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吴瑛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10-15 导师主页
吴瑛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护理学院
护理学
急危重症护理学及心血管护理学,护理信息学,老年护理学
helenywu@vip.163.com

吴瑛,女,1961年 7月生,博士,教授,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国际医学信息学科学院创院院士,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士。北京市教学名师,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护理学院荣誉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护理学院荣誉校友。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美国注册护师、危重症监护开业护师和成人护理开业护师(心血管护理专业、具处方权),1998年-2000年任美国West Houston 医学中心ICU高级实践护士。2000年7月-2003年7月历任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内科护理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教学副院长兼教学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海外培训中心工作、兼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和首都医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2007年1月-2021年9月,担任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将一个默默无闻的首医护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护理学院。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院长。专业及研究方向:急危重症护理学及心血管护理学、护理信息学、老年护理学。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创建了中国医学救援学会护理救援分会,任会长。创建了中国医药信息学会护理信息专委会,任主任委员。创建了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护理分会,任主任委员。创建了老年保健协会老年护理与智能化分会,任会长。曾任国际医药信息学会副主席、亚太医药信息学会主席、国际护士会理事会理事。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近五年重要学术论文

1. Rongrong Guo, Shan Zhang,Saiying Yu, Xiangyu Li, Xinju Liu, Yanling Shen, Jinling Wei, and Ying Wu*.Inclusion of frailty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delirium prediction for elderlypatients in the 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 (D-FRAIL): A prospective derivationand external validation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 2023. https://doi.org/10.1016/j.ijnurstu.2023.104582

2. Jiamin Wang, MeihuaJi, Yongjun Huang, Fangyu Yang, and Ying Wu*. Accuracy of a clinical decision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e 3-minute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CAM-defineddelirium: A validation study. Geriatric Nursing, 2023. https://doi.org/10.1016/j.gerinurse.2023.07.021

3. 邓颖,吴瑛*.《成人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华护理教育,2023.20(1):29-33.

4. Shan Zhang, Meihua Ji, WeiCui, and Ying Wu*. Description of Individualized Delirium Intervention inIntensive Care Unit (IDI-ICU)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elivered by mobilehealth care system: using the TIDieR Checklist. Journal of Research inNursing, 2023.

5. Shan Zhang, Meihua Ji, WeiCui, Jun Wei, Shu Ding and Ying Wu*. Impact of Delirium Intervention onCognitive Load in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es: A Multi-center Cluster RandomizedControl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23.

6. 张山,吴瑛*. 认知负荷理论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护理教育, 2023,20(2):240-244.

7. 张山,何思源,吴瑛*.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军事护理, 2023, 40(3):5-9.

8. 张山, 崔薇, 吴瑛*. 基于临床实践指南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使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3, 39(13): 98-103.

9. 张山,吴瑛*. 支气管哮喘教学内容知识图谱的构建[J]. 中华护理教育, 2023.

10. 张山,刘璐,崔薇,吴瑛*. 基于知识图谱的老年人内在能力研究热点及趋势[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

11. Guo Y, ChenY, Dabbs AD, Wu Y.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rtphone App–BasedInterventions for Assisting Smoking Cess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J Med Internet Res, 2023;25:e43242.doi: 10.2196/43242PMID: 37079352.

12. 崔薇, 张山, 吴瑛*. 住院老年患者生活干预方案预防谵妄效果的Meta分析. 护理研究, 2023.

13. 刘纪元,余赛英,吴瑛*. Logistics回归联合关联规则在社区老人跌倒原因分析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

14. 刘纪元,余赛英,吴瑛*. 德国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启示.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3.

15. Jiyuan Liu, Ying Wu*. COVID-19 induced telehealth in nursing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nursing professions: A review. Frontiers of Nursing. 2022.

16. 张山, 崔薇, 吴瑛*. 人工智能在老年照护中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2, 39(12): 47-50.

17. 张山,吴瑛*,崔薇. 临床护理决策支持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中国护理管理,2022, 22(4):591-593.

18. 朱忆宁,王慧莹,吴瑛*. 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 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6):798-805. DOI:10.3760/cma.j.cn115682-20210813-03595

19. Yiqiang Guo, Qingmei Ju, Miaoning You, Azlina Yusuf , Wu, Y* and Lean Keng Soon . A Qualitative Study on Cop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13.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841963

20. Liu M X, Wu Y*. Role of Mitophag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argeting th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Regulation[J].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 4;9:819454. 

21. Wu Y. Utilization of telehealth and the advancement of nursing informatic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Int J Nurs Sci. 2021 Oct 10;8(4):367-369.

