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为群,女,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副主任,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意识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康复专业及信息化标准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医师协会康复医学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康复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目前已经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2019年被评为《中国康复医学杂志》被引用次数最高的专家。主编、副主编学术著作近10部,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获得华夏医学奖二等奖,2011年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1项、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1项、北京市卫生局215人才基金、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基金、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项目。已培养毕业博士12名、硕士2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带领的教学团队获批多项校级、院级教改课题。主编、副主编学术著作近10部,2021年主编的《康复医学(第4版)》获首届国家教材奖。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医师规培基地获批2021年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专业基地。
主要的研究方向:
(1)开展结合导航定位及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康复领域的治疗及在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视觉空间注意障碍、非流利型失语症、重症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的研究,利用经颅磁刺激治疗、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传统康复方法的疗效比较,以及不同经颅磁刺激治疗参数的对比,优化出最为安全、有效的磁刺激治疗方案。研究成果被引入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和脑卒中协会联合发布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并作为ⅡB级证据;并被引入2017年《澳大利亚脑卒中康复指南》。
(2)建立了意识障碍综合评估与预后评价体系,开展非侵入性神经调控促醒技术:利用事件相关电位和脑电非线性分析动态监测和定量评估意识障碍患者皮层受抑制的程度,通过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进行促醒,对阐明意识障碍患者预后和促醒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3)在国内首次将认知神经心理学的语言加工模型应用于汉语失语症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对失语症、吞咽障碍及肌张力障碍的治疗,促进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缩短其恢复的时间进程。
项目、课题名称 |
项 目 来 源 |
项 目 起讫时间 |
经费 (万元) |
负责人 |
意识及意识障碍的神经机制、检测和无创干预体系研究 |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
2021.12-2026.11 |
688万 |
宋为群 |
意识障碍患者大脑感觉-认知神经机制及其神经调控治疗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19.1-2022.12 |
56万 |
宋为群 |
不同参考框架下视觉空间注意障碍的脑机制及神经调控治疗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2017.1.1-2020.12.31 |
60万 |
宋为群 |
重要学术论文(英文):
[1] Xiaoping Wan, Yong Wang, Ye Zhang, Weiqun Song. A Comparison of the Neuromodulation Effects of Frontal and Parietal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on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Brain Sci. 2023 Sep 8;13(9):1295.
[2] Xiaolong Yang, Tiantian Zhang, Lei Cao, Linlin Ye, Weiqun Song. Early Mobilization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Respir Care. 2023 Jun;68(6):781-795.
[3] Xuedan Lv, Min Chu, Yang Liu, Donglai Jing, Li Liu, Yue Cui, Yihao Wang, Deming Jiang, Weiqun Song, Caishui Yang, Liyong Wu. Neurofunctional Correlates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 J Alzheimers Dis. 2023;93(1):295-305.
[4] Lu Song, Yong Wang, Haidong Li, Zheng Li, Weiqun Song. Severe secretion retention: a predictor of decannulation outcome in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tracheostomy. Eur J Phys Rehabil Med. 2023 Apr;59(2):174-182. doi: 10.23736/S1973-9087.23.07772-9.
[5] Xiaolong Yang, Lei Cao, Tiantian Zhang, Xin Qu, Wenjin Chen, Weitao Cheng, Meng Qi, Na Wang, Weiqun Song, Ning Wang. More is less: Effect of ICF-based early progressive mobilization on 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the NICU. Front Neurol. 2022 Dec 14; 13: 951071. doi:10.3389/fneur.2022.951071.
[6] Xiuzhen Liu, Fang Li, Weiqun Song. Impact of cognition on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concurrent validity of n-back for Chinese stroke patients. Appl Neuropsychol Adult. 2022 Sep 24:1-9. doi: 10.1080/23279095.2022.2121211.
