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元立,男, 1996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6-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作为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内最先开展神经导航和微创手术。临床工作重点集中在疑难复杂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开颅和血管内介入复合手术、心脑血管共患病协同防治等领域,近年来还积极开展脑机接口、3D打印脑网络修复重建等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1999年和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Johns Hopkins医院进修学习。2005年起担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外科和老年肿瘤专业组主任,作为课题组骨干成员,参与多项脑血管病和颅脑肿瘤的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科技奖励。2015年-2022年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还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五、六、七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2015年起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国之名医、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2020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累计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22人,硕士40余人。
1.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穿刺针-脑组织介入机理建模与虚拟手术技术,分课题主持人,2022年11月-2025年10月,资助金额75万元;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irolimus通过干预mTOR通路降低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风险的研究,项目主持人,2021年01月-2024年12月,资助金额55万元;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阿托伐他汀钙维持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结构稳定的研究,项目主持人,2018年01月-2021年12月,资助金额54万元;
4. 横向课题,基于血管类器官平台对烟雾病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机制与药敏研究,项目主持人,2023年5月-2026年5月,资助金额140万元;
5. 横向课题,基于养老社区的心脑血管健康评价与干预体系的构建,项目主持人,2020年11月-2021年10月,资助金额60万元;
6. 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体外ALK1对人胚胎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项目主持人,2018年01月-2020年13月,资助金额6万元;
7. 横向课题,生物硬脑(脊)膜补片动物试验研究,项目主持人,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资助金额40万元;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巨噬细胞介导炎症反应诱发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机制研究,项目主持人,2016年1月-2019年12月,资助金额57万元;
9.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神经外科(脑血管)学科带头人,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资助金额90万元;
10. 美国NIH R01合作课题,NS034949-18,Predictors of Spontaneous Cerebral AVM Hemorrhage,项目中方主持人,2013年7月-2018年6月,资助金额20万元;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酪氨酸激酶家族配体 EphrinB2 调控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的机制研究,项目主持人,2013年—2016年,资助金额65万元;
12.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动脉瘤微创治疗时机和方案优化研究分课题,项目参与者,2012年—2015年,资助金额30万元;
13.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缺血型烟雾病外科治疗策略的认知功能测评研究,项目主持人,2010年—2012年,资助金额6万元;
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甲基-D-门冬氨酸(NMDA)缓释膜对颅脑创伤慢性期学习记忆障碍及突触可塑性的作用,项目主持人,2008年—2011年,资助金额30万元;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颅骨缺损修补新材料的表面改性及个体化快速三维成型,项目主持人,2005年—2008年,资助金额30万元;
16.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分课题,脑血管痉挛防治,项目主持人,2006年—2010年,资助金额70万元;
17.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脑卒中规范化外科治疗,项目第四参与者,2001年—2006年, 资助金额135万元;
18.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颅内囊性动脉瘤的发病与脂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1998年—2003年,资助金额24万元。
代表性论文
1. Lu J, Zhao Y, Zhang H, Li T, Song D, Guan S, Maimaitili A, Wang Y, Feng W, Wang Y, Wan J, Mao G, Shi H, Yang X, Liu J, Zhao Y. Learning curve in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results from th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 in China post-market multicentre registry study. Int J Surg. 2023 Aug 1;109(8):2159-2167.
2. Chen Y, Han H, Meng X, Jin H, Gao D, Ma L, Li R, Li Z, Yan D, Zhang H, Yuan K, Wang K, Zhang Y, Zhao Y, Jin W, Li R, Lin F, Chao X, Lin Z, Hao Q, Wang H, Ye X, Kang S, Li Y, Sun S, Liu A, Wang S, Zhao Y, Chen X.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oring System for Hemorrhage Risk in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AMA Netw Open. 2023 Mar 1;6(3):e231070.
3. Jin H, Li Z, Gao D, Chen Y, Han H, Ma L, Yan D, Li R, Li A, Zhang H, Yuan K, Zhang Y, Zhao Y, Meng X, Li Y, Chen X, Wang H, Sun S, Zhao Y. Association of the combine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 embolization strategy and long-term outcomes in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with a volume ≤10 mL: 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Neurointerv Surg. 2023 Jul 4: jnis-2023-020289.
4. Li R, Lin F, Chen Y, Lu J, Han H, Ma L, Zhao Y, Yan D, Li R, Yang J, He S, Li Z, Zhang H, Yuan K, Wang K, Hao Q, Ye X, Wang H, Li H, Zhang L, Shi G, Zhou J, Zhao Y, Zhang Y, Li Y, Wang S, Chen X, Zhao Y. A 90-Day Prognostic Model Based on the Early Brain Injury Indicator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the TAPS Score. Transl Stroke Res. 2023 Apr;14(2):200-210.
