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浩,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我国全科医学学科带头人,扎根基层二十余年。2010年率先在北京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领研究团队构建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已在全北京市推广,该模式入选2018年全国双创周一等奖,入展“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新冠疫情爆发,作为中央指导组防控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奔赴武汉至今,辗转全国多地,总结了宝贵的社区防控经验。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为表彰其在我国全科医学、初级卫生保健、社区防控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授予“世川卫生奖”,入选北京市卫生系统首批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领军人才。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评审专家,在创新健康管理模式、智慧社区管理、技术服务标准化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同时在国内全科医学领域相关学会、核心期刊担任副会长及编委。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家庭医学相关课题共12项,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八册,参编指南80余项。
重要学术论文
1. Tan X, Liu C, Wu H*. Reflections on China's primary care response to COVID-19: roles, limitations and implications. Prim Health Care Res Dev. 2022;23:e46.SCI
2. 刘芬,朱晓丽,白皛,陈颖,王丽,赵淑盼,李录,李刚,李述刚,吴浩,魏智民.北京社区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03):320-324.核心期刊
3. 赵亚利,吴浩*.创建全科医学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2,21(07):620-623.核心期刊
4. 于潇漪,吴浩,赵亚利,高文娟,魏学娟,葛彩英.北京市城区全科医生对调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1):3986-3989+4014.核心期刊
5. 赵新颖,吴浩*,高文娟,葛彩英,李智莉,孔慜,陈颖,朱夏媛.移动终端AP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8):3609-3614.核心期刊
6. 魏学娟,吴浩*,葛彩英,贾鸿雁,刘秀梅,李智莉,陈妮娜.导师制莱斯特评估包教学模式在全科门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8):823-829.核心期刊
7. 高畅,迟春花,杜雪平,吴浩,郑家强.全科医学与家庭医学名称的演变与内涵[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8):914-918.核心期刊
8. 魏学娟,陈颖,葛彩英,赵新颖,朱夏媛,高文娟,章登峰,吴浩*.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远程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5):170-171.核心期刊
9. 王玥,陈颖,吴浩*,魏学娟,高文娟,鹿晓亮.北京方庄社区智能语音外呼平台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6):2062-2067.核心期刊
10. 魏学娟,聂慧瑶,吴浩 * ,葛彩英,王丽,陈颖,高文娟.方庄社区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服务模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联防联控的效果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20,23(19):2385-2389.核心期刊
11. 王丽,吴浩*,常利杰, 林可可,刘新颖,魏学娟,降依然,陈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联防联控中的应急管理策略.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0,6(3):58-61.核心期刊
12. Dan Li,Xuejuan Wei,Hao Wu*,Xinying Liu,Caiying Ge,and Wenjuan Gao.Effect of an intelligent family physician-optimised coordination model program o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in a Beijing community. Australian Journal of Primary Health. 2020,26(5):406-409.SCI
13. Wenjuan Gao,Hong Liu,Caiying Ge,Xinying Liu,Hongyan Jia,Hao Wu*,and Xiaoxia Peng.A Clinical Prediction Model of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a Chinese Community Hospital in Beijing. America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20,33(11):1038-1046.SCI
14. Canyou Zhang,George F.Gao#,Zhifeng Wang,Hao Wu*.Fighting Against COVID-19 at the Community Level —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China, 2020. China CDC Weekly. 2020,2(25):463-466.SCI
15. Zining Xia,WenJuan Gao,Xuejuan Wei,Yingchun Peng,Hongjun Ran,Hao Wu*,and Chaojie Liu. Perceived Value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rimary Care Workers in Mainland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17(8510): doi:10.3390/ijerph17228510.SCI
16. 魏学娟,陈颖,吴浩*,葛彩英,王丽,高文娟.应用智能语音外呼系统向社区慢性病患者科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的效果评价.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5):388-393.核心期刊
17. 高文娟,吴浩*,葛彩英,朱夏媛,赵新颖,孔慜,李智莉.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民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5):379-382.核心期刊
18. 朱夏媛,吴浩*,葛彩英,高文娟,孔慜,李智莉,赵新颖. 智慧家庭医生优化协同模式在社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中的应用.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9(4):280-283.核心期刊
19. 尹相倩,吴浩*.北京市丰台区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知晓情况调查.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18(5):437-441.核心期刊
20. 邓杰,吴浩*.移动医疗App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干预研究.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9,16(03):288-292+313.核心期刊
21. 冉红军,高文娟,吴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对长处方政策实施的看法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17(05):67-72.核心期刊
2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2018,57(12):885-893.核心期刊
23. 吴浩,刘新颖.“互联网 + 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1(16):1891-1909.核心期刊
24. Wei Xue-juan#, Wu Hao#, Ge Cai-ying, Liu Xin-ying, Jia Hong-yan, Wang Li, Guo Xiao-ling , Liu Wan-ying.Impact of an intelligent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system o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in a Beijing community.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8,18:821-829.SCI
25. Fengying Pan,Hao Wu*, Chaojie Liu,Xiaolei Zhang,Wei Peng, Xuejuan Wei,Wenjuan Gao.Effects of home telemonitoring on the control of highblood pressure: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in the Fangzhua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Beijing. AustralianJournalofPrimaryHealth. 2018,24(5):398—403.SCI
26. 郝岩,王丽,刘新颖,于海洋,贾鸿雁,郭晓玲,吴浩*.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于IFOC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8,21(34):4212-4216.核心期刊
27. Wei Xuejuan,Wu Hao,Cui Shuqi,Ge Caiying,Wang Li,Jia Hongyan,Liang Wannian..Intelligent Internet-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optimises diabetes mellitus management in communities..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 journal of the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2018,47(2):931-937.SCI
28. 高文娟,王颖,葛彩英,魏学娟,孔慜,贾鸿雁,郭晓玲,刘新颖,吴浩*.北京市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就诊医院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8,17(3):176-180.核心期刊
主编或副主编的著作/译著
1. 《全科医学基础》,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2201
2. 《北京市常态化疫情防控社区(村)工作指引》,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社区手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03
4. 《全科临床诊疗常规》,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08
5. 《社区卫生信息化应用与管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04
6. 《全科常见慢性病诊疗手册》,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07
重要奖项
1. 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2103
2. 世界卫生组织世川卫生奖 国际 202101
3.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国家级 202009
4. 第三届国之名医一优秀风范 201908
5. 吴阶平全科医生奖 201809
6. 中国医师奖 201808
7.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501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