[7] Lei Cao, Linlin Ye, Huanxin Xie, Yichen Zhang, Weiqun Song. Neural substrates in patients with visual-spatial neglect recovering from right-hemispheric stroke. Front Neurosci. 2022 Aug 18; 16:974653. doi:10.3389/fnins.2022.974653.
[8] Yichen Zhang, Linlin Ye, Lei Cao, Weiqun Song. Resting-state electroencephalography changes in poststroke patients with visuospatial neglect. Front Neurosci. 2022 Aug 10;16: 974712. doi: 10.3389/fnins.2022.974712.
[9] Ran Zhang, Qiushi Qi, Weiqun Song, Yaping Chen. Predicting the success of multimodal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based on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22 Jul 25;23(1):706.
[10] Ye Zhang, Weiguan Chen, Tiantian Zhang, Jubao Du, Rui Li, Renchao Huo, Weiqun Song. P300 correlates with tDCS response in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patients. Neurosci Lett. 2022 Mar 23; 774:136534. doi: 10.1016/j.neulet. 2022.136534.
[11] Linlin Ye, Huanxin Xie, Lei Cao, Weiqun Song.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Visuospatial Neglect Revealed With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Front Neurol. 2022 Jan 24; 12:799058. doi:10.3389/fneur.2021.799058.
[12] Ran Zhang, Xi Zhang, Yaping Chen, Weiqun Song. 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testing in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21, 22(1): 453.
[13] Fang Li, Su Huo, Weiqun Song. Multidimensional review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Acta neurologica Belgica, 2021, 121(1): 37-46.
[14] Weiguan Chen, Ran Li, Ye Zhang, Jianhui Hao, Jubao Du, Aisong Guo, Weiqun Song. Recovery from prolonged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A dual-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China[J].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20, 8(12): 2520-2529.
[15] Ran Li, Jubao Du, Weiguan Chen, Ye Zhang, Weiqun Song. Exploring the neural correlates of self-related names in healthy subjects[J]. Medicine, 2020, 99(51): e23658.
[16] Huanxin Xie,Lei Cao, Linlin Ye, Jubao Du, Guixiang Shan, Jie Hu, Chunjing Jiang, Weiqun Song. Autogenous bone particles combined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 can stimulate bone regeneration in rabbits[J]. 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 2020, 20(6):279.
[17] Ye Zhang, Jie Lu, Jubao Du, Su Huo, Ran Li, Weiqun Song. Neural correlates of different behavioral response to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between patients in the 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 and 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J].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20, 41(1):75-82.
[18] Linlin Ye, Lei Cao, Huanxin Xie, Guixiang Shan, Jie Hu, Jubao Du, Weiqun Song. Visual processing features in patients with visual spatial neglect recovering from right-hemispheric stroke.[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20, 714:134528.
[19] Linlin Ye, Lei Cao, Huanxin Xie, Guixiang Shan, Jie Hu, Jubao Du, Weiqun Song. Visual-spatial neglect after right hemisphere stroke: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Engl)[J]. 2019, 132(9):1063-1070.
[20] Ying Yuan, Jie Wang, Dongyu Wu, Dahua Zhang, Weiqun Song.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 Dysphagia After Lateral Medullary Infarction: A Case Report[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 2019, 28(4):1381-1387.
[21] Ye Zhang, Weiqun Song.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a review[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18, 128(3):255-261.
重要学术论文(中文):
[1] 曲斯伟, 朱琳, 严莉, 李子怡, 侯敬贤, 安赛尔丁·多力坤, 宋为群. 基于改良分级运动想象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38(08):1084-1089.
[2] 张艳明, 喇高燕, 宋为群, 舒伟,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徐冬雪. 基于视觉反馈的姿势控制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志, 2023,38(06):775-779.
[3] 陈伟观, 张晔, 周学军, 宋为群. 神经影像技术在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38(08):1159-1163.
[4] 张艳明, 喇高燕, 舒伟, 宋为群, 杜巨豹, 孙丽, 马佳妮. 基于音乐节律性刺激疗法联合动静态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 38(07): 949-953.
