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温智勇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2-08-16 导师主页
温智勇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放射影像学
肿瘤及血管疾病影像诊断
wenzhiyong3329@163.com

温智勇,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电力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放射影像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系系务委员;北京乳腺癌防治学会理事会影像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神经学组常务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影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放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电力医学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信用与能力评价专家。1995年获得医学影像学博士学位,师承放射界泰斗、北美放射学荣誉会员吴恩惠教授。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已经近40年。对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擅长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工作。已在各类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参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放射科诊疗常规》(北京市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唯一指定用书)等8部著作。参与及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课题、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首发基金课题、丰台区科委、国家电网科技部等20余项科研课题的工作。获得卫生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及市级多项科技进步奖。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目前承担项目:

1:SWI与H-MRS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诊断价值—国中康健集团科技项目负责人(2020年1月—2022年12月)

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不同模型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国中康建集团科技项目负责人(2020年1月—2022年12月)

3:双参数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数据模型创建及应用研究—国中康健集团科技项目负责人(2022年1月—2024年12月)

4:医学影像实验室建设—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项目负责人(2022年1月—2023年12月)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最近五年发表的主要论文论著如下:

1、苗娜,齐旭红,杜常月,等. 胸部MSCT与乳腺X线摄影诊断乳腺肿块的影像学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18(10):58-61,69. DOI:10.3969/j.issn.1672-5131.2020.10.018.

2、苗娜,齐旭红,杜常月,等. 胸部MSCT在致密型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0,29(1):79-88. DOI:10.15953/j.1004-4140.2020.29.01.10.

3、杜常月,苗娜,齐旭红,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3D-ASL在各级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J]. 磁共振成像,2019,10(9):645-649.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19.09.002.

4、杜常月,苗娜,齐旭红,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研究[J]. 肿瘤影像学,2019,28(3):139-144. DOI:10.19732/j.cnki.2096-6210.2019.03.003.

5、杜常月,苗娜,齐旭红,等. SWI及1H-MRS在鉴别WHOⅡ~Ⅳ级脑胶质瘤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1):82-85.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9.11.019.

6、苗娜,林方才,齐旭红,等. 双源CT能谱纯化对肺及乳腺联合筛查的低剂量研究[J]. 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4):2561-2564. DOI:10.3969/j.issn.1672-4992.2019.14.032.

7、董卫敏,齐旭红,康群凤,等. 磁共振3D-ASL与1H-MRS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对比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16,7(11):819-824.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16.11.005.

8、朱蕾,齐旭红,康群凤,等. 脑胶质瘤肿瘤体积、瘤周水肿与肿瘤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15(9):656-662. DOI:10.3969/j.issn.1674-8034.2015.09.004.

9、黄浩,和志君,董卫敏,齐旭红,于洋,温智勇.双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1,40(05):954-959.DOI:10.13437/j.cnki.jcr.2021.05.026.

10、黄浩,董卫敏,齐旭红,等. 双参数MRI和多参数MRI分别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5):799-803. DOI:10.3969/j.issn.1002-1671.2021.05.025.

11、刘康,杜常月,齐旭红,等. 非影像专业住院医师放射科规范化培训探索[J]. 医学教育管理,2020,6(z1):49-51.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20.S.015.

12、温智勇,肖丽俐,齐旭红. 临床教学中主体性德育教育模式的探索[J]. 医学教育管理,2017,3(z1):101-103. DOI:10.3969/j.issn.2096-045X.2017.S1.033.

近五年获奖情况:

1.  双参数MRI联合临床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三等奖 2021-12-02

2.  胸部MSCT在致密型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二等奖 2020-12-02

3.磁敏感加权像及3D-ASL在各级别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二等奖 2020-12-02

4.SWI及1H-MRS在鉴别WHOⅡ~Ⅳ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二等奖 2019-12-02

5.双源CT能谱纯化对肺及乳腺联合筛查的低剂量研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二等奖 2019-12-02

6.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与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价值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三等奖 2018-11-01

7.磁敏感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研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二等奖 2018-11-01

8.磁共振3D-ASL与1H-MRS对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对比研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省部级科研进步奖 三等奖 2017-11-22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