22. Zhang S, Ji M H, Ding S, Wu Y, Feng X W, Tao X J, Liu W W, Ma R Y, Wu F Q, Chen Y L. Inclusion of Interleukin-6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Prediction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POD-CABG): A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Study[J]. J Cardiol, 2022;79(5):634-641. 

23. Chen Y L, Ji M H, Wu Y, et al. An Intelligent Individualized Cardiovascular App for Risk Elimination (iCARE) for Individual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Usability Testing Analysis[J]. JMIR Mhealth Uhealth, 2021;9(12):e26439.

24. Yue P, Wu Y, Zhang Y, et al. Contemplation-action-maintenance model of behaviour change for person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qualitative study[J]. J Clin Nurs, 2021;30(9-10):1464-1478. 

25. Y F Y, Ji M H, Wu Y, et al. Delirium screening for patient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spective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iCAM-ICU by nurse researchers and bedside nurses in routine practice[J]. Int J Nurs Stud,  2021:103886. 

26. Zhou W, Liu Y S, Xu B B, Wang S, Li S S, Liu H, Huang Z T,  Luo Y, Hu M, Wu W J, Zhang Z G, Long X, Zou W B, Bian Y, X J Zou, Elliott M, Yue L X, Deng H F, Chen H H, Gao X L,Wu Y,  Fang M H,  Zhang B L, Gao Y.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OVID-19 at increased risk of in-hospital death: 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in Wuhan[J]. J Thorac Dis, 2021, 13(3): 1380–1395.

27. Liu Y S, Yu M, Wu Y, et al. Myeloperoxidase in the pericardial fluid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prediction rules for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1;22: S0022-5223(21)00981-8. 

28. Liu Y S, Wu F Q, Wu Y, et al. Mechanism of IL-6-related spontaneous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grafting surgery: IL-6 knockout mouse study and human observation[J]. Transl Res. 2021, 233:16-31. 

29. Wu F Q, Feng X W,Wu Y, et al. Interleukin-6 receptor Asp358 A/C polymorphism i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J].  Ann Thorac Surg, 2021;111(1):102-108. 

30. Zhang S, Han Y, Xiao Q, Li H B, Wu Y. Effectiveness of bundle interventions on ICU delirium: a meta-analysis[J]. Crit Care Med, 2021;49(2):335-346. 

31. Wang J M, Lu S, Huang Y J, Yang F Y, Zhang Y L, Liu H B, Li F L, Wu W D, Bi J, Jin X L, Wu Y. Validation of the 3-Minute Diagnostic Interview for CAM-defined Delirium when Administered by Bedside Nurses: A prospective diagnostic study[J]. Int J Nurs Stud, 2020,110:103701. 

32. Zhang S,  Wu Y, Fu Z Y, et 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Cognitive Load (MDT-CL)[J]. J Nurs Manag, 2020;28(2):277-285. 

33. Xu Y M, Li J, Wu Y, et al. The audio-visual-practice review model enhanced one-year retention of CPR skill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 J Nurs Stud, 2020;102:103451.

34. Chen Y L, Wu F Q, Wu Y, et al.  Development of interventions for an intelligent and individualized mobile health care system to promote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using an intervention mapping framework[J]. BMC Public Health, 2019;17;19(1):1311. 

35. Fan H, Ji M H, Wu Y.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dynamic prediction rule for delirium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 J Nurs Stud, 2019; 93 64-73.

36. Yue P, Zhu Z Y, Wang Y L, Xu Y M, Li J, Lamb K V, Xu Y H, Wu Y. Determining the motivations of family members to undertak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through grounded theory[J]. J Adv Nurs, 2019,75(4):834-849. 

37. Ding S, Deng Y, Lu S, Lamb K  V, Zhang Y, Wu Y.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mong hospital registered nurs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 Clin Nurs, 2017,26(21-22):3318-3327.

二、近五年获批发明专利

1.  吴瑛、陈玉玲、邓颖、吴芳琴、岳鹏、刘溢思、张艳. 用于提供冠心病延续性护理的远程医疗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806874.9;专利公告号:CN110517764 B;授权公告日:2022.06.07. 首都医科大学

2. 吴瑛、陈玉玲、邓颖、吴芳琴、岳鹏、刘溢思、张艳.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辅助戒烟智能规划系统及方法. 专利号:ZL 2019 1 0806872,X;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10459291 B首都医科大学. 授权公告日:2022.04.15

3.  吴瑛、陈玉玲、邓颖、吴芳琴. 用于健康行为干预的云端管理数据库建立方法及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806875.3 授权公告号:CN 110504031 B,授权公告日:2022.2.11. 首都医科大学

4. 吴瑛、陈玉玲、邓颖、吴芳琴、岳鹏、刘溢思、张艳. 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806873.4;授权公告号:CN 110459311 B,授权公告日:2022.02.25首都医科大学