[5] 刘霖, 朱琳, 孙晨曦, 曹磊, 刘秀贞, 胡洁, 任宇鹏, 宋为群.一种康复治疗技术临床教学仿真机器人原型机的研制和初步评估[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38(05):662-664+671.
[6] 李子怡, 宋为群, 杜巨豹, 曹光磊, 张艳明, 李冉.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1年内膝关节功能康复转归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3,38(04):459-465+471.
[7] 朱琳, 曲斯伟, 刘霖, 宋为群. 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28(11):1247-1251.
[8] 姜春静, 杜巨豹, 单桂香, 胡洁, 宋为群.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视觉空间忽略患者视运动探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2,37(09):1192-1197.
[9] 杨晓龙, 曹磊, 曲鑫, 陈文劲, 王娜, 宋为群. 重症监护环境下实施早期渐进性活动对卒中伴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7):451-459+467.
[10] 张甜甜, 杨晓龙, 张晔, 赵钰婷, 宋为群. 经颅直流电刺激前扣带回对卒中后无动性缄默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5):331-338.
[11] 葛亚丽,曹磊,宋为群.节律性听觉刺激对卒中后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4):247-253.
[12] 曲斯伟, 朱琳, 严莉, 宋为群. 运动想象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22,37(03):131-135.
[13] 叶琳琳, 曹磊, 张甜甜, 张祎辰, 宋为群. 健侧半球间歇θ脉冲刺激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视空间忽略的效果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 19(02):79-87.
[14] 张大华, 汪洁, 卢洁, 王佩佩, 程亦男, 袁英, 宋为群. 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复述功能正常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能力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2):84-90.
[15] 杨晓龙,邱卓英,邱服冰,曹磊,张甜甜,宋为群.基于WHO-FICs的重症患者活动康复:Scoping综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4):373-384.
[16] 王卓,汪洁,宋为群.导学法在脑梗死失语患者言语治疗查房中的个案化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4):419-422.
[17] 王伟,宋为群.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感知觉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21,36(1): 56-60.
[18] 姜春静,单桂香,张大华,程亦男,宋为群.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视觉空间忽略不同参考框架成分的影响[J].中国康复,2021,36(6):323-326.
[19] 王伟,宋为群,张艳明,曲斯伟,严莉,张大华.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感觉训练对卒中后感觉障碍及手功能的疗效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5):289-295.
[20] 霍仁超,张晔,李瑞,宋为群.经颅直流电刺激在意识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5):600-605.
[21] 杨晓龙,曲斯伟,孙丽,宋为群.运动贴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步行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5):560-565.
[22] 曲斯伟,宋为群.运动想象联合优化运动技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2):151-155,160.
[23] 杨晓龙,张甜甜,曲斯伟,孙丽,宋为群.脑卒中后呼吸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9):1136-1140.
[24] 曲斯伟,杨晓龙,孙丽,李子怡,宋为群.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1):1302-1308.
[25] 汪洁,袁英,吴东宇,宋为群,张大华,程亦男,王卓,张甜甜,赵钰婷.阅读环路经颅直流电刺激节点的选择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朗读障碍的作用:2例报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2):216-220.
[26]杨晓龙,宋为群.一名康复治疗师的自述——遇见美好春暖花开[J].中国医学人文,2020,6(10):46.
[27] 张甜甜,杨晓龙,赵钰婷,葛亚丽,宋为群.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损伤后器质性木僵状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2):138-140.
[28] 张晔,杜巨豹,李冉,吴佼佼,宋为群.P300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1):22-28.
[29] 刘霖,朱琳,侯敬贤,李肖祎,杨帆,李舒伦,徐凡,王一峰,宋为群.布勒茨手部测试量表在卒中急性期上肢及手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2):72-75,81.
[30] 汪洁,吴东宇,宋为群,袁英,张大华,张甜甜.左壳核梗死后语义障碍的神经位点1例病例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3):346-348.
