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春燕,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内科/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内科学家、肝病学家、感染病学家王宝恩教授。2010-2011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2015年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2017年度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学院李国栋奖学金获得者。2022年当选(第八届)北京优秀医师。
主要从事老年医学、全科医学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保健科研课题、首都卫生发展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JAMA Cardiology、ALLERGY、PNAS等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发表SCI文章,SCI总影响因子78.581分,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1.768分。兼任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呼吸与危重症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老年健康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老年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全科医学青年专家联盟成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全科医学与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知名专家、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中青年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10项,项目总经费109万元:
1.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300333):丹参酮IIA对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小鼠门脉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 2012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32065):丹参酮IIA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对门脉成纤维细胞活化/转分化的影响;
3.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QN2011-08):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通透性的影响;
4.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研究基金(12JL38):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5. 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yyqdkt2011-18):丹参酮IIA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6. 2016年度首都全科医学研究专项课题(面上项目)(16QK10):微格教学法应用于全科医生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
7.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6 年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6B-QK006):录像反馈法应用于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的效果研究;
8. 2020年度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首发 2020-2-1101) :基于Vancomycin-Calculator的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对我国老年患者的适用性研究:
9. 2020年中央保健科研课题(2020YB60):基于Vancomycin-Calculator对老年患者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的优化研究:
10. 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十大重点专业专项基金:经颅交流电刺激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1. Wang Y, Dai N, Wei W, Jiang C(通讯作者). Outcomes and Nephr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Vancomycin Treatment in Patients 80 Years and Older. Clin Interv Aging. 2021;16:1023-1035. (IF=4.458)
2. Jiang C,Wu S, Wang M, Zhao X, Li H*. J-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mission SBP and 2-yea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older patients admitted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21;39(5):926-934. (IF=4.844)
3. Luo J, Tang W, Wang M, Xiao Y, Tan M,Jiang C (通讯作者). Case series of Case series of aortoenteric fstulas: a rare cause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BMC Gastroenterology. 2021;21(1):49. doi: 10.1186/s12876-021-01629-4. (IF=3.067)
4. Jiang C, Iwaisako K, Cong M, Diggle K, Hassanein T, Brenner DA, Kisseleva 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eng Huayu prevents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 in mice. Arch Clin Biomed Res, 2020;4(5):561-580. doi: 10.26502/acbr.50170125.
5. Jiang C, Li H, Zhang T. A Man in His 90s With Progressive Hoarseness-What is the Cause? JAMA Cardio, 2020;5(10):e205116. doi: 10.1001/jamacardio.2020.5116. (IF=14.676)
6. Jiang C, Li H, Wang L, Liu C, Hao X. Gaps between actual initial treatment of anaphylaxis in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819 reported cases. Allergy, 2020;75(4):968-971. doi: 10.1111/all.14090 (IF=13.146)
7. Jiang C, Li H. Electrocardiographic Changes After Overdose of Epinephrine in a Patient With Anaphylaxis: Kounis Syndrome or Epinephrine?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9;179(7):973-974.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1230 (IF=21.768)
8. Jiang C, Chen X, Li J, Li H. A case report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secondary aortoenteric fistula complic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in an elderly patient. Medicine, 2018; 97(24): e11055 (IF=2.028)
9. Iwaisako K, Jiang C (共同第一作者), Zhang M, et al. Origin of myofibroblasts in the fibrotic liver in mi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4; 111(32): E3297-3305. (IF=11.205)
10. Cong M, Iwaisako K, Jiang C (共同第一作者), Kisseleva T. Cell signals influencing hepatic fibrosis. Int J Hepatol, 2012; 2012: 158547
11. 刘春艳,姜春燕(通讯作者),李虹伟,王丽娜.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诊治现况调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21(1):15-19
12. 王丽娜,姜春燕(通讯作者),李虹伟. 老年衰弱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467-2471.
13. 郝小飞,姜春燕(通讯作者). 入院营养状况对老年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5):350-354.
14. 王丽娜,姜春燕(通讯作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11-1716.
15. 王丽娜,姜春燕(通讯作者),李虹伟. 医患共同决策的研究进展.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257-260.
16. 刘春艳,姜春燕(通讯作者),李虹伟. 衰弱合并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3):334-337.
17. 徐慕瑄,姜春燕(通讯作者),高桂娟,任玉翠. 北京市某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与管理现状调查.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38(12):50-54
18. 王丹,姜春燕(通讯作者). 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I多态性对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北京医学,2019,41(7):598-600
19. 王丽娜,姜春燕(通讯作者). 老年综合评估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9):999-1003
20. 徐慕瑄,姜春燕(通讯作者).社区教育及管理在我国COPD慢病防控中的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8):377-378
21. 郝小飞,姜春燕(通讯作者).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0):2231-2235
22. 赵小芳,姜春燕(通讯作者). 老年常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的比较.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768-2772
23. 姜春燕,郑加麟,童曾翰,祝墡珠. 近观美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有感. 中
华全科医学,2017,15(10):1639-1641
24. 王巍,姜春燕(通讯作者). 胸腺瘤临床病例特点及预后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3):1265-1267
25. 王丹,郝瑞瑞,姜春燕(通讯作者). 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1571-1574.
26. 姜春燕,周春莲,赵小芳,郝瑞瑞,陈惠清. 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4):1380-1384
27. 姜春燕,赵小芳,郝瑞瑞,陈艳蓉,汤雯,杨华昱,张净,王伟. 老年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110例次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0):948-952
28. 张伟,刘彦,姜春燕(通讯作者).质子泵抑制剂与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371-2374.
29. 姜春燕,徐艳霞,郝瑞瑞,王丹,王俊雄,罗佳,张伟,陈海平,李敏,李昂. 中药复方通腑颗粒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7):787-791
30. 王巍,姜春燕(通讯作者).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7):810-814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