5. 吴瑛、陈玉玲、吴芳琴、邓颖、岳鹏、刘溢思、张艳. 基于多元信息融合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806871.5;专利公告号:CN110504034 B;专利公告日:2022.11.15;首都医科大学

6. 吴瑛、范环、肖树芹、杨芳宇、王艳玲、张继文、肖艳艳、杨雪、郑子玲、汤丽娟、王大庆、顾垒、范萌.    一种老人认知功能监测和评估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795005.0;授权公告号:CN110584601 B;首都医科大学

7. 吴瑛、范环、肖树芹、杨芳宇、王艳玲、张继文、肖艳艳、杨雪、郑子玲、汤丽娟、王大庆、顾垒、范萌.    一种老年生活及健康状态的监护及评价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772051.9;授权公告号: CN110544541 B;授权公告日:2022.04.15. 首都医科大学

8. 吴瑛、范环、肖树芹、杨芳宇、王艳玲、张继文、肖艳艳、杨雪、郑子玲、汤丽娟、王大庆、顾垒、范萌. 一种基于神经反射的老人照护系统. 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742272.1;授权公告号:CN110491089 B;授权公告日:2021.08.13. 首都医科大学

9. 吴瑛、范环、肖树芹、杨芳宇、王艳玲、张继文、肖艳艳、杨雪、郑子玲、汤丽娟、王大庆、顾垒、范萌.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老年人情绪监测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9 1 0795106.8;授权公告号: CN110881987 B;授权公告日:2022.09.09. 首都医科大学

10. 吴瑛, 王艳玲. 一种录像管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 专利号:ZL  2016 1 0439664.7;授权公告号:CN 105933667 B;授权公告日:2022.06.03;首都医科大学

11. 吴瑛,张山,范环,杨芳宇,杨雪,韩媛,李宁,李超群. 一种基于谵妄动态预测模型的谵妄风险监测方法及系统. 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0 1 0417659.2;授权公告号 CN111568445 B;首都医科大学;授权公告日:2023年02月07日

12. 吴瑛、范环、肖树芹、杨芳宇、王艳玲、张继文、肖艳艳、杨雪、郑子玲、汤丽娟、王大庆、顾垒、范萌.    基于老年照护指南和失能失智的知识库建立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CN201910772014.8首都医科大学2020-01-03

三、近五年主编著作

1. 《护理信息学》第1版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08

2. 《内科护理学》第7版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08

3. 《内科护理学》第6版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08

4. 《内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09

四、近五年重要奖项

1. 主讲《成人护理学》课程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 2023

2. 牵头《护理学专业虚拟教研室》 国家级全国性试点虚拟教研室 2022

3. 第一完成人 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 2022

4. 信息化建设案例 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典型优秀案例 典型优秀案例 2021

5. 个人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优秀指导教师 2021

6.  智护康养为老服务移动应用—爱福星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中获一等奖 一等奖 2021

7. ICU谵妄智能化护理系统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 全国一等奖 2021

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虚拟仿真实训考核系系统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 全国一等奖 2021

9. 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六版 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国家级优秀教材奖 2021

10. 带领的护理学专业教学团队 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优秀育人团队 2021

11.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本科参赛队 国家教育部第十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赛道金奖 一等奖 2021

12.个人 国家教育部第十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优秀管理者 优秀管理者 2021

13. 个人 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荣誉称号 2021

14. 个人 北京市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 荣誉称号 2021

15. 负责的《成人护理学》课程 北京市优质课程 优质课程 2020

16.负责的《成人护理学》课程 首都医科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 2020

17. 个人 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 优秀指导老师 2020

18. 个人 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 优秀指导老师 2019

19. 负责的首医护理学专业 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一流专业建设点 2019

20. 申请和带头的博士合作培养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委精准护理交叉跨界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合作培养项目 精准护理交叉跨界复合型人才创新人才合作培养项目 2019

21.个人 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荣誉称号 2018

22. 发表的文章PENG YUE, LING WANG, CHANG LIU, YING WU*. A qualitative study on experience of nurses 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delirium in ICUs in China: Barriers, burdens and decision making dilemm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Vol 2, Iss 1,2015. DOI:10.1016/j.ijnss.2015.01.014. 中华护理百篇优秀论文 优秀论文 2018

23. 个人 北京市优秀教师奖 荣誉称号 2017

24.个人 美国匹兹堡大学护理学院荣誉校友奖 荣誉称号 2017

25.  负责的首医护理学专业  首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重点建设一流专业 2017

26. 个人 首都优秀护理工作者 荣誉称号 201705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