5. Yuan K, Wang K, Zhang H, Zhou Y, Hao Q, Ye X, Liu X, Zhang Q, Zhang Y, Wang R, Zhao Y, Zhao Y. Nomogram to Predict Good Neoangiogenesis After Indirect Revascularization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Moyamoya Disease: a Case-control Study. Transl Stroke Res. 2023 Jul 15.
6. Yan D, Hao Q, Chen Y, Li Z, Zhang H, Yuan K, Li R, Li R, Zhao Y, Wang K, Peng H, Zhang D, Chen X, Zhao Y. mTOR-FABP4 signal is activated in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in humans. J Mol Med (Berl). 2022 Sep;100(9):1287-1297.
7. Chen Y, Chen P, Li R, Han H, Li Z, Ma L, Yan D, Zhang H, Lin F, Li R, Meng X, Jin H, Li Y, Ye X, Kang S, Wang H, Chen X, Zhao Y. Rupture-related quantitative hemodynamics of the supratentor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nidus. J Neurosurg. 2022 Aug 12;138(3):740-749.
8. Li Z, Chen Y, Chen P, Li R, Ma L, Yan D, Zhang H, Han H, Zhao Y, Zhang Y, Meng X, Jin H, Li Y, Chen X, Zhao Y.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hemodynamics after partial embolization of 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J Neurointerv Surg. 2022 Nov;14(11):1112-1117.
9. He S, Ye X, Duan R, Zhao Y, Wei Y, Wang Y, Liu Z, Hao X, Chen X, Hao Q, Wang H, Zhao Y, Wang R. Epi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Reveals Differential Methylation Sites and Associ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with Ischemic Moyamoya Disease in Adult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22 Mar 24;2022:7192060.
10. Ma L, Zhang S, Li Z, Wu CX, Wang Z, Zhan L, Hao Q, Wang H, Ye X, Chen X, Liu YO, Wang S, Zhao YL. Morbidity After Symptomatic Hemorrhage of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A Nomogram Approach to Risk Assessment. Stroke. 2020 Oct;51(10):2997-3006.
著作译著
1.《神经外科规范化手术操作 - 前交通动脉瘤》,主编,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01
2.《脑外科手术集-动脉瘤手术》,副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0
3.《颅脑损伤与颅内压增高》,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社,2000.10
4.《七种类型搭桥 脑血运重建原理与技术》,主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05
5.《血管内神经外科学及介入神经放射学教程》,主译,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02
6.《儿科神经影像临床精要(中文翻译版)》,主译,科学出版社,2019.01
7.《神经科学精要》,主译,科学出版社,2015.12
获得奖励
1.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四完成人,2003年;
2.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05年;
3.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五完成人,2009年;
4.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第七完成人,2009年;
5.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五完成人,2004年;
6. 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七完成人,2004年;
7.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七完成人,2004年;
8. 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五完成人,2007年;
9.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术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22年。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院长。学校由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即临床医学院)组成。校本部设有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中医药学院、顺义校区、继续教育学院、护理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与发展学院及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学部;附属医院包括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和康复医学院。
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护人员22575人。有院士4人,正高职称700余人,副高职称1800余人。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学科力量雄厚,在基础和临床各专业拥有一大批具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学者,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38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58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和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9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46.5亿元,图书馆藏书108.3万册 ,住院病床10039张。学校开办的七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中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等;四年制专业中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中药学和康复治疗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有儿科医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和医学检验5个专业方向;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设有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和听力学专业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口腔修复工艺、眼科验光、实验动物技术、中医学、中药制剂、医学信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中药经营贸易和中医学美容专业方向15个专业。首都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以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与研究生为核心、以临床应用型人才为主和培养预防、康复、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基础各学科、各层次人才,位于全国先进医学院校行列的高等学府。
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建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或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临床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泌尿外科研究所、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生命科学院、卫生毒理检测中心、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祖国医学研究所、临床疾病研究中心、中医肝病临床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疾病临床试验及社区干预中心和北京市卫生政策与卫生经济研究中心等。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电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实验寄生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和消化内科、口腔颌面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领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很多学科的研究和医疗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 近十年中,先后接待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日本、荷兰、意大利、德国、丹麦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8000余人次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同时,学校积极选送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出国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