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及口腔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口腔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会长及口腔正畸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等。担任北京市牙病防治所所长、北京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副总编辑、《现代口腔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口腔医学杂志》及《口腔颌面修复杂志》主编及美国正畸学杂志(AJO-DO)、Angle正畸学杂志等杂志的审稿专家。
口腔正畸诊疗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创新团队 | 院级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 2022 |
机械微环境对于牙周膜干细胞的骨组织工程学影响 | 其他 | 首医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 | 2021 |
负载二甲双胍的可注射人牙周膜干细胞-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修复牙周组织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20 |
纳米磷酸钙正畸粘接剂钙磷离子可充电及长效性研究 | 局级 | 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 | 2017 |
隐形矫治器材料 | 国家级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2017 |
基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数字化平台的牙颌面畸形手术优先治疗及关键问题的研究 | 局级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 2016 |
正畸矫治并发症防治 | 局级 | 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 | 2016 |
登峰计划 | 局级 |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 | 2015 |
新型正畸粘接剂预防牙釉质脱矿的临床效果评价研究 | 省部级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 | 2015 |
正畸热压膜材料口腔环境老化机制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4 |
个性化钛板种植体支抗矫治骨性上颌发育不足的三维疗效评价研究 | 省部级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 | 2014 |
含有纳米磷酸钙颗粒和抗菌季铵盐单体的正畸粘接系统对牙菌斑微生态系和牙釉质矿化平衡的影响 | 局级 | 北京市人事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 2013 |
高层次人才 | 局级 | 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 2013 |
无托槽隐形矫治用热压膜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 省部级 |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 | 2013 |
牙颌面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数字化平台的建立 | 局级 |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 2012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矫治效能三维评价的研究 | 省部级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 | 2012 |
无托槽隐形矫治用热压膜材料性能的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2 |
Asporin基因在自体牙移植后骨性粘连发生中的调控作用 | 省部级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2010 |
Asporin基因在自体牙移植骨性粘连发生机制中的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10 |
北京地区青少年颅面生长发育监测及颅颌面畸形防治系统 | 局级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 2008 |
无托槽隐形矫治微型测力系统的建立与实验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8 |
国产无托槽正畸隐形矫治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 省部级 | 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 | 2007 |
口腔正畸骨粘接支抗的研究 | 省部级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 2007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7 |
正畸牙根吸收的生物力学机制及MicroCT-三维形态学实验研究?? | 国家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6 |
近五年来重要学术论文:
论文题目 | 通讯作者 | 发表年度 | 发表刊物/论文集 | 卷号 | 期号 | 页码范围 | |
The Long Observation in vitro of Prevention Effect of Novel Self-etching Orthodontic Adhesive Modified with 2-methacryloxyethyl phosphorylcholine in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 白玉兴 | 2021 |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 | 40 | 3 | 631-640 | |
Novel nanostructured resin infiltrant containing calcium phosphate nanoparticles to prevent enamel white spot lesions | 白玉兴 | 2021 | 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 126 | / | 104990(文献号) | |
Osteogenic stimulation of 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 with self-setting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 白玉兴 | 2020 |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B-Applyed Biomaterials | 108 | 4 | 1669-1678 | |
Maxillary protraction using customized mini-plates for anchorage in an adolescent girl with skeletal Class III malocclusion | 白玉兴 | 2020 | Kore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 50 | 5 | 346-355 | |
The Effect of Electro-Thermal Treatment of Stainless Steel Archwire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ell Proliferation | 白玉兴 | 2020 | Australasian Orthodontic Journal | 36 | 1 | 75-86 | |
Effects of Fluoride and Calcium Phosphate Materials on Remineralization of Mild and Severe White Spot Lesions | 白玉兴 | 2019 |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 2019 | / | 1271523(文献号) | |
Novel endodontic sealer with dual strategies of dimethylaminohexadecyl methacrylate and nanoparticles of silver to inhibit root canal biofilms | 白玉兴 | 2019 | Dental Materials | 35 | 8 | 1117-1129 | |
Treatment of a Class II Division 1 malocclus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a myofunctional trainer and fixed appliances | 白玉兴 | 2019 |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 156 | 4 | 545-554 | |
Evaluatio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Late Mixed Dentition Upper Dental Arch with Normal Occlusion Using 3-Dimensional Digital Models | 白玉兴 | 2019 | Journal of Healthcare Engineering | 2019 | / | 4191848(文献号) | |
PTH1R signalling regulates the mechanotransduction process of cementoblasts under cyclic tensile stress | 白玉兴 | 2018 |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 40 | 5 | 537-543 | |
Novel self-etching and antibacterial orthodontic adhesive containing dimethylaminohexadecyl methacrylate to inhibi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 白玉兴 | 2018 |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 | 37 | 4 | 555-561 | |
Novel dental adhesive resin with crack self-healing, antimicrobial and remineralization properties | 白玉兴 | 2018 | Journal of Dentistry | 75 | / | 48-57 | |
Protein-repellent and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a novel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resin | 白玉兴 | 2018 | Journal of Dentistry | 79 | / | 39-45 | |
D-Mannose Enhanced Immunomodulation of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via Inhibiting IL-6 Secretion | 白玉兴 | 2018 | Stem Cells International | / | / | 7168231(文献号) | |
Novel self-etch adhesive with antibacterial and protein-repellent functions to prevent enamel demineralization | 白玉兴 | 2018 | Dental Materials Journal | 37 | 6 | 904-911 | |
Effect of calcium phosphate nanocomposite on in vitro remineralization of human dentin lesions | 白玉兴 | 2017 | Dental Materials | 33 | 9 | 1033-1044 | |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of periosteum in spontaneous bone regeneration of mandibular segmental defects | 白玉兴 | 2017 | Scientific Reports | 7 | / | 13535(文献号) |
近五年来的著作:
Muscle Wins正畸临床矫治:疑难问题及病例解析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早期错畸形--辨析与治疗 主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高效应用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基础 2018
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2018
近五年来重要奖项: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710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 荣誉称号 201910
北京医学科技奖 三等奖 202107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 二等奖 202109
华夏医学科技奖-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2112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