水平与心力衰竭病理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23):3726-3728

3、张振民,刘红旭,周琦,邢文龙,李享,尚菊菊*(通讯作者).疏血通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223-1227

4、董雪, 张振民,周莹洁,尚菊菊*(通讯作者),周莹洁.1069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北京中医药,2020,39(3):270-272

4、仇盛蕾,周琦,尚菊菊*(通讯作者).益气活血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风险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9):3263-3265.

5、仇盛蕾,李宏艳,尚菊菊*(通讯作者),戴梅.心血管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的研究.继续医学教育,2021,35(2):24-26

6、周莹洁,刘红旭,尚菊菊*(通讯作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相关文献计量学分析.北京中医药,2021,40(2):172-178

7、刘思娜,仇盛蕾,刘鑫毅,周莹洁,杨悦文,尚菊菊*(通讯作者).miR-30 家族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3):467-472

8、仇盛蕾,刘红旭,尚菊菊*(通讯作者).改良Morning Report法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训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北京中医药 2022 年 5 月第 41 卷第5期:582-584

9、周琦,刘红旭,张振民, 尚菊菊*(通讯作者).十枣汤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理论探讨. 北京中医药,2022,41(6):645-647

10、刘思娜,尚菊菊*(通讯作者),仇盛蕾,刘鑫毅,杨悦文,王 滋.脑心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 PCI 术后病人抗栓疗效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年7月,20(13):2322-2328

11、王滋,张振民,尚菊菊*(通讯作者).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2022,17(08):1247-1251.

12、刘思娜,连妍洁,仇盛蕾,刘鑫毅,杨悦文,尚菊菊*(通讯作者).基于数据挖掘具有脑心同治功效的中成药配伍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2,17(13):1928-1933+1938.

12、李爱勇,刘红旭,李峙宝,邵飞,尚菊菊*(通讯作者).参元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药物洗脱球囊介入术后炎症因子影响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2,41(12):1430-1432.

13、魏鹏路,尚菊菊*(通讯作者),刘红旭,苏苑苑,邢文龙,李享,武红莉,龙德怀,谭玉培.经典名方黄连阿胶汤的历史沿革及现代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3,29(03):34-43.

14、牛涣宁,况松桃,李思耐,尚菊菊*(通讯作者).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从痰论治冠心病的方药规律[J].北京中医药,2023,42(01):87-89.

15、张宸,李景,尚菊菊*(通讯作者).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心率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J].陕西中医,2023,44(01):68-71.

16、Zhang Z, Xing W, Liu H, Zhou Q, Liu X, Shang J*. Effects of Shen-Yuan-Dan on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 and the Number of Peripheral Bloo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ndergoing El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2 Jan 7;2022:9055585.

17、Li X, Zhang HY, Shang JJ*, Liu HX, Zhou Q, Lai X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Periprocedural Myocard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Elective PCI in a TCM Hospital.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22 Mar 24;2022:7158740.  

18、Li X, Lou Y, Shang JJ*, Liu HX, Chen JP, Zhou H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ith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equivalent effect of anticoagulation or antiplatele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protocol for th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Medicine (Baltimore). 2022 Jun 17;101(24):e29089.

19、Shang J, Qiu S, Zhou Y, Liu S, Wang Z, Lai X, Liu H, Zhou M, Zhang Z, Liu P, Zhang F, Meng X.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onifying Qi and activating blood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centered RCT. Medicine (Baltimore). 2022 Nov 25;101(47):e31680.

二、出版著作

1、《中医内科学》(西学中培训创新教材),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978-7-5723-0135-3,2020年4月,副主编

2、《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研究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 978-7-117-34289-6,2023年5月,副主编

3、《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临床研究》(十三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

4、《燕京学派中医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 978-7-5132-6310-8,2021年7月,副主编

三、重要奖项

1、《泻肺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8年12月,第二完成人,编号:20183903B。

2、《心血管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主编),2018年 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三等奖,编号:XS201803-13 LC-21-R02。

3、《益气逐瘀法(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保护作用》,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2018年11月,编号:2018中-3-003-02。

4、《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质量作用及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9年12月,第二完成人,编号:201904-02 2019年。(周明学,尚菊菊,邢文龙,李思耐,刘红旭,来晓磊,刘卫红,周琦,李爱勇,张蕾)。

5、《益气逐瘀法(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肌保护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11月,第二完成人,编号:202001-06-R-02。

6、《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华夏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年12月15日,第四完成人,编号:2022-J011(刘红旭; 来晓磊; 邢文龙; 尚菊菊; 周明学; 佟彤; 仇盛蕾; 黄丽娟; 周琦; 连妍洁)。

四、专利

1、《用于慢性心衰的中医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2021-8-31,第四申请人,专利号ZL201910187133.7(刘红旭; 周明学; 尚菊菊; 来晓磊; 佟彤)

2、《科研病历随访提示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2023-2-14, 第一申请人,202220462243.7(尚菊菊; 仇盛蕾; 刘红旭)

五、软件著作权

1、《EDC平台病例报告数据系统V1.0》,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著作权人(尚菊菊,仇盛蕾,刘红旭),登记号2023SR0318706。开放完成日期:2022年11月15日,首次发表日期2022年12月10日。权利获取方式:原始取得。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