[31] 汪洁,吴东宇,宋为群,袁英.图命名的视觉语言加工双流模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6):737-741.
[32] 吴佼佼,杜巨豹,张晔,宋为群.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9):1125-1130.
[33] 曲斯伟,宋为群.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在卒中后抑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8):432-437.
[34] 刘霖,朱琳,侯敬贤,单桂香,曹磊,刘秀贞,宋为群.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5):243-248.
[35] 刘秀贞,马宝兰,王娟娟,宋为群.卒中后抑郁的评估和预测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9,19(5):513-518.
[36] 刘霖,朱琳,单桂香,胡洁,宋为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开展PBL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6):714-717.
[37] 袁英,汪洁,黄小波,陈文强,吴东宇,宋为群,张大华,程亦男,张甜甜,王卓.针刺改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3):1255-1258.
[38] 吴佼佼,杜巨豹,张晔,宋为群.经颅磁刺激合并脑电图在评估意识水平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8):989-993.
[39] 倪莹莹,王首红,宋为群,李百强,陈建良,冯珍,郭兰,何志捷,黄怀,姜丽,寇秋野,刘宏亮,刘惠宇,陆晓,邱炳辉,石广志,万春晓,王于领,卫小梅,吴军发,许媛,杨翃,曾嵘,周君桂.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上)[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7-14.
[40] 张艳明,陈晨,徐冬雪,宋为群,霍速,杜巨豹,申钰涵.动静态平衡训练联合四肢联动训练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4):3-6.
[41] 胡洁,张艳明,杜巨豹,叶琳琳,单桂香,宋为群.老龄化对内源性注意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7):1268-1271.
[42] 单桂香,刘霖,叶琳琳,朱琳,曹磊,杜巨豹,宋为群.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6):287-292.
[43] 单桂香,曹磊,叶琳琳,朱琳,刘霖,杜巨豹,宋为群.右侧卒中患者的视空间注意加工特点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7):356-362.
[44] 王伟,宋为群,曲斯伟.上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康复中的研究与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8):11-13.
[45] 曲斯伟,宋为群.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22-126.
[46] 刘霖,朱琳,单桂香,曹磊,刘秀贞,朱悦桐,张宇航,钱李果,宋为群.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8,15(9):500-505.
[47] 倪莹莹,王首红,宋为群,李百强,陈建良,冯珍,郭兰,何志捷,黄怀,姜丽,寇秋野,刘宏亮,刘惠宇,陆晓,邱炳辉,石广志,万春晓,王于领,卫小梅,吴军发,许媛,杨翃,曾嵘,周君桂.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下)[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3):264-268.
[48] 李冉,宋为群,杜巨豹.膝关节置换术快速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8,33(4):341-344.
[49] 路芳,朱琳,宋为群.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1301-1306.
[50] 姜春静,宋为群,单桂香,曹磊,朱琳,刘霖,张大华.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空间注意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3):357-360.
[51] 张艳明,宋为群.物理治疗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2):169-172.
[52] 胡洁,朱琳,刘霖,张艳明,杜巨豹,刘秀贞,王伟,宋为群.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研究[J].中国康复,2018,33(6):448-450.
[53] 李冉,杜巨豹,张晔,郝建会,宋为群.唤名相关P300在非急性期意识障碍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3):292-296.
[54] 倪莹莹,王首红,宋为群,李百强,陈建良,冯珍,郭兰,何志捷,黄怀,姜丽,寇秋野,刘宏亮,刘惠宇,陆晓,邱炳辉,石广志,万春晓,王于领,卫小梅,吴军发,许媛,杨翃,曾嵘,周君桂.神经重症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中)[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2):130-136.
主要著作:
[1] 《康复心理学》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3
[2] 《康复医学》(第4版)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01
[3] 《重症康复指南》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11
重要奖项:
2021 中国康复医学会“最美康复科技工作者”
2017 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2 华夏医学奖二等奖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